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城市软实力调查报告出炉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7

从市民认同的视角探究浦东城市软实力,浦东调查队近期出炉的相关报告显示:无论是本地人、新上海人还是外地人,46.2%的受访者决意扎根浦东,20.5%的受访者希望长留浦东,只有5.7%的受访者计划10年之内离开浦东。而在城市品质认同方面,市民对浦东的总体评价是创新、开放、智慧,评分接近良好水平。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关键时期。大量精英人才在选择发展城市的时候,不仅会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文化、制度、宜居程度都会被更多地纳入评价,且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对人才的影响也与日俱增。针对现代社会对城市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浦东调查队采用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从城市融入度、品质认可度和市民价值观等方面了解浦东市民的感受。

去留浦东除了户口还看啥

调查者认为,市民在浦东的融入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去留选择,融入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留在浦东,而融入程度低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离开。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户籍因素则与市民的最终去留紧密相关。收入水平关乎生活水平,而户籍身份则关乎社会保障、后代的教育以及地理归属上的认同感。

调查还显示,那些对浦东整体文化场域更加积极地适应、更加成功地融入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在未来扎根浦东。在既往居留浦东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喜爱浦东特色食物程度越高的人,未来选择留在浦东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浦东特色节日的参与程度越高的人,未来选择留在浦东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浦东文化旅游景点知晓程度越高的人,未来选择留在浦东的可能性也越大。

而在人际交往融入方面,在既往居留浦东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那些与上海本地人交流越频密的人,未来选择留在浦东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些上海方言听说能力越高的人,未来选择留在浦东的可能性也越大。调查显示,新上海人的听说能力要略高于外省市居民,且学习上海话的热情较高,主动学习上海话的占比达36.1%,高于英语(34%),也高于外省市居民的29.1%,反映其乐于主动融入上海和浦东。

关于身份认同方面,受访本地上海人主要依据出生地和生长地以及祖籍地;新上海人和外省市居民分别以“出生在浦东”和“户籍在浦东”作为判断“浦东人”的第一条件。浦东作为一个地域概念获得的认知感不强,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仅有44.5%认同自己是“浦东人”。

认同浦东创新开放“不拼爹”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城市品质是城市软实力的外显。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对于浦东的三大城市特质认可度为:创新特质>开放特质>智慧特质,总体评价接近良好水平。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浦东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并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满分5分,受访者对浦东创新特质认可度为3.88分,接近良好水平。创新资源的认可度最高,平均分为4.01分;其次是创新环境,得分为3.87分;创新机构和创新机制的得分较低。具体来看,在创新机构中,大学、研究机构的得分较低;创新机制中,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业企业融资得分较低;创新环境中,大众创新得分较低。

上海正在向着全球化城市迈进,浦东在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角色举足轻重。满分5分,受访者对浦东开放特质的认可度为3.85分,接近良好水平。

从市民评价来看,浦东的开放城市特质更多地体现在国际机场、酒店等硬件设施建设和进出口贸易、跨国公司等经济建设方面,而国际化社区、国际学校等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则略逊一筹。

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调查显示,浦东智慧特质认可度为3.73分,接近良好水平。新区信息化水平长期以来保持国内领先,目前已基本具备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所需的硬件,逐步形成了以“光网无线”为主的城市网络体系,并结合原有电子政府构建了政务信息平台,因此,智慧城市管理和智慧政务服务得分较高。但“重硬件轻服务”的问题也导致智慧民生服务认可度较低,平均分为3.68分。

城市软实力不仅是城市通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积累而来的,也是市民价值观和性格特质的**和体现。在市民价值观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同“不拼爹”的理念。“世界那么大,不如来浦东”,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晓明曾在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时如是说,“如果你不是‘拼爹’一族,浦东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选择浦东,你就进入圆梦节奏,因为浦东是一个年轻人圆梦的地方!”在问卷中,大部分人都倾向同意“靠个人的努力,比‘拼爹’更能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