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1

“我的医疗就诊册用完了,可以帮我办一本新的吗?”近期,张老伯来到书院镇塘北村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宽敞明亮的大厅、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他眼前一亮。进门“首问接待”的全岗通社工,详细解答了张老伯的问题,并指引他到窗口办理。张老伯拿出自己的社保卡,一会就办好了,他开心地说:“抬脚几步路就能办理民生事项,再也不用跑到镇里去了。”

这样的变化今后在浦东300多个村都能实现。昨日上午,浦东召开村“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300多个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提出打造“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功能载体。

区委副书记冯伟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谈上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泽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宏舟,副区长李国华、管小军、陈希出席会议并分别作相关部署。

切实为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活力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浦东全面推进并取得实效,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全覆盖。今年5月,浦东发布了“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员工手册《家门口服务规范》,并在全区推广实施,几个月以来形成新的经验。浦东及时把新的基层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再次形成了“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方案、村“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方案,以及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建设标准。

9月以来,浦东成立了“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小组,组织、宣传、地区工委、政法、民政、卫生、城运等部门,深入8个村调研40多次,与各镇、各村现场研究村民需求,并通过给支撑、给资源、给保障,切实为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活力。

根据会议部署,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将重点执行办公空间最小化、推进服务空间最大化、抓实服务项目标准化、落实服务标识统一化。“四站一室”建设具体包括建设党建服务站,包括组织生活室、书记工作室等;建设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包含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标准化事项170项,标准化事项外事项24项,各镇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镇级事项;建设文化服务站,开展文体科普活动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推出文化服务产品清单和志愿服务清单等;建设联勤联动站,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建设卫生室,原则上农村每个“家门口”服务中心都有村卫生室。

8个村完成“家门口”服务中心提质增能

目前,浦东8个村完成了“家门口”服务中心提质增能,做实了“四站一室”功能载体。比如川沙新镇界龙村将原来500平方米的办公楼腾出来用作建设家庭医生诊所,村两委班子所有同志集体“搬迁”至原本村里出租给民宿公司的接待办公室,并改造成为新的“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服务站分为事项受理、自助服务、休息等候三个区域,村两委干部都集中在80平方米不到的事项受理区域接待服务村民,没有任何独立的办公区域。村党委书记马凤英介绍,所有同志下楼办公、开门办公,老百姓进门,想找谁就可以找到谁。

周浦镇界浜村在空间上动足了脑筋,在北区建设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南区建设文化服务站、卫生室,并打掉了村委会原来的围墙,通过德和广场、怀信步道连接南北两区。界浜村党总支书记姚辉说:“以前有围墙,村委会下班后村民就进不来,现在围墙拆掉了,村民随时随地都能走进‘家门口’。”而在张江镇环东中心村卫生室,目前配备了全科医生、中医科医生等7名,康复室增置了10种专业器材,药品种类由原来的180种增加到305种,并在候诊大厅LED显示屏滚动显示。

据悉,当天的会议既是检阅成果、交流经验,也是为明年“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持续推进、深化落实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同时为居民区提质增能打好前战,进一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冯伟表示,“家门口”服务体系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领导力的重要抓手,是体现居村自治组织本质,解决行政化、机关化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浦东“15分钟服务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思想站位要有更高格局,工作推进要有更实态度,民生服务要有更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