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跳着向幸福出发——曹路大型居住区里的“文化样本”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4

写春联、猜灯谜、套猴圈……猴年春节期间,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内,操着不同方言的居民来此欢聚,共贺新春。

居民们大多来自曹路镇的“金海华城”,这是上海最早确定的六大动迁大型居住社区之一,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规划导入人口约13万。目前,大居内共有4万多名居民。

公交车通了、菜场有了……随着大居硬件配套的完善,“安居”不再是“新大居人”的困扰,而“安心”成为更紧迫的需求。

2015年春天,浦东首个大居类文化配套设施——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向公众开放。1年多来,从一个舞台、一次活动、一句问候开始,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来自各地的居民,在“新家”安下心来,向着幸福出发。

找到了家的温暖

“只要有爱,这个地方就是平台,让百姓在这里开心,过开心的日子,就是我的工作。”

2月5日中午,大合唱的声音,从曹路镇金海文化艺术中心207教室里传出。

69岁的涂莉娜戴着一条红围巾,站在台上,一面听着背景音乐,一面挥舞着双臂,指挥大家掌握节奏。台下,40多名成员站得整齐,眼神专注,大声歌唱。

对于年前的最后一次排练,大家格外认真,一曲唱罢意犹未尽。满头银发的金老师主动请缨,代替涂莉娜指挥,让她休息一会儿。

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周建义路过门口,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他微笑着说,“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不容易”。

说特殊,不是因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超过了65岁,而是他们中大约一半的人是癌症患者,还有不少是孤寡、独居老人。

“55岁的时候,查出来早期肠癌,后来又查出来了甲状腺结节和子宫下垂。5年里,我开了三刀,但都挺过来了。”说起自己的病史,涂莉娜露出乐观的微笑。在合唱团,几乎半数成员都曾“动过大刀”,“喏,正在指挥的金老师,今年70多岁了,还在肠癌复发的危险期里,平时根本看不出患过大病的样子。”

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唱歌,合唱团从五六人开始,“玩”成了一个人数还在增长的大团队。成员来自周边的9个村、5个居委。

把这样一个团队“拉扯”大,并不容易。涂莉娜还记得,因为没有打印机,曲谱要靠团里识字的老人手抄;没有场地,合唱团在居委会议室、活动广场的小屋里四处“流浪”,“冬天吹冷风,夏天喂蚊子”。

所幸,这样的日子,从她鼓足勇气走进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的那天起,成为了过去。

“我是看着它一点一点造起来的。”涂莉娜带着记者参观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时说。2014年的12月28日,金海文化艺术中心试运行的第一天,涂莉娜找到周建义,询问一个普通的居委合唱团是不是能来这里活动?“周馆长很热情,他说‘来来来,这里就是为群众搞文化活动准备的’。”

“天壤之别”是涂莉娜对过去和现在的体会,“到上海16年,我组过不少合唱团、去过很多地方,这里真的比所有的老年大学都要好。”

免费的开水、洁净的厕所、专属的教室,甚至还配备了桌椅、黑板、电钢琴……这些,都是涂莉娜和合唱团成员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中心里,周馆长、杨书记等,对我们的关心很真诚,常常嘘寒问暖,令我们感动。”

涂莉娜说,自己曾去别的地方为合唱团申请场地,却没人理睬。“身体上的病痛我们都能克服,最怕的是面对冷漠。”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合唱团不再是流浪的孩子,第一次有了家的温暖。

在今年1月底的新年联欢会上,涂莉娜带领合唱团一展歌喉,演唱了一曲《共筑中国梦》。

与中心的另外两支合唱团相比,他们不是专业的。“但他们不仅仅是唱歌,更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周建义说,能为抱团取暖的社区团队添把火,是自己的份内事,“只要有爱,这个地方就是平台,让百姓在这里开心,过开心的日子,就是我的工作。”

问需于民的文化阵地

以公共文化服务凝聚民心,成为曹路大居的探索方向。而与一般的文化活动中心不同,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的服务群体需求是多元、多样、多变的。

走进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的大厅,漂亮的吊灯映衬在洁净的大理石地面上,108位中外名人肖像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