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户籍老龄人口首超三成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8

日前,新区发改委公布的2017年人口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浦东人口发展延续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一升一降”趋势,境外人员大幅增长,实有人口和常住人口总量增加,但增幅放缓。截至去年底,全区常住人口总量为552.84万人,比上年增加2.7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235.09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

户籍老龄人口超三成 社会总抚养比达46.8%

报告显示,浦东户籍人口二孩占新生儿比重超过四分之一。2017年底,新区户籍人口总数为298.96万人,户籍人口全年出生2.66万人。随着二孩政策实施,二孩数量和比例稳步上升,全年新区报户出生二孩达7137人,占户籍人口出生比重26.8%,比单独二孩实施前的2013年提高了16.6个百分点,但全面二孩效应不如单独二孩政策显著,二孩比重也远低于全国水平。

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三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两成。新区户籍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2017年新区户籍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1.39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3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三成,晚于全市两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0.69万人,占总人口的2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两成,晚于全市1年。

报告显示,2017年末,新区0—14岁的户籍少年儿童34.6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1.6%,虽然少子化非常严重,但少年儿童比重继续稳步回升,人口结构有所优化。少儿抚养比回升和老龄化程度加深二者叠加,社会总抚养比高达46.8%,比5年前35%的总抚养比已大幅上升。

来沪人员减少3.55万 境外人员分布呈扩散

2017年底,全区实有人口555.65万人,同比上升0.1%。其中,上海户籍人口继续增长,来沪人员继续下降,境外人员明显回升。

本市户籍实有人口增速放缓,新建大居和开发区所在区域增长明显。年末,各街道本市户籍实有人口合计减少1.16万人。除花木街道外,其余11个街道的上海户籍实有人口均继续减少;各镇上海户籍实有人口共增加3.5万人,三分之二的镇上海户籍实有人口增加,增量主要分布在新建大居所在的镇(如惠南、周浦)和重点开发区域所在地区(如临港)。

截至2017年底,新区来沪人员225.37万人,减少3.55万,同比下降1.6%,在实有人口中的比重下降至40.6%,下降0.6个百分点。流动人口依然大量集聚在城郊结合部的镇域,但随着来沪人员总量的减少,10万大镇已减至6个,康桥、三林、北蔡、川沙新镇、惠南镇、张江6个镇的流动人口依然在10万以上。

2017年,新区境外人员回升。年底境外人员总数8.83万人,增加1.85万,增长26.5%,占实有人口的比重为1.6%,增幅较大。从分布看,境外人员主要居住在花木、张江、陆家嘴、金桥、潍坊、康桥、金杨等街镇,居住在这7个街镇的境外人员合计6.42万,占境外人员总量的72.7%。与上年相比,金桥境外人员增长最快,其后是陆家嘴、金杨、康桥、张江和潍坊。总的说来,境外人员的分布依然呈明显的扩散趋势。

针对“一老一小” 完善养老和儿童照护

针对新区人口发展呈现的特点,报告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完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和提供灵活多样的儿童照护。

报告建议,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老人的不同需求,汇集各方力量,完善标准化与多样化兼具的养老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以居家养老为重点,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产业,促进社区支持基本养老服务标准化,鼓励社会力量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服务好在家养老的“绝大多数”。进一步做好机构养老供需对接,提高机构养老效益。

低龄幼儿照顾需求难以满足,是适龄夫妻生育意愿低下的重要原因。建议在新兴社区适当加强托幼机构配套建设,同时,以居住社区、托幼机构为依托,探索政府部门、妇联等社会组织和托幼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类型、灵活多样的普惠性托儿服务,包括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社区居民互助型、用人单位福利型儿童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