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2035年新片区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8

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达250万左右,主体部分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292平方公里,并形成“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结构。

昨天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开始公示,详述了临港新片区的总体规划。公示将至7月22日结束。

建设国际上竞争力最强 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

此次规划范围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全域面积873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 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据了解,规划借鉴了国际经验,对标香港、新加坡、东京湾等国际公认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区),充分吸收采用其在政策制度创新、港城融合发展、环境品质优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研究自贸港特殊功能对空间的特定需求。

根据规划,到2025年,新片区经济规模大幅跃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有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形成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和制度框架,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初步构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框架形态。

到2035年,新片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新片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上公认竞争力最强的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

“一带三核、三廊九片” 空间结构

在规划提出的新片区未来发展核心指标中,到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250万左右,主体部分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292平方公里,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将小于5分钟,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不少于上海全市的1/3,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比重高于上海全市水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8%左右,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达到20%。

另外,核心指标还包括生态空间用地占比大于等于65%,森林覆盖率达到25%,外籍人士数量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0%,年度境外旅游者数量达到500万人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等。

在空间体系上,临港新片区将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东西联动,打造“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体系与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全面统筹陆海、低空、地下空间等全域国土空间。

“一带”即沿海发展集聚带,依托沿海交通走廊,串联滴水湖核心片区、各产业片区以及生活片区。

“三核”包含一主两辅,一主为主城区功能核心,强化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两辅为海湾、奉城功能核心,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三廊”即大治河生态走廊、浦奉生态走廊、S3-浦南运河-大芦线(团芦港)-白龙港生态走廊3条主要生态走廊。

“九片”是以生态走廊划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九个片区,包括滴水湖核心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先进智造片区、新兴产业片区4个主城片区,以及奉城宜居片区、海湾特色功能片区、绿野乡美片区、青村水韵片区、金汇居住片区5个周边片区。

在新兴产业片区和海湾特色功能片区,还规划了两处生态绿心,分别为临港绿心和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承载上海全球城市功能集聚自贸区核心功能

同时,在原南汇新城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形成新片区的主城区,由大治河-G1503上海绕城高速-瓦洪公路-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而成,面积343.4平方公里,集中承载现代化新城功能及特殊经济功能。

发展基础较好的奉城镇镇区、海湾镇镇区,将培育为功能组团,规划以高端智能制造、轻质精密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优化空间布局,集聚人口,培育综合性城市功能,带动西部腹地发展。

在“中央活动区-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中,新片区中央活动区范围包括滴水湖周边一环三片,总面积约为13.7平方公里,紧密衔接内外交通,承载上海全球城市功能,集聚自贸区核心功能。

在主城区101社区、顶尖科学家社区,奉城、海湾两大综合功能组团,以及金汇地区设置地区中心,完善地区中心的本地服务功能,承载新片区部分核心功能。

社区中心具体布局则兼顾可达性和地区发展需求、基础建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在书院、大团、青村等社区设置社区中心,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