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在浦东试营业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6

成山路345号,全市首个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梦工坊咖啡吧在这个初夏悄然开张。简洁的中文招牌,黑框的落地窗,看起来它与普通咖啡馆没啥不同。然而,只要推门而入,你便会感受到这里的不一样。

咖啡吧的时光过得“有点慢”。除店长外,其余7位员工都是刚从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毕业的特殊学生,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肢体障碍,工作的节奏和速度,总是“慢一拍”。

咖啡吧里的空气却是“这么暖”:在这个两百余平方米的空间里,特殊孩子获得了自食其力、接触社会的珍贵机会,并从每一天的劳动中,感受到了接纳与尊重。

特殊学生的就业梦想,就这样伴随着浓浓的咖啡香,照进了现实。

上午毕业下午就业 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6月28日,对沈程、秦佳晨、万初鹏、王颖异、杨安昆、吴薇、殷昊7名同学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上午,他们从新区辅读学校正式毕业;下午,他们的监护人便和梦工坊咖啡吧签署就业协议,这些孩子被聘为正式员工。于普通人而言,就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但对于这些特殊毕业生来说,这份工作合同,是比金子还珍贵的礼物。

在新区辅读学校,“唐宝宝”秦佳晨度过了12年,他将这里视为第二个家,教过自己的每一位老师被他视为家人。“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4岁不会走路,6岁还不会叫爸爸妈妈,我们真担心没有学校会接纳他。”回想起儿子刚入学时的情形,秦妈妈还是忍不住落泪。当她带着儿子来到辅读学校,校长和老师询问情况后微笑地表示:“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吧。”那一刻,秦妈妈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这些年,辅读学校的老师给予了秦佳晨耐心细致的教育以及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让秦妈妈感言“老师的付出远比父母还要多。”一转眼,19岁的秦佳晨要毕业了。“他性格内向,不善于和人交流,做事虽认真,动作却非常慢。”对儿子的优缺点,妈妈最清楚不过,她私下思量,儿子的能力不足以胜任社会上的工作;但又忍不住幻想:如果孩子毕业后能有一个接触社会的场所,能有一份微薄但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那该多好啊!

眼看着晨晨的同学一个个被爱心企业先后录用,秦妈妈陷入了绝望,晨晨的脸上,也明显表现出了失落。秦妈妈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带儿子回家。就在此时,新区辅读学校又给了他们一家人希望。“听说咖啡吧要正式聘用佳晨,我们激动得不得了,那几天晨晨常常会情不自禁得笑出声来,他是太开心了!”秦妈妈动容地说。

王颖异是7名店员中最瘦小的,这个因脑瘫导致行动不便的女孩,因为独立行走艰难,找工作屡屡碰壁。毕业前的几个月,她忧心忡忡地在校内学习收银技能,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

机会真的来了。6月的一天,在学校的推荐下,王颖异参加了咖啡吧的面试。她用文字记录下面试时的心情:“我心里既开心又忐忑,真担心因为身体原因再次应聘失败,回答提问时还有点儿紧张,没想到老板对我说:‘你被录取了。’听到这句话时,我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

如今,店方为王颖异度身定制了一张高脚椅,让她在收银台坐得更舒服一些。上岗不到两周,这个内向羞涩不自信的女孩,明显开朗起来了。面对顾客,她总是笑着推荐自家的拿手产品:“点拿铁的人最多,您要不要尝一尝?”

因人设岗发挥所长 他们的认真超乎想象

“您好,欢迎光临!”步入咖啡吧,为顾客开门并热情招呼的,是一名瘦高个男生。他叫杨安昆,患有自闭症。对数字特别敏感的他,把顾客数量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写在收银台门口的小黑板上:第318位顾客。

他的声音洪亮,平时还善于归纳总结。为了发挥他的特长,店长安排他站在门口迎宾,负责统计客流量,最近还计划邀请他参与《店员守则》的制定,为此杨安昆已默默整理了好几条:“眼里要有活儿,上班不迟到;微笑多一点,声音响一点;动作快一点,腿脚勤一点。”

大男孩殷昊是店里目前唯一掌握了咖啡冲泡技能的特殊员工。这个发型帅气的“唐宝”,从小就多才多艺,会打太极、跳拉丁、弹钢琴,热情的他见到顾客会大方主动打招呼,大家都喜欢称他为“殷总”。在店长小何的帮助下,殷昊冲泡了一杯有爱心图案的卡布奇诺和一杯浓香拿铁,觉得拿铁没花样不好看,还临时拉出了一个棒棒糖的形状。

咖啡馆目前实行两班倒,早班9点到17点,晚班12点到20点。即便轮到晚班,殷昊总是一早8点就到店里,“上午做顾客,下午做员工。”他给出的理由是“怕迟到”,其实大家都明白,特殊孩子平日里能与社会接触的平台太少了,咖啡吧成了他最喜欢的地方。

万初鹏做事十分认真,患有威廉斯氏综合征的他为了学好保洁技能,曾在学校跟着保洁阿姨学习,阿姨走到哪里、干什么,他就在一旁照着做一遍。如今在咖啡吧,他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把每一种抹布的用途记得清清楚楚,把店堂里的每一处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一上班就把厕所清扫一次,下班前还会再仔细保洁。

梦工坊咖啡吧主管吴先生见证了这群特殊孩子从校门到社会之门的全过程,意外发现咖啡吧的管理“比想象中要轻松,心情特别愉快。”这是因为孩子们特别朴实可爱,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记得很牢,做事一板一眼,干活儿从不会有半点儿马虎。

“梦工坊”升至3.0版 实践案例上海首创

记者注意到,咖啡吧有扇后门,通往孩子们最熟悉的母校——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上南校区的操场。从入学、毕业到就业,从家门、校门到社会之门,这段路途,辅读学校的老师、特殊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一起探索前行,走了漫漫十余年。

普通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有各种残疾的特殊学生。学校分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杨斌老师告诉记者,该校十多年来一直与知名企业合作,挖掘社会和社区资源,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每一位学生都能前往星巴克、麦隆咖啡、海神诺富特大酒店、洪长兴、新区残疾人劳动基地等单位实习,学校还安排教师全程跟踪,随时提供心理疏导和技能支持。多年来,一批程度较好的特殊毕业生从学校走向企业,并顺利签约。

为聚焦中重度心智障碍学生的就业难题,5年前学校推出手工皂制作、洗车、咖啡冲泡等“梦工坊一公里课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职业技能。由孩子们设计制作的精油皂、陶艺茶杯、数字拼豆画等,陆续接到400多个订单,参加对外义卖30余场,部分作品还被作为政府部门的礼物对外进行了交流。2018年年底,学校提出“梦工坊3.0版”的设想,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办梦工坊咖啡吧,并邀请麦隆咖啡的专业团队进校为学生培训,经过90个学时的系统实训,7名特殊学生在咖啡吧正式上岗。

虽然咖啡吧试营业仅仅两周,已逐渐吸引人气。社区里的阿姨结伴来尝鲜,为孩子们的优秀表现翘起了大拇指;有单位预约来搞党组织活动;有学校的家委会计划带孩子来过集体生日;还有企业想请特殊孩子教员工冲泡咖啡。

考虑到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未来店方还会给特殊员工进行专题培训,模拟客人的特殊要求和冲突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而校方也和店方商量,准备进一步完善咖啡吧的功能分区和装饰,展示销售辅读学子的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让咖啡吧成为融合之家。

“这不是一间普通的咖啡吧,它是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的一个实践案例,在全市属首创。”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校长王英感言,这些孩子带着使命而来,他们将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以现身说法告诉特殊小伙伴:不能只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也可以为社会所需要。而咖啡吧则承载着教育的最终价值,启发人性向善,尊重每个不同的生命个体。

据悉,未来学校还计划将咖啡吧打造成为特殊教育支持性就业服务中心、特殊教育社会融合基地、党建联建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