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3

在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上海对照人民银行宣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已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举措。市金融办负责人昨日透露,近期,上海将在六大方面先行先试,同时会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在统筹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形成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并上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

争取在六大方面先行先试

市金融办负责人透露,在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上海拟先行先试的六大方面分别为:

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沪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等。

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支持在沪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允许其从事经纪、咨询等。

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放开在沪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等。

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支持境外创新企业在沪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等。

拓展FT账户功能和使用范围,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争取将FT账户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拓展FT账户的投融资功能等。

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等。

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已在推进

据介绍,已形成的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从行业类别来看,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从开放内容来看,既有新设机构的突破,如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参股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扩大经营范围的突破,如首次允许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扩大经营范围等。国别和地区来看,涵盖了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约旦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

目前,相关项目正在推进中。统计显示,4月27日至5月10日,短短10余天的时间内,上海已落地或推进近10个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

4月27日,上海保监局核准了韦莱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变更,这是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保险业的对外开放项目还包括:5月2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工银安盛人寿公司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5月9日,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决定在上海独资设立安联(中国)保险集团公司。

证券公司方面,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拟持股51%。仅两天后,5月10日,摩根大通也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在沪设立外资券商的申请,拟持股比例也是51%。

银行方面,4月底,约旦阿拉伯银行总行决定设立上海分行;汇丰银行(中国)决定申请第三方资金存管业务。

此外,4月28日,法国欧诺银行和光明食品集团等签署投资协议,拟共同设立上海光明欧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这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消费金融公司。

上海将成为国家扩大 对外开放承载地

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承载地,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上海将不断提升上海金融业的开放度和开放水平,全面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不断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擦亮上海金融服务名片,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主动靠前,做深做细外资金融机构落地配套服务,推进开放项目尽快落地和业务开展。通过持续营造开放、透明、包容的金融营商环境,使上海成为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承载地和重要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

深化金融改革,争取更多扩大开放举措的先行先试。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上海将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联动,积极争取国家把新的金融产品、业务创新和金融科技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做好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切实守住风险防范的底线。

以开放促发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形成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通过开放持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影响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建设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上海已聚集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428万亿元,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以上,外资金融机构占本市所有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