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国家级市级文艺院团“剧荟浦东”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9

在上海,哪里可以看到国家级、市级名团的演出?哪里可以看到最新的原创大戏?2018年金秋时节,到浦东就可以。

9月10日至11月17日,2018浦东文化艺术节特邀的10家国家级、市级院团,携10部精品剧目先后在浦东献演。交响乐、戏曲、话剧、舞剧、音乐剧、儿童剧……10家院团,个个响当当;10部剧目,部部是精品。浦东创新高端公益演出的票务机制,探索惠民票及网络抢票相结合的公益观演模式,将公共文化资源精准对接到有需要的人群,让更多爱看戏的浦东人,尽享这个“多戏之秋”。

10大院团先后报到 为浦东原创 在浦东“吸粉”

9月10日晚,直属于文化和旅游部、被誉为“中国交响乐艺术旗舰乐团”的中国交响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带来了大型原创交响音乐会《浦东交响》,拉开了10大院团集中献演的序幕。

作为今年浦东“六个一批”文化成果建设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交响》是国交历经两年精心创作的成果。这既是开发开放28周年的浦东,拥有的第一部量身打造的原创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浦东文化艺术节举办8年来第一次用浦东主题的原创作品作为揭幕演出。整场音乐会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领衔主创,他亲率老中青三代作曲家来到浦东采风,感受浦东的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与精神风貌。80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现场指挥,《浦东交响》兼具传统、现代、浪漫的曲调,博得了1900多名观众的满堂彩:“听完《浦东交响》,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10月14、15日,上海淮剧团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背景,礼赞平民英雄的新编淮剧《浦东人家》,在浦东新舞台亮相。演员们用地道纯正的苏北话,讲述地道的“浦东故事”,接受浦东父老乡亲的检阅。“20年前,我刚搬到浦东的时候,四周很冷僻,乔迁请客都没人愿意来,关键是路太远,交通也不方便。”72岁的退休工人陈红楼说,这部剧勾起了很多过往回忆。他表示,现在浦东马路宽、空气好,医院等公共设施都很完善:“多少人懊悔当初没跟我一起搬过来。”

本届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不少院团还肩负着开拓浦东及上海演出市场的使命。“十一”期间,南方歌舞团用动听的歌声与精彩的舞蹈,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上演了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演出运用华丽的布景、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上“还原”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激情澎湃的革命圣地延安。“太震撼了,就像看电影一样。”“以前没怎么听说过南方歌舞团,原来演得这么好。”落幕后,观众们交口称赞。“得益于浦东的邀约,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上海完整上演大型剧目。”南方歌舞团副团长黄江琴表示,该团通过此次演出“试探”申城演出市场,明年还将再到上海演出。

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展现宁夏生态移民搬迁历史工程背后的人情冷暖;西安话剧院的话剧《麻醉师》,讲述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医生陈绍洋的事迹,表现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面貌;宁波市演艺集团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表达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对亲人、爱人、病人,对事业与祖国的真挚情感……真实故事与真实人物,通过艺术化地呈现,观众不仅被深深感动,也拓宽了艺术眼界。

培育演出市场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过去,政府主办的公益演出活动,公益票或是送到剧场附近的居民手中,或是组织附近街镇居民前来观演。最终却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想看的观众进不了剧场,拿了免费票的观众却出勤率不高,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浪费。

这种尴尬如何化解?浦东针对这10部精品剧目,在购票、索票方式上推出了升级版。今年,创办8年的浦东文化艺术节,票务系统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实现对接。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市民可选座购买《浦东人家》《麻醉师》《呦呦鹿鸣》《敦煌女儿》等剧的演出票。因为有了新区政府的惠民文化补贴,这4部剧的公益票售价均为每张20元至80元,大大低于商演价格。国家京剧院在东方艺术中心献演的《西安事变》,则通过东艺的票务系统出票,票价也仅为80元至100元。此外,市民还可通过“浦东文化”“文化浦东云”微信公众号免费获得《烽火·冼星海》《闽宁镇移民之歌》等剧的观演票。

为什么公益票也要抢?“为文化大餐设一个小小的门槛,是为了杜绝‘浪费’。”精品剧目票务运营方、上海浦东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浦东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浦东引进这10部精品剧目,作为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无论是让市民点点屏幕、动动鼠标抢票,还是花上几十元购买低价票,都是为了有效筛选出高端公益演出的目标受众。这既杜绝了资源浪费,让“粉丝”真正获得实惠,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的有效性。

10月30、31日,国家京剧院演出《西安事变》。早在9月末,公益低价票就已被抢购一空。“我们就是冲着剧中饰演‘张学良’的名角于魁智来的。”10月31日晚,康桥镇居民洪奇华与同为票友的亲朋好友,一同来到东艺看戏。她介绍,过去追国家京剧院的戏,五六百元的票也买过。当低价票的消息在票友圈传开,他就火速下单:“公益惠民真正落到了实处。”

当然,也有部分剧目的公益票遇冷。记者获悉,有些场次的上座率仅为三分之一,与《西安事变》的满座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精品剧目均在群文场馆上演,许多年轻人以为是“群文演出”,想当然地预判“不对胃口”;老年人还是习惯免费观演,尚未形成自己花钱的习惯。“浦东打响公益演出的口碑,培育公益演出的市场,依然任重而道远。”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在更广大的市民中培育艺术演出市场,浦东的探索已经起步。10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献演儿童剧《时间森林》。而在一个月前,儿艺的演员们先期走进了曹路镇的中虹家园“家门口”服务站,带来戏剧工作坊活动。在演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用毛巾、袜子等日常用品,“变出”各种小动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用毛巾做出一只“小熊”后,10岁的厉思仪高兴地说:“很普通的东西,但能变出这么多花样,儿艺的大哥哥、大姐姐真厉害。”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社区指导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浦东邀请专业院团来到浦东带来“家门口”文化服务,打破了剧场演出的受众局限,还能发展新观众,逐步培育新市场,并吸引更多院团来到浦东。同时,高品质的“家门口”文化服务,也让高雅艺术浸润滋养更大区域、更广年龄段的浦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