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区卫生计生工作重点确定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

3月16日,新区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透露,“十二五”期末,新区千人口床位数的目标是4.2张。但因为区域内人口的快速导入和增长,以及影响项目落地的种种因素,要实现这一指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工作确立今年工作重点,为“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早谋划。

重视规划推进卫生重大项目落地

要实现年末千人口床位4.2张的目标,一是要保障重大卫生项目的建设进度。全力推进东方医院改扩建、第七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新建,以及祝桥区域医疗中心、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等卫生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二是要推进卫生重点储备项目的启动。抓紧启动公利医院科教综合楼新建、浦东医院科教大楼新建、浦南医院(西院)改扩建等项目。三是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人口发展情况,结合大型居住区配套等,推进三林、航头、高行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芦潮港、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同时,做好花木、金杨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以及航头、凌桥、机场、张江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修工程。

同时,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项目实施,配合推进龙华医院浦东分院迁建和长征医院迁建项目。此外,要支持、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要支持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医疗卫生项目的实施,重视社会办医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将社会办医有的放矢地补充到公立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或者是有高端、多元就医需求的区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机构。

副区长谢毓敏在会上指出,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要努力完成“十二五”卫生计生事业规划的目标任务并做好终期评估,要与国家、上海市和新区的发展加强联动,抓住医疗机构布局、医疗资源配置、床位、人员、设施设备等关键因素,形成工作思路,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工作目标任务上,多角度、全方位地规划好未来几年新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蓝图。

推进医改重心是进一步下移基层

2015年是新区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完成年。新区要配合全市医改的节奏,在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大框架下针对制约卫生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在推进卫生信息化、完善政府投入补偿机制和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创新突破,扎实推进工作。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如何解决60岁以上老人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城市建设问题将是今后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未来医改的重心一定是进一步下移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均会被置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位置。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区改革的内容主要有:提出目标模式,明确要实现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构建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将家庭医生作为服务与管理责任主体,给予配套资源配置;突显社区平台功能,提供全科医生执业的平台,要引进、整合市场资源,支持“医养结合”,保障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形成配套机制,以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政府补偿机制、人员岗位管理机制、薪酬分配机制;构建家庭医生制度,试点“1+1+1”(一家社区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探索二三级医院开具的慢性病用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续,探索医保签约付费,探索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医保费用。

激励人才大幅提高医务人员收入

去年,新区推进实施了“卫生八条”,通过倾向性的奖励,使新区农村化地区全科医生及其他一线医务人员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记者了解到,紧接着,新区还要思考沿江片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如何跟上。

一直以来,卫生人才缺乏是一个制约浦东卫生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从“卫生八条”取得的初步成效来看,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可能就是大幅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并通过制度设计,来提高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