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书院镇五号港两岸的4个望鱼棚应声倒地,标志着五号港两岸区域内的违法建筑全面拆除。
4个望鱼棚,是春节前夕五号港违法违规点位整改中的“剩余”部分,考虑村民实际需求,给予一定“过渡期”,这一决定背后,体现了书院镇河道办以“一事一议”工作机制推进河道整治工作所彰显的力度与温度。
合理需求人性化处理
书院镇五号港,是书院镇涉及市级考核整治的三条河道之一,于2016年12月28日先行启动。书院镇通过前期调查排摸,确定了五号港沿岸的26个待整治违法违规点位,总面积2754平方米。
春节前,通过镇村两级联动,狠抓落实,22个点位完成整改。位于棉场村的4个望鱼棚却成了“难点”。了解情况后,镇河道办采取“一事一议”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工作例会。棉场村村委负责人在会上表示,4个望鱼棚系村民日常看护鱼塘使用,要求短时间内拆除,可能让村民无法接受。经相关部门多方协商后,决定给予当事人过渡期限,以达到完成拆违工作和减少当事人损失的双赢效果。
“河道整治工作任务艰巨,刻不容缓,但村民们的合理要求,也要适当考虑,特事特办。”书院镇河道整治办负责人汪修峰说。
在河道两岸的拆违工作中,诸如此类的现象并非个案,“一事一议”工作机制成为商议工作难点、推进有序整治的重要一环。
搭建平台各方联动
河道两岸的拆违工作是河道整治全进程中的“先手棋”。但一些违建面积大、实际情况复杂的河道拆违工作往往在推进过程中陷入困局。
根据书院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把难啃的骨头挺在前面,以解决拆违重点难点为突破口带动全局”的要求,镇河道整治指挥部及办公室制定“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以一个重(难)点、一份议案破题河岸拆违。
在镇河道整治指挥部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张进度表,记录着整治工作每天的进展情况。同时,各级相关部门以“日报告”“周报告”“随时报告”的形式上报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和难点矛盾。
随后,在每周例会上,所涉及的相关村委会负责人列席陈述难点问题,再由河道办、减量办、五违办等多个部门与村委共同商议,联合“会诊”并形成决定。
“一些问题单靠村委会或单个部门的能力,是没法解决的。要克服难点,需要各部门联动,复杂的问题特事特办,重要的任务急事急办。”汪修峰说,“一事一议”工作机制正是联结起各相关单位、部门群策群力的平台。
定制“方案”持续跟进
2月初,涉及书院镇54条黑臭整治河道的村居,结合原有的排摸数据,再排摸、再细化,梳理出河道两岸拆除违建的重点难点。之后,镇河道整治指挥部及办公室对标村居提交的排摸信息,进行实地勘察,将违建重点难点进一步定性、定量,形成了一张书院镇市、区考核重污染河道整治疑似重点难点汇总表。
值得一提的是,除含基本要素外,汇总表还具体分析了重点难点所在,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同时,镇河道整治指挥部及办公室通过“三步走”实现“一个重(难)点点位,制定一份拆违方案。”一是统一标准口径,严格遵守企业减量化、畜禽退养、河两岸违建等认定标准,统一青苗费等各类补贴标准与操作口径;二是提交预案,属地村居根据该点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与当事人约谈情况,向河道整治办提交一份拆违预案;三是召开例会,在每周工作例会上,由河道整治指挥部召集属地村居、农办、区域办、五违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遵循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为该点位“把脉开方”,确定拆违方案。
此外,镇河道整治指挥部及办公室还建立了一套跟进机制。由镇主要领导结对涉及黑臭河道整治的村居,对整治工作开展动态监督。面对一些点位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一方面由镇联勤联动单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由属地村居通过村民自治、党建引领等工作方法,多措并举做通工作。
目前,在书院镇涉及黑臭河道整治的54条河道两岸违建点位中,共梳理出9个重(难)点点位,已形成拆违方案点位的有5个,其余4个方案正在制定中。除了聚焦重(难)点位,其余点位的拆除也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