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徐汇忙点啥?区长方世忠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说:“你们关注的重点看这里。”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10-12 浏览量:17

7月22日,徐汇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扩大)会议举行。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围绕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与会代表、委员进行了汇报,并根据会前收集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工作总体考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

第一个问题:关于新冠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着眼全局、审时度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研判、统筹平衡、精准施策、平战结合,依法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千万,累计死亡60余万例,国内一些地区连续出现本土确诊病例。我们将高度关注国内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情况,高度重视区域里疫情防控的高要求和敏感度,坚持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做到防控责任不减、力度不降、工作不松。一方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继续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持续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的社区排摸与健康管理,强化发热门诊与发热哨点监测,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农贸市场、夜间经济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监测、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同时,结合迎接全国文明城区复检和国家卫生城区复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市民养成健康文明好习惯。另一方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制定出**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编制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统一高效、响应迅速、科学精准、平战结合、联防联控、多元参与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围绕锻造公共卫生硬核能力,加快落实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区疾控中心达标改造,打造全市最优秀、最领先的疾控中心,优化升级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内涵,建设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整体提升疫情监测、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科研攻关等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徐汇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的示范城区之一。

第二个问题:关于经济稳中求进

我们坚决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关键部署,牢牢牵住招商引资和扩大有效投资这个经济治理的“牛鼻子”,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千方百计稳企业、保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稳定就业形势,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在“后疫情时代”赢得主动,实现逆势飞扬。重点打好“三张牌”:

3.jpg

徐家汇中心项目效果图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持续用营商环境的“优”,助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全面对接市优化营商环境3.0版,加快推动企业开办便利化等改革。优化“两翼一体”营商服务机制,建立“1+2+3”制度体系。加强对企业、行业、产业的“三业”研究,用更多的“精准滴灌”助力企业纾困发展,真正做到政策暖心、服务贴心、企业舒心。创新“线上+线下”招商引资模式,充分释放企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的雁阵效应,持续提升区域经济密度。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落实扩大有效投资的市“20条”和区“15条”。围绕年初确定的61项市区两级重大工程安排,按照原定计划不变、目标任务不变、时间节点不变的要求,聚焦徐家汇和滨江地区,举全区之力、以超常举措按下建设的“快进键”,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同时,高强度推进“5+1+X”土地收储计划,解决疑难地块问题,推动旧改地块平地,做到“应收尽收、应储尽储”,通过土地收储——出让——更新的良性循环,为“十四五”及未来重大项目用地提供保障。

三是做大创新经济。牢牢抓住在线新经济这个当下和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加快落实支持在线新经济和推进新基建两个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先行区。大力培育新零售、大健康、云娱乐、远程办公等新兴业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友好的监管、更有力的保护、更广阔的场景、更开放的数据,全力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保持“五五购物节”的强劲势头,深化落实促消费24条和文化消费10条举措,贯通线上线下平台渠道,提高疫情期间新消费习惯的养成率和留存率,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第三个问题:关于科创产业打造

我们坚持把强化“四大功能”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找准徐汇优势产业与中央部署要求的最佳契合点,依托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项目,持续做大做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体现上海核心竞争力的长板。

4.jpg

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

一是全力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我们主动服从服务国家和上海战略,抢下先手棋,在2017年率先提出打造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的新地标和核心区的AI发展愿景,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强化先发优势,制定实施AI新高地建设“T计划”,明确创新策源地、产业磁力场、应用试验田的功能定位,着力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空间布局。强化集聚效应,重点打造“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双子塔楼为核心的西岸智慧谷和北杨人工智能小镇(AI Town)。强化品牌效应,连续三年成功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徐汇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度、显示度和贡献度获得极大提升。未来,我们将持续做强后续力,着力打造最精准高效的生态、最开放创新的平台、最高端集聚的产业、最智慧共享的城区,力争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二是进一步做强生命健康产业“枫林品牌”。发挥枫林品牌资源溢出效应,加快落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方案”,培育形成集临床、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生命健康产业高地。重点建设两大核心项目:枫林HUB。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即插即用、应有尽有、全链全业”的枫林HUB(Health United Business),建立区域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TTO)西岸枫林湾。结合华泾地区战略规划研究,在华泾、关港园区和扬子地块统筹布局西岸枫林湾的空间载体和规划调整,建设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和配套设施,构建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综合型园区,并纳入滨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港一谷一城一湾”总体布局,打造体现“上海制造”水平的生物医药制造基地。

第四个问题:关于城区精细治理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政府和智慧治理理念,着力抓好“老小旧远”,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全力推进“两网”建设,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加智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jpg

“水岸汇”服务站点

一是补好“老小旧远”短板。建立大民生视野,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问题。立足“老有颐养”,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乐龄汇与邻里汇联动,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围绕“幼有善育”,链接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托幼服务一体化,提升幼儿托育服务水平。着眼“住有宜居”,结合龙陵地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龙华新村和龙华西路90弄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系统实施不成套房屋和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坚持“远近结合”,对标城市副中心定位完善华泾镇2035单元规划,推进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和西岸枫林湾建设,打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产业的新溢出区和新增长极。

二是打造“两汇”服务品牌。进一步做实家门口服务体系,以更优的供给满足群众需求。立足“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打造面向社区居民的“邻里汇”服务品牌。重点将聚焦邻里小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把邻里小汇打造成社区服务的平台阵地、议事协商的公共客厅、多元参与的实践载体和社区文化的展示舞台。立足“水岸汇、惠你我,共享卓越西岸新生活”,打造面向市民游客的“水岸汇”服务品牌。加快推动徐汇滨江公共服务配套的系统规划、整体布局和能级提升,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多样性、连锁化和标识度的公共服务站点“水岸汇”,把“水岸汇”建设成为既有卓越水岸品质,又有西岸文化特色,更有生活服务温度的公共服务品牌。

三是加快“两张网络”建设。深化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上海“一网统管”先行区,用科技赋能城市治理。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着眼空间重塑,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2.0版升级。着眼职能再造,开展审批“两集中”、受理“零差别”改革。着眼技术赋能,探索开展政务服务“无人干预自动办理”,真正实现“秒批秒办”。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完善“一网统管”运行管理体系。加快构建“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一人通全岗”的城市治理体系,力争8月底完成城运中心大厅升级改造,年底正式发布区城运平台3.0版。构建“一梁四柱”架构,区城市运行中心与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平战联动、昼夜衔接,形成统一指挥、数据共享、实时调度、处置及时的城市运维管理体系。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开发重点应用场景,真正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