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助浦东成功实现“三级跳”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7

从去年开始,一股无人机热席卷全国。浦东开发开放26周年前夕,无人机爱好者在浦东航拍的一组图片着实让人惊艳:迪士尼梦幻城堡露出真容,世博园区连片央企大楼拔地而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大科学装置静待发力,陆家嘴金融城幢幢大楼摩天接云……

这是浦东能让人看见的外在形态,其看不见的财富增长更是惊人,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浦东新区的GDP总量达到7898亿元,与开发之初1990年的60亿相比,膨胀了130多倍。

仰望刚刚竣工的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人们不禁想问,是什么魔力把浦东带向了这个高度?26年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从何而来?这动力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转换的?

“三级跳”:要素驱动飞升至创新驱动

熟悉浦东的“老开发”都知道,新区开发是从园区土地批租起步的,这是典型的土地要素投入,但在当时又是创新,利用“土地空转”吸引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从1990年到2000年,也就是浦东开发的前10年,被认为是投资驱动型的发展阶段。浦东新区发改委的相关研究表明,这一阶段浦东的GDP年均增长达到20.3%,其中物质资本存量年均增速达20.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2.4%,投资驱动特征非常明显: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

在陆家嘴上班的媒体从业者素言是2001年到浦东的,她回忆,在当时已可以明显感觉到如今浦东的主干路网、越江工程都大体建成了,而在外高桥港口一片繁忙,金桥生产家电的合资企业产销两旺,例如夏普、索尼、日立、惠而浦等,大批500强企业在此建厂,而在陆家嘴除了国有大行落户,外资银行也越来越多,金融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2001年到2008年,浦东进入了一个技术进步驱动阶段。这一阶段开放型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外资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服务经济贡献持续加大,制度改革释放增长红利。这一阶段,浦东成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去年记者采访当时的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檀莉,她认为“三个着力转变”为后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就是综改十年磨一剑的最佳体现”。

2009年至今,浦东一直在经历一个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内需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端人才集聚带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从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化,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自贸试验区建设带动制度创新持续深化。

“转型期”:缓中趋稳孕育新亮点

浦东在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经历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例如浦东、南汇两区合并,浦东版图扩大将近一倍。由此,又成功吸引大项目落户,例如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中国商用飞机的大飞机项目。2010年,浦东作为主要园区所在地还举行了令人难忘的上海世博会。2013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成立。每一个大事件都牵动着浦东相关产业的升级,以及制度供给的深刻变革。

由于受到大的经济气候影响,浦东在2013年经济增速首次从两位数跌入10%以内。但是,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新常态下,浦东却抓住调整转型的机遇,培育出一系列新的增长点。

2015年,浦东GDP增长9.1%,与开发之初的高速度相比,已进入平缓增长期,但是以互联网、4G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和以网上销售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在浦东本土发展壮大的B2C电商1号店,实现网上零售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8.2%。互联网巨头百度中国有限公司落户浦东,其旗下投资的作业帮、糯米团等互联网平台业务营收、利润双丰收,全年增长超20%。随着4G市场的扩大,相关业务带动企业快速发展,落户金桥的华为研发了10余款中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年增长38%,分属两大电信巨头的天翼视讯和咪咕视讯也实现快速增长。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四新经济”已在浦东各个领域萌芽。新区经信委的摸排情况显示,制造业跨界融合引发的变革正在浦东悄然发生,例如制造业智能化的代表——机器人产业在浦东已不局限于传统汽车行业,正在挺进电子信息制造、海工、造船等领域,拓展新的蓝海。在大数据的收集和信息识别方面,1号店、盛大集团、银联支付、聚力传媒等,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大数据相关应用。而在“互联网+”领域,浦东企业更是在教育、医疗、生活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中持续发力,O2O创业项目遍地开花。

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恰恰是创新的窗口期和绿灯期。处在相对衰退期的时候,那些老产品不赚钱,要靠新产品来进入市场,“四新”经济恰恰是在相对衰退期才可能发展。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就能赢得先机。

新动力:技术与制度创新不停步

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的报告显示,2015年,浦东第三产业首次超过70%,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5%;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性进一步减弱,固定投资率降低到22.4%,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占比大幅上升至30%;消费增速首次大于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8.3%,明显快于固定资产投资0.4%的增速。

上述数据意味着,浦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深化,服务业空前繁荣,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内需已“接棒”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支撑。浦东新区税务局公布的2015年税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第三产业纳税百强企业共缴纳税款616.5亿元,占新区税收总量的23.2%,第二产业纳税百强企业共缴纳税款470.28亿元,占新区税收总量的17.7%。相比2014年度的崭露头角,一些民营龙头企业在2015年排名中更为靠前,例如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百度(中国)有限公司、吉祥航空和支付宝等公司均成为利税大户。

在此背景下,浦东新区区委党校经济研究室主任胡云华认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创业创新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这将对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她提出浦东新区经济发展要在四个方面着力,除了率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快“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以外,还要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上周,国务院公布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方案提出采取新模式,用3年时间在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具体来讲,上海要做到“2020年前,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3.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对此,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科技创新是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而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依托。上海以浦东张江为载体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战略,已经在接轨国际经贸的某些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国家又在上海布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由此上海将形成自贸试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联动’的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