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从娃娃抓起——康桥镇琵琶班里的故事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2

9月21日,康桥文化中心剧场中,来自长三角的孩子们,怀抱琵琶,弹奏出抑扬顿挫的金石之声。这是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缤纷长三角,浦东康桥杯”少儿琵琶邀请赛的颁奖暨汇报演出。

康桥,是浦东派琵琶的故乡。2008年,浦东派琵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年,康桥文化中心设立了免费的琵琶培训班,让康桥镇的居民,尤其是孩子们能够学习这种传统的技艺。

如今,在文化中心学习过琵琶的孩子已经有300多人。他们将琵琶声带到了康桥乃至浦东的各个地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将作为浦东派琵琶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者,让琵琶声在未来继续流传。

一道固定的风景线

每到周末,“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琵琶声就会准时在康桥文化中心内响起。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那是康桥文化中心举办的琵琶培训班又在上课了。

在康桥文化中心的广场上,有一个琵琶的雕塑。文化中心主任徐惠杰介绍说:“这个雕塑2010年9月建成,如今已经成为了康桥镇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他还告诉记者,“雕塑配备了灯光和音乐,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只要走近雕塑旁边,就能听到悦耳的琵琶曲。”

相比之下,文化中心内的琵琶声更加响亮。每到周末,“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琵琶声就会准时在文化中心内奏响。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那是康桥文化中心举办的琵琶培训班又在上课了。

2008年,也就是浦东派琵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一年,文化中心在康桥镇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琵琶培训班。

从购买乐器到师资招聘、学员招收,不到半年时间,第一期浦东派琵琶少儿培训班于当年6月29日正式开班。

自那之后,每个周日,文化中心便会笼罩在一阵阵的金石之声中。

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在各个教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弹奏琵琶。刚进入培训班的低年级孩子,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用手拨弄着琴弦,弹奏出略显单调的声音;高年级的孩子,则已经能够完成大段甚至整个曲子,演奏出或轻灵或激昂的乐曲。

截然不同的各种琵琶声同时传出,并不让人感到纷繁芜杂。周围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琵琶声,也乐于有这样的一种氛围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除了每周的培训班,各种琵琶表演、赛事也不定期在文化中心举行。就在大约一个月之前,2014年的“缤纷长三角·浦东康桥杯”少儿琵琶邀请赛刚刚落下帷幕。今年的邀请赛以“共聚康花河同叙琵琶语”为主题,参赛选手均是长三角地区各中、小学校学习琵琶弹奏的学生。

事实上,这次赛事从6月份就开始启动,在浙江、江苏、上海设立了三个预赛区,8月6日举行了初赛,164名来自江浙沪的小选手经过激烈角逐,分三个组各15人进入9月20日的决赛,最终分别评选出牡丹奖、玉兰奖、荷花奖等。

居住在康桥镇上的葛星,在这次邀请赛中获得了最高的牡丹奖。今年刚读初二的她,正是因为康桥文化中心开设的琵琶培训班,才会接触到这种民乐乐器。

葛星的妈妈龚女士告诉记者,康桥文化中心的琵琶培训班第一年开设时,葛星就参加了。自那之后,她一直坚持上课到现在。

多年的学习,让葛星也有了不小的收获。2012年和今年的长三角少儿琵琶邀请赛,葛星都获得了最高奖项牡丹奖,在上海市以及全国举办的各种少儿琵琶比赛中,她也获得过铜奖、银奖。今年,她还通过了琵琶业余最高的十级考试。

如今,初中课程的学习压力比小学的时候大了不少,但她依然坚持每周末到文化中心,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每天放学回家后,葛星也会练上半小时。

他们有了展示技艺的平台

到文化中心上琵琶培训班,小朋友们一方面可以共同学习,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参加各种规模的表演和比赛,相互交流。

龚女士回忆说,知道康桥文化中心开设琵琶培训班的时候,葛星刚上一年级。“当时她自己表示想去,但我并不是很赞成,主要原因就是对琵琶不是很了解。”

一次偶然的机会,龚女士遇到了葛星小学里的一个音乐老师。她咨询了老师的意见,“老师告诉我,她(葛星)自己愿意去,那就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