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儿科医疗服务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0

今后,浦东全科医生将能诊治89种儿科常见病,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将通过远程会诊平台、急重症转诊平台、儿科特检平台为“家门口”的儿科医师提供强大“后援”。昨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儿联体)通报一年医改情况,新区卫计委宣布第二批加入儿联体单位,至此,包括曙光医院东院、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等28家位于浦东新区的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进入了浦东儿联体。

据悉,2017年浦东儿联体将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七个举措”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一个目标即打造家门口的儿科医疗服务,夯实分级诊疗发展的基础。二条主线:一是提升基层儿科诊疗能力,二是扩大基层儿科服务受众。

七大举措:一是建立分散进修与集中培训的儿科培训体系;二是制定基层儿科诊疗常规,覆盖89种儿科常见病;三是搭建远程会诊平台、急重症转诊平台、儿科特检平台;四是建立出生缺陷筛查体系,将中国儿童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先心病筛查、听力筛查深入社区;五是建立社区康复示范项目,打造医联体功能交叉模式;六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儿保管理能力评价工作;七是建设医联体临床与质控管理评价与控制中心。

儿中心排队小患者少了

2016年2月,浦东儿联体成立。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浦东地区提供儿科服务的社区增加近两倍,累计分流诊治社区咳喘患儿超过1500人。同时,通过“请上来,沉下去”,培养基层医护人员242人,转会诊患者864名,成员单位当年儿科门急诊量增加了4%,浦东新区儿科出院病人数取得10%增长。

“在二级、基层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量增加的同时,儿中心2016年的门急诊量也在上升,但上升的速率比2015年降低了三分之一。这‘一增一降’说明我们浦东儿联体成员单位正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区域内儿科的诊疗,我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初见成效。”儿中心江忠仪院长说。

“哮喘模式”先行先试

2016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儿童哮喘管理为切入点,携手浦东新区14家社区医院,统一配置肺功能检测和雾化设备,增配儿科常见病药物目录约27种。呼吸专科在基层卫生中心挂牌名医工作室,成立“全专团队”示范门诊,在树立专科医院品牌吸引病人以外,使每位全科医生背后都有一个三甲专科团队给予专业方面的支持。

同时,为了确保在社区开展儿童哮喘管理的同质化,儿中心的呼吸科专家与专业团队开发了“哮喘无忧”手机APP患者端和医护端,该项服务已覆盖超过浦东地区三分之一的地域和人群。以祝桥为例,目前,已经有276位患儿在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其中定期随访的患儿达50多名。项目负责人儿中心呼吸内科主任殷勇医师介绍,目前,进入哮喘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患儿500多名,2017年计划将扩展为700名患儿。

“输血+造血”=“3+2+1”

儿联体不仅让社区医院受益,更对成员中的综合性医院开展了“输血和造血”的儿科标准化建设。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在区属医疗单位中儿科力量最强,作为儿联体儿科教学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依托儿中心和健康医学院,成立儿科系和儿科教研室,开展骨干师资遴选,成功申报上海市儿科规培基地,在儿科教学体系建设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为儿科人才的长期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2008年起,浦南医院儿科正式委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管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南医院儿科病房分部揭牌。儿中心周纬教授担任浦南医院儿科主任,这也成为浦东地区儿科医联体的早期雏形。如今,这里已全面开展儿科门急诊、病房、新生儿急救等医疗服务,儿科门急诊人数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日均接诊100多位小病人,高峰时达150人次,基本满足周边居民常见病的就诊需求。

儿中心副院长赵列宾认为,儿联体还可以在区域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和儿科护理康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儿中心优势特检项目的牵头下,由浦东、奉贤、黄浦的25家助产机构共同搭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儿”合作平台,短短半年时间,共筛查和转运先心患儿超过300名,确诊率达到97%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监测、新生儿先天性髋发育异常筛查等项目也顺利启动。又比如,儿联体牵手市残联,率先开展6个康复联合门诊,联合诊治患儿近800例,转诊60余例,医院的床边康复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在去年的国际儿科护理高峰论坛上,更诞生了上海市首个聚焦基层护理能力提升的跨区域、跨单位的临床协作组织——儿联体儿科护理协作组,标志着儿联体的工作触角已延伸到满足儿童健康需求的方方面面。

新区副区长李国华出席活动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