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 打造世界级平台 进口规模处于全球城市前列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3

“企业最关心的有四点:生意能不能做?容不容易做?便宜不便宜?能做多久?”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物流总监史志斌说,“在上海,包容性、便利性、经济性和持久性都是可见的。”

作为全球电气联接技术产品领域的领先制造商,魏德米勒拥有160多年的历史。2001年7月,魏德米勒在中国上海成立其全资子公司——魏德米勒电联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由此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011年,魏德米勒在新加坡、上海等地中,最终选择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作为亚太物流中心。

随着《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简称“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发布,魏德米勒也计划再次升级,将魏德米勒亚太物流中心打造为中国乃至全亚洲的分拨枢纽中心,魏德米勒集团还将继续增加除海运和空运以外的从欧洲至中国的多种物流途径与模式,持续缩短货物运输周期,提升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的满意度。

世界级口岸:在上海做全球生意

日前发布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明确要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其中,就包括要营造高效便捷的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环境。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认为,打造世界级口岸,保持口岸货物进口规模等,离不开口岸功能的不断优化,服务窗口的智慧化提升。

“上海已经建成兼具监管和服务功能、覆盖口岸通关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可以跨区域申报的‘单一窗口’3.0版;原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推行以‘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为核心的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与长江经济带11个直属局也已全部实施一体化工作等。”申卫华表示。

在这一点上,魏德米勒感受最深,位于上海自贸区的魏德米勒亚太物流中心启动后,扩大了其业务服务的覆盖范围,陆续增加了美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业务量增长了80%,但以上海口岸为支点的服务速率却不降反升:受惠于上海自贸区的“分送集报”功能,从以往2-3天的清关时间,变成了当天进出。

“此外,根据上海自贸区提供的相关政策,魏德米勒亚太物流中心在同一个仓库内同时运营保税与非保税的业务,适应了公司所需的不同贸易模式,给公司运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史志斌说。

如今,魏德米勒亚太物流中心内,每天流转着上万个品种库存货物,其中80%送往全国各地、20%运往海外。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发布后,将有更大的“礼包”交付给在上海做全球生意的企业们:依托全市贸易便利化联系会议工作机制,围绕“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目标,将支持和促进上海货物贸易便利化工作。而加快实施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上,40项条款中38项已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和推进。

服务级口岸: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重要举措之一。

据申卫华介绍,目前,已成立跨境电商、大型零售商、综合贸易服务商、展示展销服务四大采购商联盟,促进“展品”变“商品”,扩大采购成交规模,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从当前情况看,上海各类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的热情高涨,上海交易团采购商组织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组织动员1.1万家交易商到会采购洽谈。”事实上,上海口岸已成为服务长三角、辐射中国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2017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创6年新高,超出预期。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口岸进口33445.1亿元,增长18.9%,占全国26.8%,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口岸。

在类别上,进口医药品、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未锻轧的铜及铜材、服装及衣着附件、医疗仪器及器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省市,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2.0%、24.4%、23.3%、58.2%、43.3%。

吸引全球客户将更多的业务带到上海来,除了国内消费升级外,也离不开口岸服务的升级:作为上海老牌物流企业——畅联股份见证了2005年洋山深水港一期建成,至2017年洋山港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的历程。越来越多的大型船只停靠洋山港,货物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大批大型跨国企业已率先进驻上海。目前,仅畅联股份就在上海为苹果、博世集团、索尼、三菱、松下、卡特彼勒、富士集团、日东电工等30多家的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进口配套服务。

在畅联股份的控制中心内,100多台服务器正连接着其全国各地100多家子公司,负责口岸报关报检、仓储及全国运输,其中进口及配套业务约占 90%。

“近年来,消费品增长快速,以无印良品为例,其食品都是由我们负责的,今后还预计将负责化妆品部分。”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进口高端消费品事业部负责人曲品南说。

作为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上海进口商品结构也正在优化。据申卫华透露,上海还将进一步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

此外,上海正计划在进口博览会期间,在市区开设两家保税展示商品中心。

开放型口岸:把假设变成现实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的大门正越开越大,更多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在制度创新背景下开始试水。

2015年1月,上海市商务委官网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正式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

所谓“平行进口”,是指除总经销商以外,由其他进口商从产品原产地直接进口,其进口渠道与国内授权经销渠道“平行”。由于平行进口商一般向海外汽车经销商直接订货,通过小批量认证方式进口到中国境内销售,因此平行进口的汽车价格低于传统进口汽车价格。

据市商务委透露,去年上海平行进口汽车约有5000辆,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万辆。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明确,上海还将全面推进专业产品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

比如,争取建设药品进口枢纽,争取对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抗肿瘤新药,在上海先行定点使用;争取建设医疗器械进口枢纽,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争取在上海开展拓展性使用。并计划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市,并逐步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