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2

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自贸区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任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书记为什么要让上海自贸区来搞新片区?这个新,就是要有更彻底的改革措施、更加大力度的开放举措。” 张兆安特别为本届人代会带来的一份建议,就是呼吁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将自贸试验区建设同金融中心建设高度联动。

张兆安建议,可考虑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内暂停实施现行外汇管理条例,实施以国际收支申报管理体系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并对新片区授予一定的金融监管职能。张兆安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可探索将新片区的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由其建立与新片区发展相适应、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有效防控风险的监管体系,还可探索给予境外发行人在会计审计、信用评级等方面更大的灵活性。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珏慧建议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内实施与国际自由贸易区惯例接轨的税收政策创新,为企业降低税负。对于企业所得税,徐珏慧分析说,国际上自贸区的通行惯例是10-20%左右,部分自贸区设有数年到数十年长短不一的免税期。通过税优吸引增量资本聚集,发展离岸经济,是自贸区提升吸引力、竞争力普遍采用的手段。她建议,对区内注册经营的企业,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

关于个人所得税,为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人才吸引力,徐珏慧建议对每年在区内工作时间超过180个工作日的区内公司职员,包括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士、海员,实施更加优惠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于关税和增值税,她建议对区内货物不进入关内市场的,包括与国内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往来货物,海关不分期限免征关税和代收增值税。其中,对货物入区后未确定进口或转运,应在其明确进口后征收关税;对出口货物可实行启运港退税和入区退税。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建议,自贸区新片区要有新突破,要建立更加面向国际的制度型开放体系,能够吸引各类高端要素资源,在区域内高频率流动、高效率配置、高能级聚合,努力形成化学反应,推动深入融入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要将新片区的“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功能优势”,这应是未来新片区建设的与众不同之处。

“自贸区新片区要有新探索,能不能探索建设全球数据港?”陈鸣波建议:通过建立对接国际的规则标准,融入国际数据合作秩序,让新片区成为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数据丝路”的国际枢纽口岸。陈鸣波还建议,自贸区新片区要有新布局,建立发展面向国际、联动国内的开放型、功能型、辐射型的高端产业体系。“比如,今后要探索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保税监管,没有腹地,这些产业也难以落地。”他表示,“未来的新片区,如果既有创新的政策,又有广阔腹地空间,就能强有力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立起面向国际前沿的科创产业融合新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德勤亚太区客户和市场领导合伙人蒋颖认为,按照中央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的定位要求,未来新片区将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塑造,着力推进开放深化、功能强化、布局优化、动力转化,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功能载体。其中,作为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构建与该功能载体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体系也是新片区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工作任务。

蒋颖认为,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体系,应以国际公认的自由贸易区域作为对标,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和自贸试验区的产业改革计划,优先选择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而言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和指标性的税制课题,加以研究并作为突破重点,同时通过适当的容错机制为税制创新保驾护航。她建议,在具体课题选择方面,可考虑将总部经济、商品与服务贸易、金融与资本市场、行政与司法保障等,作为下一步税制优化的研究和试点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