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破解农产品销售瓶颈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

种植的果蔬有稳定收入,销售得好还有分红,农户还能就近在农业企业上班。今年,浦东探索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方式,将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构建形成适合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已明确2019-2022年行动计划。目前,良元、清美等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作成效初显。

已组建5家农业联合体

截至目前,浦东已组建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清美”蔬菜产业联合体、“良元”稻米产业联合体、“一颗心”南汇水蜜桃产业联合体、“大河”雪菜产业联合体、“红刚”青扁豆产业联合体,已对接生产基地约4万亩,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60余家、家庭农场近百个。

“清美”蔬菜产业联合体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目前已与14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形成合作,带动农户500多户,涉及浦东7个镇。清美集团通过签约订单,采购蔬菜在“清美鲜食”门店等平台销售,目前日采购量在5至6吨,由清美制定产品技术规范与标准,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据初步估算,参加联合体的农户年收入能达到6万元左右。

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立介绍,截至目前,“清美鲜食”门店已开出270家,明年还计划新增300家,同时清美正在布局线上品牌,届时对蔬菜的需求量还将大大增加。

“良元”稻米产业联合体则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目前与22个家庭农场合作,对接5000亩粮食基地。作为联合体龙头企业的上海良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农户签订协议,制定生产计划、明确生产标准,以优惠价格向家庭农场及农户提供农资,以高于市场收购价10%的价格收购大米。

统计显示,浦东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化企业19家,区级达标合作社209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达到539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达3300人;17家浦东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

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增收

浦东一直将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推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经营主体引领带动效应不足、农产品销售面临瓶颈、地产农产品市场认可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如何破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行了多种尝试。作为联合体的龙头企业,清美积极帮助解决本地农民就业。清美在浦东现有加工基地3个,共有生产员工2500余人,其中农村户籍1600余人,解决本地就业200余人。清美推出的“清美鲜食”门店为附近居民提供一揽子的便民饮食服务,其中直营店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盟店则为农民创业提供机会,公司为合作经营者免费提供培训、统一设备、统一形象、统一装潢、统一配送等,并且为他们的经营托底,保证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

清美还是以鸡毛菜为代表的上海绿叶菜“机器换人”的试验点,实现播种、水肥一体化、机械采收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既节本增效,又提升了品质。未来清美还将继续扩大联合体合作成员,通过推广“机器换人”等带动农产品提升品质,并在成员间实现优势互补。

而良元的尝试是,在销售收入之外,扣除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后,将剩余收益进行分配,包括销售的收益分红、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等。此外,收益的10%作为发展基金,用于拓展销售渠道,20%作为风险基金,用于应对天灾人祸、市场波动等风险。

上海良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良元表示,形成“联合体”就是要联合在一起,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形成品牌,增加农户收入。下一步,合作社还将推进更具经济效益的“红美人”柑橘种植,计划建设500亩种植基地,探索更优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着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

今年开始,浦东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方式,探索订单农业、二次分配等多种机制,拓展产地直销、食堂配送、农超对接等各类产销对接渠道,构建适合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浦东新区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也制定出台,提出将以“品牌+主体+基地”为基础架构,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拓展产销对接渠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品牌引领、主体联合、产销对接、利益分享”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2年,全区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0个,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200个左右,惠及农户约5万户,对接生产基地约10万亩,亩均产值增加15%以上,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区农业农村委表示,将用4年左右时间,通过试点,总结推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经验新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着力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和农业品牌影响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