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技师如何炼成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4

“首席技师”,是浦东授予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随着新区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浦东亟需一大批有匠心、有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业。近日,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2017年首席技师(工作室)评选资助工作。经过上海市高技能人才鉴定项目负责人、行业高技能领军人才、大型企业人事总监等专家的评审,64名首席技师和38个首席技师工作室成功入选。

“首席技师”是浦东授予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体现了技能人才的专业高度与行业影响力。这些“首席技师”都有哪些特质?怎样才能获此殊荣?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群体,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

“剑走偏锋”

内燃机车间高级技师、市政事业青年女技师,他们不走寻常路,攻克了遭遇到的种种难题。

“花荣,剑走偏锋,厉害!”得到如此评价的,并不是《水浒传》中“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的“小李广”花荣,而是在海军装备“维修战”中“屡立奇功”的首席技师花荣。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〇五工厂上海船厂内燃机车间的高级技师,花荣总是能突破重重障碍,解决船只发动机的各种毛病。

一次,一艘053H3型护卫舰的发动机启动出现了故障。一番修理之后,增压器产生了倒灌烟,“病情”反而加重了。这艘舰马上要到舟山交船,时间紧迫,需要立即解决问题。

兄弟单位同行、外聘专家都赶过来了。大家围着发动机探讨、查验,把内燃机舱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看来要大修了。”有人叹了口气说道。晚上5点半,其他人都去吃晚饭了,可花荣没有走。

花荣坦言,当时他的压力很大:“我是主要负责人,问题解决不了,心里放不下。”那段时间,他的父亲因患骨癌在医院化疗,晚上下班后他还要陪夜。花荣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调度室,苦思冥想检查中疏漏的地方。

反复琢磨中,花荣突然想起了一个初中生都懂的物理原理——燃烧需要氧气。发动机不运转,是不是因为缺少了空气呢?依着这个思路,花荣觉得问题不是出在发动机本身,而是鼓风机进气单向阀出了问题。已经晚上6点半了,花荣兴奋地跑到船上,拿块布朝外接鼓风机上一放,气流缓缓朝外喷出,布块飘了起来。问题就在这里!花荣赶紧叫来了电工,两人排查之后,发现鼓风机的叶片装反了。

故障被一举排除,船只于月底顺利交付。这下,花荣的名气更响了,业界专家们调侃说:“花荣你又剑走偏锋了。”

“剑走偏锋”的不仅是花荣,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的青年女技师樊晓兰也不走寻常路,攻克了困扰多年的虫害。

蚧壳虫是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蚧壳虫吮吸树汁,它的排泄物在黄梅天容易发霉,引发煤污病,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传统的防治方案是喷洒药物防治。“我们每年都要打5、6次药水,但是年年打,年年虫害依然很厉害。”樊晓兰说。

为此,她分析了原因:植株高、绿地纵深比较深,客观上药物难以覆盖全树;另外,每次打药时,产生了烦人的噪音和刺鼻的气味,沿街的店铺和行人都很有意见,绿化工人常常受到阻挠。

樊晓兰听说有些地方开始打吊针治病虫害。“我们为何不尝试下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根据煤污病的特点,试验了打洞注药的防治方式:首先用打洞机在树干底部钻一个洞,在洞中注入杀虫剂。药物在树干中循环后,蚧壳虫便无法在这棵树上存活了。樊晓兰赶紧在浦三路、临沂公园等地进行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需一次打洞注药,就能杀死蚧壳虫。“我们测算了一下,每100棵树能节约15%的花费,而病虫害的治愈率则飙升至95%。”樊晓兰及其团队首创发明的这个方法,既不扰民,效率又高,如今已在浦东推广铺开。

砥砺匠心

“剑走偏锋”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建立在大量基础工作、实践操作上的“水到渠成”。

花荣说,“剑走偏锋”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建立在大量基础工作、实践操作上的“水到渠成”。

对此,上海申凤桃业合作社理事长、首席技师王凤娟也非常认同。“大团蜜露”果大形美、吃口鲜甜,而这个新品种正是王凤娟和她的团队研发出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大团种植的多是外来的水蜜桃品种。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大团镇果园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凤娟和技术员发现某棵桃树结的果子特别大、特别甜。这是个好苗子!王凤娟决心要培育这个新品种。她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请来市、区里的果树专家,专门辟了10亩良田进行试验。

王凤娟透露,为了寻觅优良母本嫁接,他们从各地引进不同水蜜桃品种反复筛选,经过多年终于将“大团蜜露”桃的品种特性稳定下来。

由于光照少、土质差等原因,路边地被植物常常会出现大面积退化枯死。大片裸露的黄土影响了市容美观,重复种植地被则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樊晓兰的师父,第一批浦东新区首席技师周宏泽决心解决这个难题。

地被的选择看似很简单,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我们要考虑地被的生态性、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上海的气候以及地被的价格等因素。”周宏泽举了个例子,彩叶类的绿植外观靓丽,但在梅雨季节植物的生长往往不理想,也容易引起腐烂,过多的彩叶类植物还影响景观效果。

周宏泽和周宏泽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挑选了十余种耐荫地被植物进行扦插种植试验。每天他们都会观察这些植物在树荫下的生长状态以及其他特性,并记录下来。

最终,他们选出了几种合适的耐荫植被。“我们发现吉祥草特别耐荫,也不需要过多打理,可以种植在绿化带深处。石菖蒲是常绿耐荫植物,特别有光泽,因此适合种植在绿化带外侧。另外,常春藤、熊掌木、五叶地锦也比较适合……”说起植物,周宏泽可以滔滔不绝说出一长串名字。

类似“树荫底下耐荫植物扦插筛选试种”这样的课题,周宏泽及其工作室一直都在钻研。“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绿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周宏泽说。

解决实际问题,除了耐得住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还需要有股子钻研的劲儿。

“我这人,不服输。”花荣常说。刚成为一名普通内燃机工时,他就爱在工作时间之外苦练技术,成为首席技师后更尽心于钻研。

一次,某国产新型舰船因主机轴瓦温度偏高,若长期高负载运行,存在故障隐患。花荣顾不上休息,连续攻关,发现了主机轴瓦先天设计缺陷。他就地取材,发挥专业与经验优势,制作了6套专用工装,在14天内完成36道主轴瓦更换,提高修理效率近150%。

内燃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制造商手中,每次重要部件出现故障,就需要外资制造商前来修理、调试。“有时候觉得很难受。一个费了老半天解决不了的故障,他们来了两分钟就能解决。很多时候只是需要升级一下软件,却要收费好几千。”

花荣决心“驯服”这些“洋设备”。只要有机会,他就在制造商员工边上观察他们的操作,厚着脸皮让他们指导自己。每年,工厂选派车间骨干去制造商处培训,花荣总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最近,花荣正在捣鼓一台电子调速器。这个东西看起来不怎么复杂,但一旦坏了,还得让外资制造商来修理。“现在我计划把它拆解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要把它研究透了。”花荣说。

技能圆梦

随着新区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落户浦东,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逐步转型。

刚闭幕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位列金牌榜首位。中国2011年才参加这个有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性赛事。这样的突破,不可谓不惊人。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让工作了几十年的花荣倍感振奋。“我们需要真正爱技术、有工匠精神的年轻人。李克强总理也说过,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要成为强国,单单工程师、设计师的进步还不够,我们技术人员也要强大起来。”

有感于此,花荣在工作中一直心系后辈的发展。他通过新区“高师带徒”项目,成了新员工的师傅,组织起了规范的培训,甚至周末也会义务为小年轻们“补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帮带教的优秀品格,使得花荣的首席技师之路越走越宽。2013年,花荣获得新区首席技师(工作室)资助,2016被评为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王凤娟和团队编写了《大团蜜露桃栽培技术》,里面总结了一套如何人工授粉、施用有机肥、修剪疏果、套袋防病等技术。她还牵头组织开展桃树技术研讨会,每年无偿为农户举办蜜露桃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每年开春,王凤娟联合工作室的其他几位技师张晖、胡翠芳等都会定期举行技术指导,手把手向果农传授栽培技术,甚至吸引了外区县的果农上门讨教经验。不少桃农说:“要致富,就得多听凤娟的课。”

刚毕业的时候,樊晓兰这位“85后”姑娘并没有马上适应日晒雨淋的一线工作。“那时候觉得有些辛苦,和我最初的园林设计梦不是那么契合。不过很快工作室成立了,大家都干劲十足,在周师傅的带领下一起做课题、攻坚克难,让我发现一线工作更能锻炼自己,让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樊晓兰说。

随着新区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落户浦东,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逐步转型。浦东亟需一大批有匠心、有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新区人社局会同新区技师协会等社会力量,深入园区挖掘首席技师、搭建技能人才平台,共同推动人才培养。除了“500首席技师资助计划”,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区就业促进中心还实施“高师带徒”等项目,为高技能人才开辟提升技能的绿色通道。

围绕张江科学城、临港重工业智能制造园区等浦东产业布局,区人社局今年确定了8大“职业培训包”,涵盖了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碳环保、制造装备、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等重点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改善该领域存在的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通过首席技师、高师带徒、自主开发培训课程等新区高技能人才项目,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将从新区孵化的技能人才推到市里和国家层面,甚至推向世界,圆我们技能强区、技能强国之梦。”新区人社局局长徐雯说。

“我们要厚植重视技能人才的土壤。”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祝平说。他透露,未来上海将制定一揽子行动计划,包括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引进、使用等,为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