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全力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5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浦东新区紧紧围绕《条例》的贯彻落实以及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区动员、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如今,全区垃圾分类在分类实效、闭环体系建设、全民参与、顶层设计、党建引领、条块合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提速,整体呈现向好趋势。

就在9月份,高东镇、老港镇、洋泾街道、张江镇、周家渡街道、航头镇、南汇新城镇等7个街镇被命名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乡)”。它们作为浦东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缩影,生动演绎“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据悉,下阶段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围绕《条例》贯彻落实和认真对照示范街镇创建的新标准,全力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工作。高东镇 运用智慧系统实现全链条监管

作为浦东首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高东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分类正式实施至今,日产出垃圾量减少25%,其中湿垃圾日分出量约35吨,完成区考核指标200%以上;干垃圾日分出量降至约35吨,仅占区考核指标的一半。

究其成功的“法宝”,是该镇围绕“设施设备一次投入、人力投入逐期递减、长效管理居民参与”的原则,在宣传发动、组织建设、经费落实和人员保障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结合物业“三化”及“智慧高东”的先发优势,打造了“住宅小区定时定点全覆盖、垃圾分类全参与、垃圾处理全流程”的垃圾处置模式。

而创新运用“智慧高东”系统,让高东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如虎添翼。据了解,该镇在每个垃圾投放点位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镇城运平台,实现关闭时间段的监控管理;定期汇总居民投放类别、频次、峰值等信息,自动生成垃圾分类实效数据;定时定点投放设备,通过门禁卡、二维码等方式绑定全镇近3万户居民信息,将垃圾分类信息库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有效对接,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信息的统计和追溯。

老港镇 多项最实举措“接地气”

老港镇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可圈可点——所有居住小区在7月1日之前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做到源头分类的居民达到90%以上,按要求做到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达到85%以上。上门收集的农村地区,源头分类村民达到95%以上,分类达标的达到90%以上……这些成绩都得益于该镇推出的多项最实举措。

责任到人,奖惩并用。老港镇给7个行政村的1.3万余户家庭发放干、湿垃圾桶、绿色账户卡,签订责任书,实行包干制度。村小组公示栏定期张贴垃圾分类荣辱榜,对分类情况进行公示。分类较好的家庭不但能用绿色账户卡积分兑换各类生活用品,还能参加垃圾分类优秀家庭评选,分类情况更是美丽庭院星级家庭考核的重要指标。此外,村民在正确投放的基础上,由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一方面纠正村民分类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将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拣出。保洁员垃圾分类工作均在分类容器中进行,保证分类过程中垃圾不落地。

老港镇还建立了一套考核办法。比如,制定老港镇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分标准,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了年度各居村工作目标考核,同时成立专门的巡查队伍,定期对垃圾分类进行抽查考核。镇领导与居村负责人,居村领导与居村民小组长、党员,居村民小组长、党员与居村民分别签订责任书,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真正让党员及居村骨干力量行动起来,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实施末位问责机制,由村居自评、巡查队伍抽查、保洁员检查,三方数据汇总,每周对村居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的村居进行问责,督促其提高。

张江镇 对标一流 建强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江镇举全镇之力,全力以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对标一流,确保分类“全流程”。

张江镇投入资金5200万余元精细化打造全程体系。前端突出高标准,确保分类设施满足居民需求,配发分类桶6.6万余组,改造四分类垃圾箱房87个,新建集洗手、避雨、照明等功能的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78个;居住区两网融合服务点、建筑、大件和绿化垃圾临时堆点规范化改造全覆盖。中端突出全流程,配足标准四分类运输车辆,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建立两网融合中转站,确保收运能力满足需求、操作流程规范顺畅、分类实效可控、物流去向可溯。末端突出多功能,引入市场化力量,建成张江“园林式”垃圾综合协调中心,该中心设计日处置湿垃圾能力约30吨,兼备建筑垃圾、枯枝落叶等资源化利用功能;打造张江资源再生科普馆,实现辖区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宣传展示及全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建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实现每年1100吨秸秆发酵有机肥循环利用。

周家渡街道 精细化管理显成效

在推进垃圾分类中,居民老龄化率、房屋老旧率双高的周家渡街道注重用绣花般的耐心破解垃圾分类推进难题,用精细化管理带来社区新变化,让老街道在垃圾分类“新时尚”中探索出新路。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是周家渡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实招,收集民情意见和建议,掌握社区基础数据,从而为街道谋划制定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基层各居委也同步采集社情民意,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定时定点标准以及撤桶并点工作方案。通过“四位一体”机制,各居民区打通了垃圾分类推进中的“梗阻”,实现了所有小区均有符合小区实际的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合理布局,既方便百姓定时定点投放,也便于物业现场管理。

街道还引进第三方测评,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实地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利用城运平台“一键轮巡”和“城运通”等技术手段,全方位、全时段对辖区所有垃圾投放点位和街面进行视频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航头镇 探索农村分类新模式

经过半年的努力,航头镇实现了垃圾治理“四个基本完成”的目标,即社会宣传发动体系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减量化、农业垃圾资源化、建筑垃圾管控化体系基本完成;居村、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创新农村区域垃圾智分类大数据闭环管理系统基本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航头镇注重聚焦农村地区,探索实行农村地区“户源头投放分类、桶收集清运分类、站集中堆放分类、末端处置分类”的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同时,与镇城运中心平台对接,建立镇级垃圾分类数据全过程管理云平台,形成户实名制积分系统、桶考核奖励管理系统、站就地就近处置系统,实现了垃圾分类信息化、精准化管理。长达村作为试点单位,经过4个月的实践,该村实现湿垃圾分出量45.35吨,平均减量率60%,通过湿垃圾制肥,有效节约化肥成本约6000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此外,航头还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运“一体化”运行模式,将保洁员转为垃圾分类宣传员、收集员、指导员和美丽庭院督导员,纳入“四员一体”网格管理。

洋泾街道 党建引领 勇创一流

洋泾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存在“三多三难”,即“社区老年居民多、投放习惯改变难,无箱房小区数量多、硬件设施改造难,沿街商铺经营门类多、垃圾分类管理难”。面对现实问题,街道迎难而上,勇争一流,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街道运用“三会一代理”民主制度,真正把“家门口”的事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管。运用“七位一体工作法”,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城管、安监、房办和派出所力量,形成共商共议平台,参与到垃圾分类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实施阶段、监督管理等全过程。

比如,以自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大调研,就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问需、问计、问效于基层,居民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基层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单位、社会组织、业务部门等意见,各方参与感、感受度显著提升。

又比如,以共治为平台,汇聚社会力量。与市绿化市容局工会党支部、金桥市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等共建单位签署《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资源的优势。

再比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诚信自律”作用,街道各级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均把垃圾分类列为每个党员的必学项,要求所有党员做到“四带头”,即党员带头签署承诺书、带头参加垃圾分类宣传、带头实现家庭源头分类、带头参加志愿者队伍;做到“四包干”,即党小组包干责任区、包干指导楼组、包干负责楼层、包干结对邻居。同时,街道将垃圾分类优秀志愿者纳入洋泾社区诚信红榜人物选拔,邀请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居民诚信自律的意识宣传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南汇新城镇 实现“一小区、一方案”

南汇新城镇今年4月开始正式在居民区实行垃圾分类,考虑各小区自身特点,该镇提出了3种垃圾分类模式,分别是智能垃圾柜、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模式。在前期广泛征求各居委意见后,明确根据各小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定好模式后,全镇层面上统一动员部署实施,定时定点点位牌统一、智能垃圾柜箱体统一、垃圾分类志愿者着装统一,实现统一部署下的“一小区、一方案”。

此外,今年5月底,南汇新城镇还引进第三方,解决了人力、物力缺乏的困难,同时助力全面做好垃圾分类,实现更精细、更精准的服务和管理,积极争创垃圾分类示范镇,提升垃圾分类城市管理水平。第三方公司重点加强硬件设施配置、垃圾分类志愿者管理、全方位宣传指导、循序督查整改,并发挥其专业指导的特长,对居民区、各企业单位逐一排摸情况、逐一查缺补漏,坚持日日查、月月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