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万人次受惠“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5

12月8日,2015年浦东公共艺术培训课程的首场成果汇演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下称惠南分中心)举行。学员用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舞姿、悦耳的琴音,呈现了2015“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培训成果。

今年,“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共推出284门浦东市民公共艺术培训课程,总课时超过8000个,受惠市民超过50万人次,影响力为历年之最。无论是公务员还是青年白领,老年人还是青少年,都在这一覆盖全区的公共艺术培训平台上,享受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课程设置学科化 >>

师资“高配” 免费培训好吃香

12月8日,惠南分中心展厅挂满了精美的书法作品,它们全部出自书法班学员之手。下午,培训成果汇演正式开始,各艺术门类的学员陆续走上舞台。年过六旬的电子琴班学员弹奏了《紫竹调》与《红莓花儿开》为汇演揭幕,舞蹈班的《开门红》、葫芦丝班的《婚誓》、沪剧班的《映山红》和《红梅赞》、手工编织走秀《越来越好》等节目赢得了观众的啧啧赞叹。王先生说:“台上台下都是普通人,想不到仅经过一年的艺术学习,学员们就能演出如此精彩的节目!”

说起这场岁末汇演的缘起,还得回到今年春天。3月,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共同发起了“2015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面向全体浦东市民开展公共艺术培训班。课程设置了美术设计、演艺表演、手工制作、文化生活、竞技运动、艺术讲堂六大门类。首批2200个免费培训名额一经发布即被一抢而空。在9月开始授课的第二期培训班名额,再一次被“秒杀”。

“作为浦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新案例,‘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推出,既是贯彻落实‘文教结合’的要求,也是提升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的举措。”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培训部负责人介绍,不同于常见的社会培训班,浦东公共艺术培训课程最引人瞩目的特点,是按照学科化进行课程设置,制订完备的教学大纲,并通过与相关院校、协会、社会机构合作,引入大量优质师资,让免费文化培训的课程质量得到提升。

“我常向朋友推荐来这里上课,因为老师既专业又认真。”参加了多个培训班的浦东退休居民徐亚珍说,教授民族舞的是指导中心专业老师聂冰心,教拉丁舞的是浦东新区国际标准舞协会副会长郭桂容,教口琴的则是上海口琴会理事洪义彪。学员不仅可在课余翻阅教育教学管理册,还可通过微信群与授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课程时间与培训要点。

据了解,公共艺术培训班推出的各门类课程的学制在1至3年,每学年包括128个课时,保证充足的学习与训练量。学期制的引入,使学员的学习得以循序渐进,而较为严格的考勤制度,则保证了学习质量,让免费的培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每一学年的尾声,成果演出和汇报展示适时开展,学员须接受师生及市民的评议,并迎接下一年的学习。继惠南分中心的首场成果汇演后,明年1月,指导中心迎春路总部、塘桥分馆、外高桥分馆等地还将举行成果汇演。

布局体系均等化 >>

科学布点 6分校区有特色

1200多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36个街镇生活着500多万浦东市民。如何贴近市民,更好地发挥文化惠民的作用,成为“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必须了解的难题。在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看来,均等化的布局体系,也是培训课程广受市民欢迎的另一大原因。普及工程以指导中心迎春路总部为总校,在全区合理布局了6个分校区:其中既有惠南、外高桥两大分中心,也有塘桥、康桥这两个人口集聚的街镇,还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位于曹路大居的金海文化艺术中心设立了分校。在总校的统筹规划下,6个分校区都结合自身区域特点,按照教学大纲制订符合当地居民需求的培训“菜单”。

服务浦东北部居民的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外高桥分中心,今年共开设了13个培训班,吸引超过1万人次市民参与。外高桥分中心党支部书记倪为民告诉记者,该分校区的特色课程是古筝与八极拳,大量青少年蜂拥报名。“过去,当地居民学习到这类传统文化课程,往往要前往市中心。如今,培训班以均等化的体系布局,使居民在家门口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倪为民说。

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王玺昌透露,“浦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均等化布局,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并辐射到总分校体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