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成为多元文化互通共融聚合地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

“别看我们金桥镇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文化却丰富多样。你在这集镇上听我说本地话,开车十几分钟到金桥的另外一个地方,听到的就是English啦!”金桥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瞿蕾日前向记者说这段话的时候,她的车内广播正放着沪剧。

“新移民” 催生“新文化”

瞿蕾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现在还住在金桥集镇上。

“我小时候浦东还没有开发开放,以前这里都是农田。大家是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瞿蕾说。

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金桥出口加工区,原张桥镇和原金桥镇合并成新的金桥镇。原来的农田上纷纷建起了新式的楼房,同时大量的“新移民”开始涌入金桥,为这块原本乡土气息浓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单一传承逐渐转变为多元并存是金桥镇近十年来文化变化的最大特征。

采访当天,金桥文化广场上正在搭建舞台,晚上这里要举行社区晚会。瞿蕾介绍说,现在晚会节目丰富多了,各居委都会有各自的文艺团队。因为台下观众有浦西搬过来的居民,也有新上海人,甚至老外都有。晚会上有沪剧、唱歌、跳舞、魔术、杂技等节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文化广场除了用作露天演出和露天电影外,许多阿姨爷叔平时都在这里成双结对地跳广场舞,瞿蕾父母也是其中之一。这里算是金桥集镇社区文化的一个汇集地。

谈起刚才提到说English的地方,瞿蕾说那是碧云国际社区,和集镇的氛围明显的不同,碧云显得特别的恬静和优雅。从远处放眼望去,一栋栋二至三层的小型欧美风情别墅坐落于林海之中。因为正值周末,几对外籍夫妇带着孩子在小区的绿地上玩耍,构成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碧云国际社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来自约60多个国家的近8000名外籍人士,有“小联合国”之称,是上海规模最大、社区配套功能最完善、综合环境最具创意特色的新型国际社区之一,居住的多是外籍人士。整个小区具有浓烈的海外文化氛围。附近有鸿恩堂、张家楼两所涉外教堂,每到周末很多外籍人士都会前往。

从“彼此了解” 到“互通共融”

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金桥镇初步形成了以书画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由各类群众文艺、广场文化、体育健身等构成的社区文化,以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中外家庭闹元宵、碧云国际长跑节、圣诞节跳蚤市场等为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据金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金桥镇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重镇”建设,使金桥成为多元文化互通共融的聚合地。例如,今年“金桥之春”书画展特意在碧云国际社区进行巡展,吸引了不少外籍居民观看。金桥镇每年通过写春联、捏面人、剪窗花、猜灯谜、学做中国结等中国传统习俗活动,让外籍人士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同时金桥镇还探索碧云国际社区中外家庭“双走进”模式(外国人走进中国人家庭、中国人走进外国人家庭),增加双方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全面提升金桥文化软实力。

今年5月,金桥镇与金桥管委会、新区总工会、新区团委共同举办了金桥碧云国际关爱运动会,积极搭建金桥地区中外人士沟通融合的平台。

此外,金桥镇联合金桥股份公司、金桥管委会积极打造金桥?碧云国际社区“家门口”服务站,通过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以及个性定制特色服务,全方位提供国际社区精致、精心、精品的“家门口”服务,努力提升外籍人士的社区融入度和认同感。

瞿蕾打趣说:“我爱听沪剧,我父母爱跳广场舞,我丈夫喜欢听爵士音乐、做西餐,我打算让小孩去学书法和武术。这样我们家就好似金桥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去学英语,看外国电影,感受外国文化。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老外也来看我们中国特色的居民社区晚会。大家相互学习。”瞿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