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2.0版整装待发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6

在上海自贸区,一场制度创新正在向纵深推进,减一道程序,少几番折腾,市场和企业正在感知政府之变。如今2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扩大,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会激发出更多的梦想。

负面清单、非禁即入、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一年多来,一系列新的改革用语在全国广为传播。“到上海自贸区购买进口商品”、“到上海自贸区找份工作”……这些听起来比较生活化的内容,又展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接地气的上海自贸区。

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贸易便利化举措、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金融改革等制度创新举措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这一年多内,到底试出了什么?企业最有发言权。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琪民认为是“开放”,“只要没规定不能做的,什么都可以做,在自贸区有一种可以自由梦想的感觉,让我更有了大胆尝试的动力。”

开放让自贸区内“万众创新”

如果三年前,有人说外高桥地块会成为一个商业热点,估计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个笑话,而如今呢?

位于外高桥富特西三路上的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又称“D.I.G.”),每天尽管10点才开门,但有段时间,7点就有人开始排队。用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相当于重现了上海世博会的排队盛景”。在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店的日销售最高达到了2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原来的规定,保税区内不允许发展零售业,因此成立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就必须突破原有规定。蒋琪民表示,D.I.G.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是一个敢于做梦而且让梦想一步步实现的过程。

D.I.G.为什么火?进口商品价格亲民是其主要优势。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周逸雯曾多次对记者表示:“D.I.G.内的商品都是完税后销售的,其价格优势在于进口商品直销这一模式。”

“直销模式就是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周逸雯表示,“直销中心的所有货源都向一级进口供应商直接采购。而且今后我们还将更多地增加自采部分,将进价再次降低。”

在不少企业家、专家的眼中,上海自贸区已成为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象征。但对老百姓来说,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进口商品便宜了。

以车厘子为例,以前一斤车厘子动辄就80元到100元,而如今,在D.I.G.内,30-40元一斤的车厘子比比皆是。

打破原有的层层进口贸易束缚,让国内消费者得到了“公平”的进口价格。蒋琪民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让这个梦想实现了。

今年2月,期待已久的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正式在外高桥启动。相对于授权4S店渠道销售的“中规车”,平行进口车在关税上并无减免,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流通环节的成本压缩,不用经历总经销商、代理商的层层加价,也不必受限于厂商的“价格底线”管控,与市区4S店相比,价格便宜5%到25%。

此次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主要思路,就是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在中国的汽车经销体制内,主要以总经销或专营模式为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的销售,我们希望通过平行进口试点,让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到汽车经销中,而进口车的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自贸区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新体制,负面清单从2013年的190条减少至2014年的139条,下降26.8%,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外商进入中国投资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00多家外商企业投资上海自贸区,90%属于备案制。

法无禁止皆可为,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上海自贸区内充满“万众创新”的氛围,而这个试验田,种出来的种子正逐步在全国播种。

自贸速度发展“壁垒”被打破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前,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康德”)有一组无奈的数据:

近3年每年进口的动物源生物样品达到近500批次,其中约10%的动物源样品由于缺乏许可证导致样品不能及时进口,极大影响到相关医药项目研发的进展。

而去年上海自贸区动物源样品的审批创新政策实行后,这一组无奈的数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