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垃圾分类还能这样做

来源:新普陀报 发布时间:2020-09-30 浏览量:22

随着市人大正式颁布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走过了自己的“满月”,在我们这座都市中,这一代表文明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在成为“出门第八件事”,刷屏市民朋友圈的同时,还为众多企事业单位营造了一个可供竞相迸发创造智慧的新舞台。不断有佼佼者为“垃圾分类”这项全新事物加入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内容。

西部集团下辖的沪太物业公司便是这众多创新者之一。这家扎根于甘泉社区的物业公司,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围绕着垃圾桶这一司空见惯的常见事物,用自己的自选动作,两次跨越在分类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在一道别人看来,只有标准答案的送分题上,做出了自己的附加分。

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答案各不相同

“当垃圾桶容量由120升增大为240升,其中的变化会有多大?”这是受访的公司副经理岑艺向记者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实话说来,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仅仅只是容量上的一个简单加倍,而对经历这一变化的沪太物业看来,这首先测出的是企业的一份责任担当。

原来,在7月前的试行期,为免除居民倾倒湿垃圾时污染双手的后顾之忧,沪太公司便自行定制了一批可安放于垃圾桶桶沿底座上的锯齿破袋器。它的出现,一时间成为了甘泉社区人人称赞的“破袋神器”,并因其带来的便利,成为了社区湿垃圾破袋率不断提升的重要推手。

而当分类工作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后,随着硬件标准的正式确定,容量由120升增大为240升的新垃圾桶成为每个小区的标配。公司随之便发现,这一变化却几乎导致原来的“神器”无用武之地——原因在于,放宽的桶沿宽度与原来的破袋器固定基座不匹配,造成原装置无法继续使用,这一变故 投下了不祥的阴影:没有破袋器的助力,甘泉地区的湿垃圾投放面临着从“标杆”到“阻力”的倒退,甚至将拖累整个地区的分类工作。在紧迫的局面面前,公司一班人连着几个通宵的熬夜,加班加点拿出了第二代底座加宽的破袋器,让原本紧绷着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也让所有关心此事的人们大大舒了口气。经此这通化险为夷,甘泉地区的居民们纷纷表示,“神器”之神,在人不在“器”——“神”在制作“神器”的沪太物业,是它用自己的责任担当,担起了湿垃圾破袋率幕后英雄的应有角色。

从120升到240升,伴随这一容量变化带来的挑战还有很多,仅仅是一个重量变化导致的,必须依赖男性员工操作这一硬约束,就给工作安排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经过一番集思广益,沪太物业又通过头脑风暴,拿出了集“轻便性、实用性、经济性”于一体的垃圾桶短驳概念车。具体来说,就是用一台具备提升能力的手动四轮转运工具,替代对垃圾桶体的人力搬动。这台包含着公司上下集体智慧的“垃圾桶短驳车”,于7月6日起出现在各个小区,很快成为保洁员们转送湿垃圾的好帮手。在经过10天的试用后,沪太物业又很快推出了操作更方便、成本更经济的第二代产品。这款经过改进的短驳车,其操作是如此便利,以至一名清瘦的女性操作手也可单人搬动重逾300斤的满载垃圾桶。

从两代破袋器到两代短驳车,在短短一个月里,沪太物业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面对挑战,沪太物业上下同心,交出了一份让社会满意,充满诚意的答卷。

文明风尚入脑入心,“绿水青山”可期

可以说,现如今沪太物业上下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如此统一,与公司党政负责人的看法有着紧密关联。在他们看来,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企业,在社会责任面前,“将就不得,应付不得”,“只能是,也必须是从国资企业的政治站位出发,要让员工由外而内,产生对于这一文明事业的深度认同与行动自觉”。为此,早在《条例》于7月1日正式开始前,公司党支部便向全体党员干部员发出号召——“争当每日志愿者”,倡议“每天早到岗一小时,晚间晚下班一个钟点”,配合居委会干部做好居民引导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参与,这样的初心,受到了公司上下的积极回应,并在小区里收到良好效果。 

来自公司办公室的小邵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来的志愿者参与行动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产生了对志愿者,由“身份到理念”的深刻认同,以及对于分类工作“更多可亲可近”的深切体悟。用他的话说就是,“做好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从家庭到社会,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他这样向记者解释到,“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不仅在要家里,还要在更多的时空里,当好分类工作的‘主角’。比如在单位里,我们是不是考虑了资源的重复利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在公共场所,面对不文明、不科学的垃圾处置现象,我们会不会主动站出来指出,并身体力行地加以纠正?这些都有待我们大家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实践,实现从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到思维方式的全方位转变,这才是《条例》的本意所在。”

正如小邵所说,自《条例》正式颁布后,从沪太物业到西部集团,再到全区广大市民、各个单位都积极行动了起来,这才有了作为新兴生活时尚的“垃圾分类”真正融入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断适应新环境,大家积极回应新挑战的过程中,亮出了新思路,拿出了新办法,每一位普陀人正以自己的作为,展现出我们每个人对于新时代“绿水青山”这一重要命题的时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