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首所“儿童大学”在临港一小建立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5

冬日午后,几缕暖阳斜斜地照进上海海事大学的教室,“雪龙号”女二副、该校商船学院教师龚慧佳正在做一场题为《“雪龙”号——带你走进“极”不一样的世界》的讲座。讲台下的300多位听众,昂起稚气未脱的脸庞听得入神——他们都是来自临港第一小学的“小大学生”。

小学生走进大学课堂,与专家级的老师面对面。这样难得的经历,源于临港第一小学开设了浦东第一所儿童大学,构建起了一个培育“未来科学家”的特殊课堂。

“大学城”里新探索

百度“儿童大学”,你会发现这并非一个“生词”。2002年,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德国图宾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首所“儿童大学”,把孩子们和大学教授拉到一起,让教授用浅显的语言向儿童“大学生”讲解天文、地理、哲学等各科知识。如今,儿童大学在德国已有百余所,这股热潮还传到了瑞士、奥地利、意大利以及非洲,近年来,我国广州、重庆等地也都有类似尝试。

“最先为我们引入这一概念的,是我校家委会。”临港第一小学校长叶黎红介绍,该校地处的临港地区,人口不多,虽然生活设施齐整,但缺乏多元化的社会教育资源,青少年课余活动单调匮乏。而临港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家长们不可能每周将孩子送到城区去开展各类培训。但事实上,临港又是一个大学集聚的园区,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多所高校聚集于此,储存了大批高素质的专家教授型师资“宝藏”。“这些高校教职人员的孩子不少就在本校就读,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家校共商的结果,是临港一小将临港高校资源**起来,建一所具有临港特色的“儿童大学”。

“儿童大学绝不是国内部分高校开设的少年班,我们希望通过丰富活动和专业课程,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叶黎红说,儿童大学没有固定校舍,全临港的高校和社会教育场所都是它的“校园”;而临港的高校老师则是主力师资;临港一小的全校学生便是儿童大学的“小大学生”。

临港高校及教师也对“儿童大学”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电机学院副教授陈涛不仅参与了儿童大学创办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大学英语老师的她,还把此作为研究课题,对国外运作成熟的儿童大学进行调研,以便为临港一小儿童大学提供建议参考。

“孩子们经常会出其不意地向班级老师提出许多深奥难答的问题,满腹经纶的大学老师又往往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权威人士。”叶黎红认为,“未来的科学家诞生在摇篮里”,而7至12岁的小学生阶段,正是启蒙孩子科学意识的最好时机,儿童大学正是要为孩子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平台。

丰富活动促合作

去年10月,儿童大学启动首次预备活动,“小大学生”首次走进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聆听了席永涛副教授关于“船舶知识小探究”的课程。今年寒假前夕,孩子们还走进海洋大学的课堂,聆听该校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讲述探秘海洋最深处的故事。

来儿童大学上课的小朋友们,对能聆听大学老师讲课,显得特别兴奋,小脸上充满喜悦。“以前觉得南北极离我们很远,听了龚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它们其实与我们紧密相连。”临港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仪卓然说,他平时很爱看《国家地理》等科普类的书籍,对南北极知识很感兴趣,现场还向龚姐姐提问了一个关于南北极环保的问题。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小大学生”们课外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亲子活动的机会。孩子在课堂上听课,陪同而来的家长也被“象牙塔”不一般的氛围所吸引。几位前来旁听讲座的家长表示,“儿童大学’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很好,对提高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很有帮助。既是上海海洋大学老师、也是临港一小四年级学生家长的叶宏玉说:“让小朋友提前接触大学,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也加强了家校合作。”

据悉,临港第一小学此前开展的体验实践活动,还包括参观水生生物科技馆、海事大学国家级航海模拟实验室,跟着船长去探险,讲述上海名人小故事、儿童心理讲座、小学生科学史、地图漫谈等。今年寒假过后,临港第一小学儿童大学将步入正轨,学校会定期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安排孩子们到大学课堂听课;也会把相关专业老师“请进来”,走进小学课堂对孩子开展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