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引爆金融创新活力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1

2014年9月18日,作为上海自贸区推出的首个国际化金融类资产交易平台,上海黄金国际板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上线运行,近三年时间里,“黄金国际板”交易活跃,截至今年5月累计成交5805吨,交易金额达1.39万亿元。

浦东金融服务局日前透露,自贸区建设以来,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陆续入区运营,“黄金国际板”稳定运行近3年,业务量稳步增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完成原油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沪港通”正式启动,为对接与打通沪港金融市场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科技创新板”;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成立;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设立方案已基本确定,正上报审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基于FT账户的自贸区不可交割利率互换(NDIRS)产品成功上线。

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的机遇使得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浦东。截至今年5月底,新区银、证、保类持牌金融机构达到924家;新兴金融起航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目前浦东各类新兴金融机构7512家,其中各类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5227家,财富管理机构546家,融资租赁企业1739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0家;各类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达到2132家,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总共新增1000家金融专业服务业机构的目标。同时,金融机构向区内集聚效应明显,今年1-5月,区内新增持牌金融机构28家,较年初增加3.6%,增速比全区持牌金融机构增速快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金融开放创新也取得了多项成果。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推动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2013年9月-2015年3月,一行三会共发布了51条金融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以及13个细则文件。2015年10月迄今,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一行三会”发布了进一步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40条”意见(“金改40条”)及相关细则3个。截止到目前,“一行三会”发布的“51条”政策已基本破题,“金改40条”政策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其中已有19项政策通过出台细则或推出创新实例的方式取得突破,5项政策已初步拟定细则,正在推进中。此外,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还陆续发布了6批65个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基本形成以宏观审慎管理为基础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5月底,共有786家持牌金融机构和约7300多家各类金融服务企业入驻自贸区,为区内企业提供各项金融相关业务。

“双自联动”的背景下,浦东也在不断深化金融创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如不断优化上市工作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合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截至今年4月底,重点拟上市企业共268家,比2013年底增加194家,呈爆发式增长。再如不断深化银证合作工作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今年4月底,通过金融服务窗口累计服务企业2495家,为1159家企业落实近79亿元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试点有1643户企业申请参与,856户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额度,授信总额近19亿元。

在自贸区为金融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金融业对自贸区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统计显示,2015年浦东新区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55.89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同比增加6.07个百分点。金融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50.7%,占浦东新区生产总值的26%,占浦东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6.16%。各指标较上年均增长显著。全年对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21%,同比提高22.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