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接地气”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

作为自贸区首批获得总部授权的20家亚太运营商企业之一——世界著名轴承制造商瑞典斯凯孚集团旗下的斯凯孚东北亚分拨中心,6月10日在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园区启动营运。

自今年1月正式推进以来,以“政企合作”的全新模式,“亚太运营商计划”通过制度创新,为自贸区企业提供涉及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促进其区域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在亚太区形成。该计划正逐步成为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和操作平台。

跨国企业加速辐射效能

此前,斯凯孚就入选了上海自贸区“亚太运营商计划”,并在今年1月成为首批20家获得总部授权的企业之一。

5个月过去了,筹备多时的斯凯孚东北亚分拨中心在6月10日正式启动营运。斯凯孚方面称,借助亚太运营商计划赋予该分拨中心的各项贸易便利化政策和具体扶持,该中心集贸易、物流和结算等功能为一体,并将逐步成为斯凯孚集团覆盖整个东北亚地区、辐射亚太乃至全球的分拨中心。

据了解,新投入营运的分拨中心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拥有全球最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最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高库区层高30米,面积近3000平方米。

目前,该分拨中心已经安装完成了11排货架,提供35200个标准库位,极大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仓库配置有高性能输送机、双伸位堆垛机和全自动封箱、打包机,通过自动存取系统、重力拣选系统和订单自动分拣系统的驱动,实现从采购环节到发货环节的全流程智能化营运。

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更是助推斯凯孚(上海)有限公司成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和实时视频查验的先行先试者。

一些高精尖的轴承在运输包装中,会注入氦气来保证轴承不生锈,一旦泄漏,可能会造成零部件的损坏。针对这一情况,自贸区海关在斯凯孚仓库中专设了视像探头,实现边卸货边查验,避免了入区就拆箱的流程。

未来,斯凯孚东北亚分拨中心将有能力将国内的产品分拨到亚太和全球,同时将欧美进口的货物组装后分拨到日、韩等东北亚地区,成为真正辐射亚太区乃至全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量身定制”政策措施

简单来说,“亚太运营商”其实就是企业的亚太运营总部。2012年12月,自贸区管委会的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就已启动亚太运营商计划,当时有20家企业加入了该计划,外资企业居多。去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外高桥视察时,也提到过要“深耕亚太”。亚太运营商计划,此后被写入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跨国公司不断调整产业链布局,亚太区地位不断加强。上海自贸区正努力抓住这个机会,加快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营运中心在区内集聚。

“亚太运营商计划”能否真正实现,取决于贸易便利化水平能否达到国际水准。瞄准国际水准,上海自贸区先后为加入“亚太运营商计划”的企业推出了多项试点措施,不少政策更是“量身定制”。

设在外高桥的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上海自贸区亚太运营商,承担的主要是贸易功能,包括把进口的施坦威产品销往国内市场,以及把国内生产的施坦威产品转往境外市场。

作为施坦威在中国的惟一公司,施坦威上海还需要做一部分转口贸易,将国产钢琴或者从德国、美国进口的钢琴,转去中国香港,由代理商销售。但这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因为施坦威的钢琴产品价值比较高,拼箱散货的运输方式风险比较大,所以在海运过程中,一贯采用整箱运输。如果要同时将国产和进口钢琴,放在同一个货柜中转运去中国香港,很难操作,有时候不得不分成两个货柜,一个装国产钢琴,另一个是进口钢琴,但这样就必须凑满才发货。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海关给出了“非保税和保税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考虑拼箱发货举措。这也意味着,只需凑满一货柜的钢琴,即可发货。这不仅让施坦威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检疫检验方面也同样提出了7项服务“亚太运营商计划”的举措,包括在全国率先试行商品检验原产地证书转签服务、优化预检验模式、试点全球维修等。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主任邹兴伟在1月时就透露,单单检验原产地证书转签服务,通过统计,就已经为企业节约了关税近千万元人民币。

亚太运营商计划启动以来,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等已完成了首批20家试点企业未来几年发展规划,及实现亚太营运的相关政策需求的调研,梳理出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制定出相关解决方案,并选择企业进行试点,实施个案突破,完成实际操作。

“不依赖于单纯的政策到位,而是以一种管理方式的共同研究,重视企业的‘用户’体验,找到先进国家贸易便利化、贸易监管和外汇管理改革的样板,来推动整个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节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