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园区品牌实现外溢效应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3

1984年,上海设立首家开发区,经过30多年发展,产业园区已成为本市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起步、发展到调整提升的历程。近年来,上海以产业园区“区区合作、品牌联动”为工作抓手,园区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浦东园区品牌走出浦东

近期,美国GENSLER公司、瑞典SWECO公司、英国ARUP公司等三家设计单位分别汇报了北郊未来产业园核心区1.9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与首期启动区建筑方案设计的最终成果。这预示着金桥集团与宝山区政府合作的“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已经进入实质启动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被视作优化宝山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布局的项目,写进了宝山区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临港集团与松江区的合作则更早一些。2006年,双方响应“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战略部署,合作开发漕河泾松江新兴产业园区。

漕河泾松江园区的定位是要成为沪西南科技创新走廊的亮点和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部分,重点聚焦光仪电、检验检测、3D打印、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文化创意和品牌运营等新兴技术、项目、产业和企业。漕河泾松江园区充分发挥漕河泾开发建设团队在规划定位、建筑设计、招商网络、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

截至目前,该园区累计培育和引进了“专精特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3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一批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此外,园区企业的年均发明专利增长超过30%,园区已获批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漕河泾松江园区已建成400亩区域内的企业营收达到118.5亿元,同比增长75.6%;园区企业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75.9%;园区企业税收6.75亿元,同比增长51.3%,用地效益在全市104产业区块中列第五名。2015年,园区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首次实现单月税收超过1亿元,预计今年园区产出突破150亿元,税收突破10亿元。漕河泾松江园区正进入常态性的高速增长时期。

据悉,临港集团正在发起筹建由社保基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参与的园区开发基金,今后规模可达100亿元,将为郊区园区的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提供中长期资金保障,实现园区开发“基金+基地+产业”的多轮驱动。

创新多种园区合作模式

上述合作实际上是本市拓展思路,打破园区开发的所有制和地域界限的具体举措之一。

“上海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在品牌和资源上的优势明显。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可以在完善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上推动联动发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举例称,郊区产业园区在综合配套服务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相比还有较多短板,临港集团就积极将成熟的园区服务体系全面导入松江园区,在商业配套、公租房、孵化器服务、人才服务、科技融资、专利服务、生态环境、智慧园区等方面为园区提供实质性支撑,加快完善园区的城市化配套功能,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与之类似,大张江“1区22园”联动发展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区与奉贤分区一体化开发管理等,都已成为目前区区联动的生动案例。市经信委本身也与大张江管委会共同推进“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统筹招商和土地资源等方式,加强园区合作联动。

联动的方式除了上述所在优秀开发区与区县、乡镇工业区合作联动外,还包括推动国内外有品牌、有实力的园区开发机构在沪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传统房地产企业进军园区和产业地产开发领域。

“郊区园区转型升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中心城区产业梯度转移,而是要依托中心城区的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外环产业‘金腰带’的区位优势和综合商务成本优势,大力培育和集聚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资源,为各类‘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载体和空间。”市经信委上述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优秀园区开发运营团队较为缺乏、产业园区传统投融资模式面临新挑战、二次开发收储成本不断提高、市场化开发难度加大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本市将以工业区创新、升级、改造、转型、联动“五大工程”为重点,聚焦园区发展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所有制,努力打造上海产业园区升级版,市区联手、整合资源,共同推进产业园区联动发展。

据悉,目前本市正在积极推进区县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共有10个园区已被纳入试点范围,浦东多家园区也正要求,结合各区特点组织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园区成片调整和转型升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品牌园区合作联动的政策聚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