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镇社会组织助力社区创新发展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6

“十二五”期间,围绕市、区1+6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康桥镇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如何与社区实现共融发展。通过运行政社、政企合作机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实现了社区服务专业化、本土化的优势互补,在乐龄家园自治、社区自治共治等方面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本土化凝聚乡里乡情

1月25日,是康桥镇双秀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常阿姨69岁生日,这天,她早早来到中心,期待大伙儿集体给自己过一个生日。在这里,老人生日并不是集体一起过,而是在生日当天和大伙儿一起唱生日歌、吃长寿面。负责人秦大姐告诉记者,考虑到正好遇上寒潮,本想让老人们留在家里不要出门,结果没有一个肯待在家里,宁可提早出门等候班车。那天,除了长寿面,还有爱心企业给老人们送来温暖的围巾和热气腾腾的披萨,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据了解,常阿姨由于脑梗在长者照护之家接受了半年的康复护理,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负责运营双秀长者照护中心的秦大姐社区服务中心是康桥镇2015年培育的本土社会组织,秦大姐和几位工作人员都是康桥人,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经评估,第一批符合条件的21位老人进驻中心。秦大姐介绍,本土化有本土化的优势,除了交流无障碍,还能充分发挥人缘优势,中心招募了100多位志愿者,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有爱心有才艺有热情的退休人士,通过排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来到中心,为老人提供丰富的娱乐健康活动。同时,秦大姐还发挥地缘优势,和临近的两家幼儿园、一家咖啡吧、一家企业建立友好关系,孩子们的才艺表演、可口的美食和温暖的问候都让老人竖起大拇指。

为老服务,本土化的同时也离不开专业化,2016年,康桥镇设想在长者照护中心拓展康复护理、理发、扦脚、洗澡等个性化短期照护项目化服务,让更多周边老伙伴受益。

据介绍,康桥现有属地化管理的社会组织15家,落地康桥由上级相关部门作为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40家。服务领域涉及助老、助残、助学、助医、文化、艺术、行业管理等方面。

专业化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培养本土化社会组织的同时,康桥镇也花大力气引入专业服务资源。“十二五”期间,根据居民的需求,通过招投标平台,康桥镇购买引入了乐耆、焱燃等专业社会组织服务。通过慈善基金平台,购买镇老年协会、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慈善超市等社会组织服务。通过新区公益项目平台,积极争取老年活动室项目,老年人健康干预服务项目。资源共享,优势互助,串起了“身、心、社”全方位社区服务支持系统,营造了一个银龄无忧、宜居康桥的生态家园。

乐耆社工服务社进驻康桥已经第四个年头,凭借先进的服务理念、专业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内部治理经验,在志愿团队服务技能培训、能力建设、项目拓展、管理能级等方面更显专业规范。乐耆康桥项目组负责人余华介绍,乐耆在康桥打造的“义工+社工”的服务模式日益成熟,专业的助老服务定位,融合社区志愿者自助参与,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效应不断辐射。

据悉,乐耆在康桥培养了459名志愿者,通过3位专职社工、15位功能区域组长,架构起组织网络,服务老年群体,开设了养生保健类、文娱活动类、生活情趣类兴趣班,仅2015年就服务了4.2万人次,累计服务20万小时。乐耆的创新项目——长者绘本工作坊获得了2015年度浦东新区十佳优秀护老者品牌项目,结合本地特色,长者绘本开发了《田间劳作系列》绘本活动,通过手中的画笔,老人将年轻时田间劳作场景恢复到纸上。烘焙、瑜伽、老舅妈等项目,也纷纷在居民区落地,既丰富了老伙伴们的社区生活,又带动挖掘了一批社区志愿者。

据介绍,康桥镇每年将宜居康桥建设、助老为老系列民生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实事项目重点发展,重点推进。康桥镇的社会组织经历了服务、壮大、规范的发展途径,已经逐渐产生社区系统服务效应,通过服务平台的打造,公益项目的切入,逐步形成了社区服务阵地和虚拟平台的有机结合,公益性、市场化相融合的运作模式,阵地、项目、队伍相结合的志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