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浦东六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专题会议聚焦浦东发展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3

8月23日上午,政协浦东六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按界别分四组召开专题会议。第一组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监督性专题会议,第二至四组专题学习讨论“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协主席严旭、区委副书记冯伟出席第一组监督性专题会议。区政协副主席高德彪、唐石青、顾建钧、徐红分别主持各组专题会议。

“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自2017年5月开始,经历试点、推广、全覆盖、标准化等阶段,一年时间完成了浦东1284个居村线上线下全面覆盖。近期,区督查专员办、“两办”督查室会同浦东调查队联合开展了社情民意调研。调研显示,群众对“家门口”服务站的满意度达到86分。“点赞”的同时,也要“找茬”,对标“四高”战略要求,“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冯伟提出,要细化标准,稳定服务品质;要精准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在街镇层面,要整体考虑、系统推进,在新区层面,要指导提升、分层分类;要加强统筹,拓展服务能级,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大数据整合运用。冯伟希望政协委员们在建言献策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宣传作用,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了解“家门口”服务体系,了解浦东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努力和作为;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向各居村“家门口”服务站输送更多优质资源,为推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敢峰通报了“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的监督情况。监督组总体评价,“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勇于探索,统一标准,在全市率先发布了《“家门口”服务规范》,并推出“三个民生”“三个清单”,提高了服务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监督组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执行不到位;活动形式单一,不经常开展活动;首问接待作用发挥不好;资源下沉不够精准等。

郑俨委员认为,服务是最好的社区治理。在明查暗访中,她感受到了街镇各居委会社工在“家门口”服务建设上的倾情付出,她建议压缩办公空间以后腾出来的服务空间具体提供何种服务,应该由群众“点菜”,居村委会和共建单位“配菜”“送菜”,灵活化、项目化提供服务。发挥平台作用,建立协商共治关系;升级服务空间,打造共享空间,结合不同人群作息时间,安排丰富多彩的服务;打造“云”空间,借助互联网技术,添置自助借阅机、出入境事务办理机等,实现全天候居民社区服务等。

易国勇委员提出,“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指的不只是物理空间,还有心理空间、精神空间。他建议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延伸,对“家门口”服务体系的相关工作人员落实网上备案制度,在区政府官网上公布各街镇所辖的居村干部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信息清单,让群众能一目了然。

部分政协委员还聚焦张江科学城建设、深化自贸区改革等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董月英委员说,从报告中看到,有很多委员的提案成为政府已经完成的工作,充分说明了政府对委员们参政议政的重视。作为一名律师,她建议,充分发挥律师在营商环境中的作用,比如浦东在金融领域的很多创新政策,这些政策恰恰是律师们非常渴望了解的,政府部门可以和相应的律师专业委员会对接,将前沿资讯通过专业委员会传播,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落户浦东、扎根浦东。

在张江工作多年的丁邵琼委员将关注点放在了张江科学城建设上。她认为,浦东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的成效显著,建议借着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东风,从国家层面争取对产业关键环节体制创新的突破,比如尽快解决制约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的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审批流程优化问题,缩短临床实验审批时间,以与国际一致的标准参与创新竞争,缩短与国际新药上市存在的时间差。

胡环中委员对深化自贸区改革、打造浦东的文化高地非常有感触。他说,作为上海自贸区一个新的产业类型,文化产业从无到有,5年来借助自贸区的对外便利化政策快速地发展,希望浦东能进一步推动自贸区文化领域的开放和提升贸易便利化的程度,而就文化创意和IP授权产业的发展方面,也希望区级层面能形成机制,建立资源合作的平台。

刘华伟委员则结合学习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用三个“新”字概括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加强党建工作有了新认识,要加强政协系统党建,分党组党建带动专委会的创新探索;政协系统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为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注入了新动力;新时代的政协工作要有新作为,要广泛开展具有政协特点的组织研究的活动,新时代的政协委员履职建设也要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