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教育署3年谋求集群发展结硕果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5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浦东从“教育大区”成长到“教育强区”的必由之路。第三教育署所辖区域的教育资源,有着“优质资源多、学校类型多、校际差异大”的特点。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三署找到了一个重要抓手:“集群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集群?如何做到共同发展?日前,记者在川沙中学南校举行的“第三教育署集群发展活动总结推进会”上找到了答案:通过学区、集团和联盟多模式的“组合拳”,推动学校共同走向优质均衡发展。

学区化办学试点率先实现街镇全覆盖

“集群”这个名词,最初出现在移动通信领域。教育领域的“集群”,是指整合一定区域或范围内的教育资源,通过多向合作、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文化、理念与资源的共享、辐射,促进教育优质均衡,走向共同发展。在集群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三署在学区化办学方面给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在新区4个教育署中率先实现学区化办学全覆盖。

潍坊学区是三署组建的第一个学区,其试点过程可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推进会上,潍坊学区牵头学校、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南校校长袁钫芳分享了3年来的收获:“学区里的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有所长。如何扬长补短?我们的经验是:能者为师、行动为媒、资源共享、特色同创。”她介绍,学区确立了能者为师的原则,并推出了“轮值制”——即每个学校轮流主持一个学期的学区工作。轮值期间,轮值校不仅要组织好以学区名义开展的活动,还要将自己的办学特色融入其中,帮助其他成员校梳理自身在相近领域的经验和做法。从洋泾东校的“六个一课程”、浦师附小的古诗文特色活动,到民办洋泾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机器人课程分享、竹园小学的“作文育人”主题活动……3年来,轮值制不仅助力轮值校梳理并呈现品牌特色,更促进了各成员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潍坊学区的先行先试,为三署的学区化办学积累了实战经验。之后,张江、新场、川沙、祝桥和花木学区陆续成立。至2017年5月,三署辖区内的6个街镇均已组建学区,实现了学区化办学全覆盖。

教育集团为媒“孵化器”让教师流动起来

集团化办学是上海促进教育均衡的“双引擎”之一,也是跨学段、跨地域最广泛的一种集群方式。新区现有6个教育集团,其中洋泾教育集团、川中教育集团和明珠教育集团的领衔学校,都在第三教育署辖区内。截至目前,3个教育集团中三署学校有13所。此外,第三教育署另有3所学校参加了建平教育集团和南汇一中教育集团,因此三署参加“集团”的学校已达16所。

过去3年中,洋泾集团将洋中探索多年、富有成效的“负责”理念作为集团办学的核心理念,并辐射至集团内各学段的成员校。川中教育集团结合川沙新镇的地域特征,找到了以“走文化路径、继承传统”为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身为新区唯一一个同学段特质的明珠教育集团,则在师资的柔性流动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

推进会上,明珠教育集团秘书长、康桥实验小学校长卢洁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明珠教育集团下属各校共有教师519人,其中获评教育部级优课的教师1人、市级优课的教师2人、市名师后备4人、区学科带头人8人、区骨干教师51人。集团成立两年来,通过“原装进口”和“要素流动”两种机制开展优秀师资柔性流动,先后有19人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239人次教师参与了集团内的流动,占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我们在不逾越核心学校自身调节限度、不稀释其原有优质教师资源的前提下,初步建立起了集团内师资均衡流动和增殖机制。”她感言,明珠教育集团作为一个孵化器,不仅“孵化”了协同学校的生成,且激发了学校的内生动力。同时,有效缩短了教师整体的成长周期,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此外,还加快了优质资源的增殖速度,缩短了新建学校和偏远学校的成长周期。

创新合作模式办学联盟自主选择有效运作

联盟是第三教育署在探索“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最有创意的一张“王牌”。2016年3月,三署创建了以“同学段、自主式”为特征的两个小学办学联盟:观澜办学联盟和园西办学联盟。如今,这两个“自由恋爱”形成的联盟,以其独特的组建方式和有效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瞩目,成员校也从初建时的12个增加至14个。

推进会上,园西办学联盟领衔学校、园西小学校长姚星钢,介绍了联盟在助力“种子教师”成长方面的经验。他介绍,基于“教育均衡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高低”这一共识,联盟成立后便开始进行“种子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旨在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苗子教师”,在联盟的土壤中成长为“种子教师”,最终通过个人成长回馈和带动学校团队的共同成长。

探索初期,园西联盟将语文学科作为“试验田”,后辐射至数学、外语和体育学科,目前联盟内共有各科“种子教师”近30名。每年,各联盟学校会选派“种子教师”前往领衔学校接受浸润式的交流、培训,领衔学校则会派出骨干教师去各联盟学校进行回访诊断。有几次回访过程中恰逢外省市校长、教师到领衔学校交流,这些客人也受邀参与了回访,成为“种子教师”的“外援”。“以学科浸润式培训、回访为抓手,一批‘种子教师’被挖掘了出来。他们通过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联盟学校的办学文化,既实现了联盟内部双赢,也促进了区域办学的优质均衡发展。”姚星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