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两所学校推行“党员导师制”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4

1月3日举行的2020年浦东新区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引领浦东教育现代化”作为今年教育工作首要任务,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增强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的力度,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质量。而基层党建,无疑是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质量的“基石”。

在浦东的两所中学,有这样一批党员教师,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还在思想和心灵上保驾护航,并为其生涯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从单一的“学业导师”到全方位“人生导师”

在上海市建平中学,党员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是常态,而他们的身份也从逐渐从单一的“学业导师”转变成为全方位的“人生导师”。

“我们鼓励每一名党员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身先士卒,争做班主任工作的排头兵、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群众工作的贴心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建平中学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特级教师卜文雄告诉记者,学校目前共有一线教师146名,其中党员教师89名。为更好地尊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让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个性特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学校获得与自己相适宜的成长环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就开始推行导师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员导师制”,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带头开展学生成长的过程指导和生涯辅导,以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又逐步完善和实现了在校教师的全员导师制。

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学校的“党员导师制”将党员导师分为思想导师、学业导师、生涯规划导师、心理导师和生活导师,贯穿高中阶段学生发展培养的全过程。每一名党员教师都有相对固定的联系对象,形成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同时又可以对学生群体的指导起到协助作用,形成一对多模式;导师团队还可以对具有共同特质的学生群体进行共同指导,形成多对多模式。

“全国优秀教师”张晓冬,是一名有着20余年党龄的党员教师。她告诉记者,身为心理教师的她,曾陪伴和指导过这样一名高中女生。女孩的母亲因病早逝,其父亲也在女孩读高二时突然病故,与之相依为命的奶奶身体也不好。如此生活重压,让女孩在经济上和心理上承受了巨大压力。她变得十分焦虑、脆弱、自我怀疑,不仅成绩起伏不定,还常常会对教师的言行尤为敏感。一次,物理老师表扬女孩考试发挥得不错,但女孩解读到的却是自己理解的“弦外之音”。“她觉得,物理老师这样说,是在暗示她平时的物理成绩不好。”后来,张晓冬第一时间和物理老师取得联系,详细沟通了女孩的情况。之后,这名教师在和女孩沟通时言行上尤为注意,且常常会给女孩一个温暖的微笑作为鼓励。与此同时,张晓冬又帮助女孩申请了学费减免的政策,并在高三那年填报志愿前,和其他老师一起根据女孩的家庭情况和未来发展,给出了最实际、贴切的建议。最终,女孩顺利地考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并在大学期间表现十分出色。

党员教师发掘培养鼓励人人当“小先生”

在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有一项实行了近十年的“小先生”制。一批学有余力以及努力上进的学生得以走上讲台,给同龄伙伴上课,且涉及语数外物理化学多门学科。而助推“小先生”制实施的,正是学校实行十余年的“党员导师制”。

建平中学西校党支部书记曹建江介绍,学校目前共有104名党员教师,按照“党员导师制”,每年新入学的班级会推选两名学生,以一对一的方式分别与党员教师结对。这些学生可能是学有余力、希望在学科上更进一步的学生;也可能是在家庭、学业、心理等方面,有着特殊需求的学生。每个月,结对师生会定期进行一至两次谈心,学生可随时向导师倾吐心声、述说疑惑,交流自己对社会、对学校、对身边问题的观点。通过真诚而平等的交谈,一方面,学生享受到了导师给予自己的成长帮助;另一方面,教师也得以发现一些共性的教育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小先生”制源于初中学段学生学业成绩出现的两级分化现象,一个班里,学得快的学生吃不饱,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老师们由此萌生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帮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006年,校党支部率先在党员教师中展开“小先生”教学法的示范研究,鼓励党员教师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教师通过评价,挖掘和培养其成为班级的“小先生”;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党员教师的评价则更侧重于肯定和鼓励。在此基础上,2010年学校正式推行“小先生”制。起先,“小先生”们通常利用午休的“微课堂”时间为本班同学拓展课外知识,一周两次、每次20分钟。后来,“小先生”们直接走进了40分钟的正式课堂。如今在建平西校,“小先生”们出现在各科课堂中:英语报章选读、语文文学常识介绍、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原理……老师们给“小先生”的时间,也从原来每节课10分钟、15分钟,到后来更多。

在数学教师孙永香的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有“小先生”上讲台讲课。身为一名同样有着20余年党龄的党员教师,她挖掘并培育了一批批“小先生”,并在此过程中,由邀请“好学生讲”到邀请“人人讲”。孙永香介绍,起先她只请学有余力的学生讲,后来发现,这些孩子思路越来越清晰,而基础薄弱的学生越来越不敢开口。之后,她尝试给全班布置“小先生”作业,由学生通过“抓阄”决定谁讲课,之后又拓展出按学号上台以及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等方式。“有些孩子性格内向,闪光点不太容易被发现,通过这些方式,那些原本不敢开口、基础较薄弱的孩子也有机会走上讲台,逐渐变得自信,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小先生’同样当得像模像样。”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