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赋能浦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7

不耗一滴油,浦东要做未来车;不建实验室或生产线,浦东可以做创新药;不需要自己搭建场景,浦东给你造一座“数据港”……越来越雄厚的科研能力,源于浦东不断深化的改革支撑和强有力的制度供给,瞄准科技创新“临门一脚”,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浦东正在加速。

“说得戏剧化一点,只要有一支笔,一个想法,有资金支持,就可以成立一家制药公司。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甚至不敢想的,但现在却可以实现了。”和记黄埔医药公司副总裁吴振平说,“如果没有浦东政府部门的扶持,我们的创新药呋喹替尼可能不会这么快面世。”

在浦东南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在临港产业区开工建设,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短短不到半年时间,让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出了“速度令人惊叹”的感慨。今年内,这座“超级工厂”就将建成投产。

感受到巨变的不只是和记黄埔、特斯拉,还有落户浦东的大大小小企业。在浦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源链,在制度创新打开的“通道”内,创新因子不断突破以往发展“桎梏”,加速裂变并爆发出巨大能量,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动能愈发强劲。

动力变革 >>瞄准带动面广的“源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但“新”要“创”在哪里,成为了最重要的课题。毋庸置疑,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瞄准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瞄准那些带动面广的“源创新”,才是着力点。

去年以来,浦东科技界捷报频传:华力二期生产线投片,首批12英寸硅片进入工艺机台,开始28纳米芯片产品制造;首个从发现到新药上市申请都在中国完成的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通过MAH试点……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成果均出现在国家急需的、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领域。

伴随着上海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项目——华力二期12英寸先进生产线在浦东建成投片,华虹集团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覆盖到0.5微米-14纳米各工艺技术平台,制造规模进入全球前五位,工艺技术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12英寸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已投产里最先进的,对我们实现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追赶,实现在关键领域突破,都是有帮助的。”华虹宏力战略投资部部长陈宇峻说,“张江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集聚度最高、技术水平产业链配套最齐全的区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表示,高质量发展重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18年浦东新区GDP突破了1万亿元,今年的目标是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瞄准带动面广的“源创新”,浦东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答卷:239家芯片设计企业,出品了100余项国内领先产品;7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近20%,排名全国第一。

在可利用空间越来越有限的当下,浦东尽可能地协助企业把创新成果落地。就在本月,为了助推张江的创新药从研发向产业化转移,浦东最新规划了4个产业基地,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以基地为重要增长点,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群。

动能集聚  >>引智引技融入全球价值链

在产业里,哪个新兴领域企业这两年全球活跃度最高?毫无疑问是人工智能。在浦东有座“人工智能岛”,吸引了IBM研发总部、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等跨国企业纷纷报名入驻。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介绍,该实验室是目前微软旗下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在浦东这里,承担了微软培育区域AI生态和采用AI技术赋能区域产业增长的重要职能,是微软AI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的姿态与高密度的创新,激发出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吸引了外资“头脑”机构不断涌入浦东。去年,GE医疗在浦东成立了全新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亚洲技术中心,成为GE医疗在亚洲的首个细胞及基因治疗实验室。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坦言,为何选择在浦东,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张江药谷聚集了许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我们将亚洲技术中心设在张江,也是希望能培育出更多的行业人才。”

从“引资”到“引智”“引技”,如今,浦东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已达到233家。在发展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上,浦东还通过外资机构汇集深入融入全球创新价值链,并通过跨国公司企业孵化器、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多种途径,承接外资研发机构技术溢出效应,聚集海外高端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动力激发 >>浦东着力创造最便利环境

没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将带来颠覆性的产业变革,也催生出一批新的需求。作为改革先行者的浦东,再一次站上高门槛,在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创造最便利的环境。

80后创业者顾捷,带领着傅利叶团队,在短短几年间从浦东走向中国康复领域的最尖端行列。就在不久前,其自主研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在康复机器人领域实现了认证“大满贯”,傅利叶也是国内首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全资质认证的企业。顾捷认为,能在浦东发展如此之快,与人才环境密切相关。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浦东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敞开大门拥抱全世界英才。

浦东通过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单一窗口”正式受理后,可在5个自然日完成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本月,以“最佳体验、最高效率、最优服务”为目标的浦东国际人才港正式开港,这个“窗口”折射出的是浦东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尊重。

服务的“加法”还在不断蔓延。经过29年的开发开放,浦东集聚了一批辐射国内外的创新企业和创新资源。2018年,浦东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300家,占上海市三分之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已在浦东形成产业集聚优势。而科创板的推出让这些高速成长的企业更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科技和金融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亲密。与此同时,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这一精准服务科创板的平台日前也在浦东正式启用,联动线下线上,打造长三角区域科创板企业服务平台。

不耗一滴油,浦东要做未来车;不建实验室或者生产线,浦东可以做创新药;不需要自己搭建场景,浦东给你造一座“数据港”……越来越雄厚的科研能力,源于浦东不断深化的改革支撑和强有力的制度供给,瞄准科技创新“临门一脚”,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浦东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