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卫生健康水平连续7年世界先进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7

浦东的居民是幸福的。2015年,浦东新区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为83.18岁,户籍人口的婴儿死亡率为2.43‰,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67/10万和4.46/10万。从这三个衡量地区卫生与健康水平最主要的指标来看,浦东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水平。

这些成就,与浦东着力卫生计生事业的均衡发展、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基层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努力关系密切。

着力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是医改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浦东在医疗卫生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浦东构建并完善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技术、人才、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等方面资源共享,提高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浦东在全市率先开展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功能,居民在社区即可享受全面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浦东还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既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又节约了就医费用,农民的满意度上去了。

“十二五”至今,浦东居民有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医院更多了,医疗服务更好了。根据《浦东新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建成开业,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投入运行。区属医疗机构中,东方医院南院、周浦医院新院分别建成开业,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公利医院门急诊新大楼、浦南医院综合楼以及江镇、孙桥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交付使用。

除了新建医疗机构,原有的医疗机构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东方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东方医院、第七人民医院、浦东医院、公利医院、周浦医院创建成为大学附属医院。潍坊、塘桥、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林等十几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力量办医得到长足发展,民办医疗机构数量达400多所,服务量占全区总数的15%左右。

互联网时代,浦东织就了一张卫生信息化的“大网”:一张覆盖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专网,一个统一交互的数据中心,一个市区互联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平台,一套具有浦东特色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一个全区统一的就诊与健康管理ID,五个“一”工程,让浦东居民更方便地就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扶持中医药实施科教兴医战略

浦东的中医药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浦东2013年成立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补偿机制。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浦东全面完成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4家综合性医院创建成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推进中药院内制剂区域内流通使用。

在中医的创新模式上,浦东也有诸多尝试。创新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构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推进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化管理、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开展张江中医药发展扶持项目建设。一系列的创新项目推动浦东中医药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曾经,基层地区、农村地区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如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的实施,让浦东处处都有了医疗人才。浦东还探索建立全科、康复、影像等专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留住了人才又提升了人才。

通过推进实施两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浦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近年来,浦东新区卫生系统有19个学科获市级以上重点专科立项、有106人获得市级及以上人才培养立项。有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奖励,30项成果获市局级科学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