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38家学校少年宫精心烹饪课程大餐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1

由世界冠军指导的少儿乒乓、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的浦东说书、带有浓郁民俗气息的稻草画……这个暑假,新区38所中小学拿出了各自的特色课程和项目,通过“学校少年宫”这一平台,惠及在校生及学校周边社区的未成年人。假期里,孩子们多了一个好去处,有机会习得一技之长,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从无到有实现街镇全覆盖

学校少年宫,主要是指依托中小学校的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

浦东是上海首批建设学校少年宫的区县之一。2011年,新区在石笋中学、龚路中心小学和老港小学试点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其中石笋中学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乡村学校少年宫。2012年,浦东又试点打造了进才实验小学、浦东南路小学、上南中学等首批城市学校少年宫。到2014年底,36所学校少年宫覆盖了新区各街镇。最新统计显示,新区目前共有学校少年宫38所,包括24个乡村少年宫、14个城市少年宫,其中12个为国家级,其余为市级。

新区的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一个陌生的新名词到如今为学生和家长喜闻乐见,并非一蹴而就。创建初期,部分参与建设的学校感觉无从着手或有所顾虑。为此,新区文明办、教育局每年召开动员会,确保每所学校将学校少年宫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来落实推进。光明学校、龚路中心小学、进才中学北校等一批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学校少年宫管理中心”。

新区相关职能部门还联手建立了“区—街镇—学校”三级联动的推进机制、申报机制、培训机制、评估奖励机制等,并将学校少年宫纳入文明社区(镇)、暑期工作优秀组织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指标,为学校少年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此外,为促进各学校少年宫之间的交流,新区建立了专项QQ群,每两年还开展一次优秀学校少年宫和优秀活动项目的评选表彰,推广优秀经验和好做法,鼓励各学校少年宫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活动项目。

盘活资源打造“一宫一特色”

品牌课程是学校创建学校少年宫的抓手,也是学校少年宫真正吸引学生的源泉。多年来,各学校少年宫结合校情、盘活资源,开设了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课程体系,每个少年宫都有“看家”课程和项目。

“不错!注意击球点和站位……”7月19日上午10点,在三林镇中心小学的体育馆里,一位身着荧光绿色球衣的男生正全神贯注练习拉球,站在身边细心指导的则是乒乓球世界冠军丁松。男生名叫朱海诚,是平和双语学校的学生,偶然得知这里暑期有少儿乒乓课程,一来之后就不可收拾,暑假几乎天天泡在这里,一练就是两个小时。现场还有数十位和朱海诚年龄相仿的学生。当天室外气温35℃,体育馆内没有空调,孩子们一个个挥汗如雨,有的鼻尖都捂出了痱子,但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倦怠,反而一脸的满足。据介绍,三林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于2012年,2014年获评国家级,多年来学校开设了国际跳棋、少儿书法、民乐10个大类的课程,其中与上海丁松乒乓球俱乐部合作的少儿乒乓课程就是“招牌”课程之一。除了在校生,不少周边社区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新区首个国家级的学校少年宫——石笋中学则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主线,开设了锣鼓书、江南面塑、绒绣、海派剪纸等一批项目,让孩子们在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的浓厚底蕴。地处祝桥地区的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则基于学校的“琴棋书画”课程,为学校少年宫定制了一批特色项目,包括书法、稻草画、独轮车、古筝等。学生的课程成果在各类活动中得以展示,如独轮车项目曾被上海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坐落于联洋国际社区的进才实验小学,则是城市学校少年宫的典型代表。学校充分利用开放性、国际化的优势,将茶艺室、心理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项教室作为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实践、手工制作等数十门课程。此外,学校还充分借助专业培训机构的资源,打造管乐队、管弦乐队、打击乐、萨克斯重奏等专项训练队,以及少儿芭蕾舞社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