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政府内部信息与市场共享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4

近期,浦东新区围绕自贸区建设,不断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其中,运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重要抓手之一。日前,浦东市场监管局按照“大数据”理念,试点在网络订餐行业实施“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主动将原本“沉睡”在内部的信息与市场共享,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订餐时,能轻松实现与政府“大数据”的“亲密接触”,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

消除网络订餐安全隐患

在陆家嘴上班的方女士是网络订餐的忠实拥趸。不过,有一次她点开一家饮品店的商家详细信息,却发现上传的营业执照竟是一家汽车运输公司。令人哭笑不得。

近年来,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发展迅猛。不过专家指出,这一新涌现出来的互联网新兴业态在方便老百姓点餐、用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饿了么”订餐平台CEO张旭豪也坦言:“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入网商户的透明化、规范化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上传证照扫描件,但是很多信息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在进行资质审查时确实有困难。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政府权威信息的支撑。”针对商家们的困扰,浦东市场监管局陈彦峰局长表示,只有通过整合政府和市场的“大数据”资源,探索“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才能促进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线上线下齐抓共管。

8月27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尝试与“饿了么”在餐饮店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的陆家嘴地区先行试点。数据统计,陆家嘴地区汇集了近900家餐饮单位,接近浦东全区的十分之一;“饿了么”日均在陆家嘴地区“饿单”接单量占全区订单量的30%。目前,双方已经完成入网餐饮单位的市场主体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监管数据的对接,包括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管信息(俗称笑脸、平脸、哭脸)等。登录“饿了么”网站或用手机APP软件订餐时,在餐厅列表页和详情介绍中点开“脸谱”图标,来自浦东市场监管局的证照登记信息和相关检查信息便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选择放心、安全的餐饮服务。浦东市场监管局与“饿了么”项目负责人介绍,信息共享将逐步在浦东新区辐射开来,预计最快今年年底能实现全覆盖。

活用“大数据”共治促诚信

实际上,浦东的做法正契合了将于10月1日出台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在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中,如何依托“大数据”监管模式,促使网络订餐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对各方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考验。业内人士赞赏,新区市场监管局此次率先探索让政府数据主动走出“深闺”,实现与第三方平台数据的双向流动、多方共享的做法,正中改革“靶心”。

如何盘活、用好政府和市场的“大数据”资源?具体而言,政府信息将实时流向“饿了么”并向消费者公示,同时,消费者使用评价也将成为新区在建的社会诚信体系评价参考标准之一。“如此一来,企业被督促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负责该项目的“饿了么”技术员透露,目前“饿了么”已将监管信息纳入入网餐饮单位的智能排序要素,一方面将逐步形成“饿了么”综合信用评价体系,配套采取关闭网店、停止网上经营、通报政府部门等手段,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线上管理和联合惩戒;另一方面,“饿了么”在平台服务中形成的信用评价、交易记录、投诉举报等大数据也将同步流向政府部门,助推全区诚信平台建设。

而对于订餐用户来说,公开透明的信息,有效的评价机制,让他们获得便利的同时,也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间接推动者。不仅如此,消费者、媒体和行业组织等也可以直接参与监督,参与共治,促进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到位。

今后,浦东市场监管部门将和更多的O2O服务商在信用监管、智能监管领域实践大数据对接。“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政府信息的价值,然后理性选择、用脚投票,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挤出’不符合法律法规、不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商户,倒逼各行各业提高整体水平。”新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一语道出“大数据”探索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