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市民冒雨行读陆家嘴:每一幢高楼都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

陆家嘴,不仅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陆家嘴的每一幢高楼,都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更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5月30日,“多彩文博   云耀浦东”2020年浦东新区文博宣传月之“行读陆家嘴”活动如期举行。30名市民风雨兼程,从浦东开发陈列馆出发,在陆家嘴的林立高楼间穿行,倾听身旁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延续今年文博宣传月“人在浦东走·云上新区游”的形式,“行读陆家嘴”全程进行线上直播。“行读”队伍从浦东大道141号的浦东开发陈列馆出发——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就在这里挂牌成立。站在陈列馆一幅巨大的邓小平海报前,上海市“建筑阅读”文化志愿者、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培元向市民复述这位伟人的重要讲话:“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由于道路施工,雨天的浦东大道并不好走。“行读”队伍却跟得很紧,因为陆家嘴建筑背后的故事太有趣了,彼此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活动的第二个“建筑阅读”对象,就是与浦东开发陈列馆隔路相望的上海东方医院。周培元介绍,整整100年前,陈桂春、虞洽卿、王一亭等浦东同乡会成员发起募捐,建立起浦东最早的国人兴办西医医院——浦东医院(即东方医院的前身)。而在30年前,浦东开发办没有食堂,只好与浦东中心医院(今东方医院)协商,开发办人员到医院食堂搭伙。

向西走到浦东大道、浦东南路交叉路口,视线豁然开朗,一幢雄伟的建筑出现在“行读”队伍面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大楼。周培元穿插了一段1995年6月18日在此发生的故事:大楼落成启用典礼上,浦东方面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赠送了一只小白羊,表达对这只“金融领头羊”寄予的无限期望。“浦东开发,金融先行”,上海分行的东迁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工、农、中、建、交、人保、上交所等相继进驻浦东,建造自己的办公大楼或营业场地,“行读”途经的国家开发银行大厦、上海证券大厦、浦发大厦等就是其中代表。

“行读”队伍从浦东南路西折至世纪大道,直通陆家嘴的核心区域,映入眼帘的是直入云端的“厨房三件套”——1998年落成的金茂大厦、2008年落成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2016年落成的上海中心大厦。周培元还向市民分享这些高楼背后的数字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浦东最高建筑只有24米的东昌路消防瞭望塔;而今的“上海之巅”已跃升至632米。不断刷新的上海城市天际线,也构筑起了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标杆。

“行读”队伍最后来到了摩天大楼掩映下,陆家嘴中心绿地旁的一座传统中式民宅——百年前落成的陈桂春宅,也就是当今的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大家冒着这么大的雨,真是辛苦了!”吴昌硕曾孙、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微笑着为队伍“接风洗尘”。吴越如数家珍,为大家介绍起曾祖父的学艺生涯,与浦东的不解之缘。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在陆家嘴这样寸土寸金的区域,能够规划出一片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保留下这座具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建筑,无疑是高瞻远瞩之大手笔,足见城市规划者谋篇布局的高明。

1个小时,2公里行程,每幢陆家嘴建筑都如同一本历史书,值得细细品读。参加活动的钞先生表示,他是“老上海”,记得陆家嘴这一带原有烂泥渡路,也看着这里的建筑一栋栋拔地而起:“重走这段路,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冯女士则透露,她曾在浦东东昌路附近居住了16年,1998年才搬到浦西,回来看看,今非昔比:“如果现在能生活在这里,真的非常幸福。”

“这么恶劣的天气,依然能吸引市民广泛参与,这也是激励我们文化志愿者坚持下去的原因。”周培元从2014年起开展“建筑阅读”文化志愿工作,让市民亲身感受到“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在他看来,无论“阅读”外滩、渔阳里,还是陆家嘴的建筑,都能从中学习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阅读’陆家嘴的建筑,我们就能同中国改革开放、浦东开发开放的引路人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