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床位不足 养老瓶颈寻求突破 长者照护之家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5

“养老+医疗”=“医老”。最早提出医老概念的是“健康老龄化发展的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闻玉梅表示,老年群体要得到合理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医老”应该前移到预防,下移到基层,现在的社区卫生院、家庭医生、护理人员都可以进行老年医学的培养。那么,浦东“家门口的医老”情况如何呢?目前,大多数的社区养老机构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设置内设医疗机构。从去年开始,浦东陆续推出了一些医老试点项目。

潍坊新村街道是浦东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社区,截至2014年6月底,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的30.1%,比新区平均25.62%的比例高出近5个百分点。在潍坊街道,公办养老院只有一家;只有40个床位的迷你社区养老院,不仅能补足床位,还能将机构服务推送到整个社区范围内,延缓老人的入院需求,为养老服务建设争取更多时间。

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9月22日,潍坊长者照护之家试营业,当天,就有两位老人拎着行李住了进去。一位是88岁的S奶奶,一位是81岁的W爷爷。S奶奶是独居老人,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生活无法自理,平时在家都靠钟点工照顾。W爷爷轻度失智,和子女一起住,但子女白天不在家,看护是个大问题。两位老人其实都不愿意住养老院,子女帮忙找过几家,老人都推脱不想去。长者照护之家就在潍坊四村里面,离家不远,抱着“住住试试看,不行就回家”的心态,两人成为这里的第一批入住老人。几天之后,他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家属来看他们,问他们想不想回家,答案是不回去,就在这儿住。

H奶奶和J爷爷是住在这里的一对夫妻,入住的起因很无奈。J爷爷患有帕金森,一直都是由H奶奶照顾。没想到,前段时间H奶奶摔了一跤骨折了,这可怎么办?听人介绍潍坊社区新开了一家长者照护之家,H奶奶一从医院出来,就带着J爷爷住了进来。在这里,H奶奶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康复,健谈的H奶奶告诉记者,刚骨折的时候,她每天都痛得哭,想到要在床上躺两个月,J爷爷没人照料,她更是想哭。但是,到这里住了一个星期,她就可以坐起来了。H奶奶说,这几天住得非常满意,等她骨折恢复好了,她和J爷爷也不打算回家去。

潍坊长者照护之家的许洪芬院长介绍说,长者照护之家设在社区里,就是要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在这里,老人不用穿病号服,客厅里挂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闲暇时,几个老人坐在客厅里聊聊天,闻到电饭煲里飘出米饭的香味,他们就知道可以开饭了。

居家也能享受机构服务

潍坊长者照护之家采用的是和社区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由社区医院每周派遣全科医生入驻机构的模式,由社区医生一周两次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40个床位,我们要服务的不仅仅是入住的40位老人,而是社区的200位左右居家老人。长者照护之家和养老院的区别不仅在于规模和地理位置,也在于它必须把机构的服务资源最大程度地向社区推送,这才是这个试点项目的意义所在。”潍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陈维向记者表示,“入住养老院的每位老人每天大约有4个小时左右需要服务人员专门为其服务,如果这些服务在家也能享受到,那就不必住在养老院,可以改善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

潍坊街道长者照护之家由“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委托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洁帆介绍说,养老院老人所享受到的照护,大体分为四个类型。一类是生活照料,包括吃饭、洗衣、环境卫生等;一类是介护,包括翻身、口腔清洁、洗浴、扦脚等等;一类是康复护理,包括个人康复项目和群体康复项目;还有一类是24小时的监护。“这些在养老院中可以享受到的服务,我们都可以直接送到老人家里。”胡洁帆说。

专业护理员每天早晚各一次到老人家中,早上为老人做口腔清洁、基本康复等服务;夜间为老人提供就寝前的整理,个人卫生清洁,煤气用电等安全检查。在家属最担心的夜间照护方面,有潍坊社区运行了3年的“爱照护智能系统”支持。只要在家里装上智能传感器,就能对老人进行实时监控,老人是不是离床太久,有没有在房间内活动,是不是离开家,这些情况通过后台进行综合分析,一旦探测到危险因素,系统自动将报警信息推送到护理员手机上。胡洁帆说,长者照护之家就在潍坊社区内,且处在自行车车程10分钟的范围内,值班人员可以做到24小时无间隙服务。而对于一些在家里难以实现的服务,如需要借助器械的康复和助浴等,他们会每周安排两次,让老人进入机构接受服务。

长者照护之家是市级试点项目,洋泾街道正在筹建的长者照护之家将配备内设医疗机构,由两位全职医生和全职护士在机构内24小时为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机构内做好“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