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提升下立交防汛排涝能力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3

每逢暴雨天气,“看海”成了很多城市独特的景观。原因之一是,城市道路下立交排水不畅,从而导致城市内涝现象发生。记者获悉,近年来,浦东新区将维护道路下立交安全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道路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以提升市政设施安全保障能力。

LED屏提醒积水深度

根据历年来下立交积水及隐患情况,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新区初步制定了2015至2017年下立交三年改造计划。2015年道路下立交积水改善工作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浦东新区结合不同区域道路下立交现状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计划年内完成6个改造项目。

早在2014年,浦东所有下立交(下穿通道)统一安装了定位标牌,所有出入口设置警示牌、积水警戒线、水位标尺等警示标志,便于过往车辆、行人及时了解积水深度。迎春路世纪大道、东方路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银城中路世纪大道、羽山路罗山路、浦东南路张杨路等6座中心城区下立交由于日常管养到位、电路设备定期检修、排水设施运营有序,相关部门将侧重健全预警监测系统。

今年年内,新区将在以上6处下立交入口前的龙门架或距下立交入口800米的道路上安装LED预警显示屏。根据道路积水情况,显示屏会实时发布积水信息,提醒过路车辆。如下立交没有积水时,屏幕为绿色,显示“前方隧桥,谨慎驾驶”;当下立交积水不足25厘米时,屏幕为黄色,显示“隧桥积水,缓慢通行”;当下立交积水超过25厘米时,屏幕为红色,显示“隧桥积水,禁止通行”。来往车辆可根据显示屏发布的信息提前选择绕道,避免车辆在积水区域积压、受损。

郊区道路工程性改造

自2014年起,浦东新区开展了全区范围的下立交排摸,并将农村道路下立交纳入行业管理范围。

经排摸,新区区域内下立交(下穿通道)总数达92座,其中城市道路6座,区管公路13座,高速公路项目公司7座,农村道路66座。农村道路中绝大多数为乡村道路,紧邻河浜下穿通道,此类下穿通道路面略微下凹,视线开阔,积水量小,但由于紧邻河浜,暴雨或汛期河水上涨后容易倒灌至路面,造成短时间积水深无法通行。因此,新区环保市容局将此类季节性积水、存在安全隐患的下穿通道纳入行业监管范畴。

对于郊区道路自身排水硬件条件尚不过硬的下穿通道,新区环保局将改造重点集中在结构缺陷工程性改造和排水设备完善方面。如航头镇林海公路沈庄路下立交,最低点与道路路面高差将近1米,且下凹长度较短,下立交入口恰好处于环岛交叉处,车辆沿环岛转弯后沿着陡急的下坡路段进入下立交,车速及车辆平衡难以控制,且暴雨期间道路积水严重。尽管此处配备了抽水泵站,但为早期村里集资建造,排水泵站容量小,不能满足深积水时的排水需求。

为从根本上提高沈庄路下立交的排水防汛能力,计划通过调整现有路面线形,延长下凹路段长度,消除原陡急路段的交通安全隐患,考虑设置驼峰拦截客水等工程性改造,更换大容量泵站,以保证暴雨期间排水需求,让积水不再是“常态”。

防汛防台“一处一预案”

道路下立交历来是城市防汛防台的薄弱环节,为此,新区环保市容局各管理单位高度重视,开展了“一处一预案”编制,落实专人负责管辖范围内的下立交,有针对性地制订预案。汛前,公路署和陆家嘴城管署按照“快速、安全、规范”的要求,对下立交封交进行了演练,完善应急处置体系。

当道路下立交出现超过“五厘米”的积水,管理人员及时关注积水情况变化;当道路下立交出现超过“10厘米”的积水,抢险队伍及时赶赴现场抢排积水;道路下立交出现超过“20厘米”的积水,管理单位及时报新区防汛指挥中心,由防汛中心通知交通管理部门赶赴现场指挥交通;道路下立交出现超过“25厘米”的积水,管理部门及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封锁交通等措施,并加派人员值守。

下立交泵站作为下立交(下穿通道)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核心,对排水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进入汛期以来,新区各个下立交(地道)泵站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泵机能“开得动,打得出”。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防汛泵站、下立交(地道)泵站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泵站设备维护保养和运行管理精细到位。

在暴雨期间,中心城区、区管公路上下立交排水泵站及时开启排水;增派人手在马路上清理雨水口的垃圾,必要时开启窨井盖加速排水;对积水严重的地区,增派大型的抽水车和水泵增加排水能力;在易积水点设置专门值守人员,以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等,都是通过合理调度科学管理来和暴雨赛跑,确保人员和车辆安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迎战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时,中心城区排水泵站做好预降水位工作,各防汛排水泵站和干线输送系统及时转入“暴雨模式”运行,适时做好“预抽空”,通过水闸调度提早降低河道水位,和暴雨“赛跑”,减缓短时强降雨瞬间给城市排水设施造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