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沪东微心愿”爱心再接力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

在沪东新村街道,“人人做公益”已蔚然成风,每年两季的征集“微心愿”海报随处可见,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发布“微心愿”,而认领“微心愿”还得眼疾手快。这不,第四季133个“微心愿”一经发布被迅速秒抢,人们用抢红包的速度秒抢“微心愿”。

从“人人怕”到“人人抢”

昨天下午,沪东社区第四季“微心愿”行动启动,为活动预留的18个微心愿被现场观众摇着手机“秒抢”。“上一次我没有抢到,所以今年摇得特别起劲,终于摇到了。”一位上台认领心愿的市民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她认领的心愿是一位家庭贫困的中学生新年购置一个新书包,“这里的心愿都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帮助的都是身边的人。”

力所能及正是“沪东微心愿”的一个特征,所有心愿花费均不足千元,于许愿人是一份己所不能的期望,于圆梦人则是一种身体力行的送温暖。在上一季,手部因伤致残的东四居民区居民陈忠兴希望能在冬日里戴上一副合手的手套,居民杨善贞领下了这份心愿后,一次次上门量尺寸,拆了家中的一件皮衣,改制了一副手套。虽说不花什么钱,但花的精力可不少。而杨善贞在送上手套时还不忘嘱咐:“你戴上试试,哪里不合适的,我再拿回去改。”令陈忠兴心头暖意融融。

“以前一听说要做公益,要捐款了,我们就犯愁,挨家挨户去发动,经常吃闭门羹,看冷面孔。”具体负责微心愿后台操作的工作人员小吴感慨地说:“现在开展‘微心愿’,人家倒过来找我‘开后门’,抢都来不及。”

心愿内容从物质到精神

从简单化的捐款募资,到充满暖意的自我表达,“微心愿”之所以成了香饽饽,正是让每一位圆梦人都从中感到了一份“帮助他人的满足”。心愿虽小,但对许愿人而言都是切身所需的“痛点”,当圆梦人送上这份爱心时,更多的是双方情感交流,是社会温情的又一次传递。

因此,在“沪东微心愿”多次开展之后,越来越多透着“人文情怀”的微心愿出现了。上一季,有孩子许愿“想摸一摸南极冰”,正在沪东的南极科考队带来了采集自南极的冰块,孩子不但摸到,还尝了尝南极冰的味道,“有点咸。”而今年心愿再次升级,最年轻的南极科考站站长魏福海认领了“认识一位南极勇士”的愿望,将组织科考队员到孩子们身边,讲述南极科考的故事。

而大家许下的公众心愿则关注到了不同的社会人群,沪东街道团工委许愿,号召社区商家创设“爱心接力站”,为环卫工人提供遮风避雨、休息暖餐的场所,目前,已有3家商户认领了这个心愿。

从“自娱自乐”到共同参与

对沪东社区而言,“微心愿”的价值正被放大为社区自治的有效载体,也是社区内各类群体凝心聚力的好平台。

“提起‘微心愿’大家就好像在共同做一件自己的事情一样,多忙都开心。”上个月了解到社区要举办“微心愿”的表彰会,伟业居民区倪阿姨与伟锦、博三居民区爱心编制组的阿姨们,赶制了一批红色的围巾,还在上面绣上了党徽与爱心。“我们要把这些围巾送给认领‘微心愿’的好心人。”

昨天的活动现场,11条手工编织的红围巾寓意“一心一意”,成为认领人的“最高荣誉”。“这条围巾我会好好保存着,它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分量沉甸甸的,有它在身边,时刻提醒我们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举。”心愿认领人长岛苑居民区“公益达人”冯瑛表示。

一份份爱心正以不同的形式在沪东社区进行着“接力赛”,在编织小组中,有一个单亲家庭,他们在上一季活动中许愿想去扬州看看。受到社区单位百通公司的资助成行后,母女俩一连几天忙着编织围巾,送给百通公司职工以表达感谢之情。

一家科技公司在公司年会上发动员工为“沪东微心愿”捐款5000元,认领沪东社区居民的6个心愿;一家企业老总在得知“沪东微心愿”后,把自己的讲课费捐献出来认领“沪东微心愿”。

从区域内党组织、驻区单位到区域外的爱心人士、企业商家和社会组织纷纷参与进来,“沪东微心愿”运用综艺活动的方式和“互联网+”手段打造了一个有形有趣有效的社区公益平台,其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点对点帮扶的特色操作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顾丽梅教授看来,“沪东微心愿”对社区价值观的引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文化建设。”自“微心愿”开展后,居委干部与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