浦东“书香守护者”积极拓展“技能树”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7

在疫情影响之下,浦东的公共图书馆依然紧闭大门,一众实体书店“犹抱琵琶半遮面”,其中工作、服务的“书香守护者”们都去哪儿了?记者了解到,众多的图书馆员、书店员工、热心读者并没有闲下来。他们以阅读为纽带,或在各条阵线上贡献力量,迸发出抗“疫”行动中的文化凝聚力;或在积极拓展“技能树”,为了守护阅读园地勇于探索转型,并期待着“满城书香”回归浦东。

文化引领 馆员、读者支援抗“疫”

1月24日起,位于前程路上的浦东图书馆闭馆清场。然而“大书柜”闭而不休,馆员在推进开展全馆消毒工作的同时,还在区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的协调下,前往各街镇、社区、管委会,协助履行各片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浦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在全区设置6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点急需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志愿者队伍。2月24日,在浦图负责志愿者管理工作的馆员邬佳俊,收到上级组织的一条征求意见:“愿不愿意从社区志愿服务的岗位上,调到隔离点协助工作?”“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邬佳俊说。

邬佳俊从学习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着手,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隔离点工作不比社区,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要大上许多倍。有时某些隔离人员会在深夜送达,医护人员、志愿者也随之忙碌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到了早上7点,又得立即投入新的一天的志愿服务。

“我很欣慰,在浦图管理志愿者时运用的技能,在隔离点发挥了用场。” 邬佳俊透露,管理志愿者不仅需要细致与耐心,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他发挥业务专长,耐心聆听被隔离人员的诉求,调查他们的基础病史、个人关系等,力求掌握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3月以后,隔离点内的防疫工作从内防输出变成外防输入,被隔离人员中出现了大量外籍人士,于是邬佳俊等人通过翻译APP等方式,把个人信息表、留观须知等制成外文版。“隔离点的工作压力很大,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邬佳俊表示,“等到浦图重新开放后,这些经验能帮助我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

位于陆家嘴金融街区的上海五峰书院,是一座由民间力量打造的公益图书馆,它还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由500多名周边市民、读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他们身着红马甲,参与馆内的各项管理、服务,曾经守住了“全年无休”的承诺。尽管五峰书院还是因疫情闭馆了,但是“红马甲”们依然在各条战线上发挥力量。今年77岁的退休医生丁澄清,是“红马甲”中的“宝藏爷爷”,他曾帮助突发哮喘的读者脱离危险,自称“闲不下来”的他,最近又积极参与社区的抗“疫”宣传服务工作。虽然手机玩不溜,但他坚持编写宣传抗“疫”知识的微信,并广为发布。“过去,我生活的这个社区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有了五峰书院之后,社区文化气息日渐浓厚。”对于五峰书院志愿者身份,丁澄清很是骄傲。

五峰书院的志愿者文化,还感染了“红马甲”的家属,90后李骁东就是其中之一。前段时间,当五峰书院发出招募防护服生产志愿者的消息后,他立即报了21点到凌晨5点的班。李骁东表示:“我只不过趁着公司还没开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转战云端 经营者发出呐喊

两三月份之交,浦东一批实体书店门店恢复营业。然而,一个多月来的闭门歇业,以及复工后的防疫限流要求,让实体书店的人气和销售额受到冲击。于是,实体书店行业积极拓展线上业务,以网络直播、微信荐书、新零售网店等形式,飞上云端强化与读者的情感链接,既是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探索,也在这个特殊时期,发出“活下去”的呐喊。

工作日270人,周末470人,是中国最高书店——位于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自3月2日恢复营业后的每日限流数。场馆服务因疫情难以施展,线上服务早已风生水起:自春节开始,运营方除了加快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频率,还开展了线上慈善义卖,既增加了曝光率,也为抗击疫情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2月19日,书店开展了一场“云看展”直播活动,带领读者欣赏“朵云·繁花”金宇澄个人版画展,并为名家版画进行“云带货”。短短一小时,直播观看数近3000人次,累计观看数超6000人次。直播后的一周内,凡购买版画时注明“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的订单,均捐出了售价的25%,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购买物资支援一线的战“疫”人员。

“公司活动部受疫情影响,收入为零,被逼转型做产品……愿女神和女神的朋友们在疫情后早日重逢,可以品茗调香,互诉离别之情。”三八妇女节前夕,骆新书房联合创始人施珏通过微信群发了这条信息。“本部”位于杨高中路天物空间的骆新书房,是以著名节目主持人骆新命名的“公益书房”项目。就在1月10日,骆新书房又在不远处的联洋广场开出了一家“分号”,它在图书之外还兼顾茶饮与文创产品,秉承着公益赋能商业、IP赋能品牌的方式,让公益阅读项目有自我造血能力。十多天后,“本部”就因疫情闭馆,至今没有复业,“分号”的业绩也吃起了“鸭蛋”。“我很焦虑,过去想减肥减不成,现在一个月就瘦了5斤。”施珏苦笑道,无论是运营公司的活动部门还是法务部门,现在都被迫“改行”做起了线上产品营销推广,她本人也在微信、抖音上推介文创产品,“这个时候,大家都别再高冷了。”她认为,在疫情面前唯有“行胜于言”,化焦虑为动力,努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才能让读者感受到“骆新书房的态度和温度”。

眼下,施珏决定申请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力求减轻疫情对经营的影响。但是,她也没有放慢骆新书房业态向线上转型的脚步,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施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