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4-12 浏览量:16

各街道、华泾镇,各有关单位:

  现将《徐汇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市徐汇区应急管理局     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

2021年4月12日

  

徐汇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目       录

一、“十四五”发展基础与环境.........................1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1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5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8

(一)总体思路.......................................8

(二)基本原则.......................................8

(三)发展目标.......................................9

(四)主要指标......................................11

三、“十四五”重点任务与举措.........................13

(一)健全应急体系,优化协同高效....................13

(二)强化责任意识,培育安全文化....................14

(三)聚焦重大风险,强化全面治理....................16

(四)推进精细管理,提升科技赋能....................18

(五)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多元共治....................19

(六)加强能力建设,落实基础保障....................20

四、“十四五”重点项目...............................22

(一)“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项目...............22

(二)建设“徐汇区综合应急管理信息系统”............22

(三)开展“徐汇区城市安全整治整改专项工作”........24

(四)建成徐汇区城市安全科普与体验基地..............25

(五)徐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25

五、“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7

(一)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27

(二)完善规划实施投入机制..........................27

(三)加强规划实施监督评估..........................28

 

一、“十四五”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1、五年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徐汇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防灾减灾领域的整体态势平稳,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生产安全事故下降。“十三五”期间,徐汇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着力压实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各行业领域监管执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各项安全检查超过10万次,查出各类隐患15万余条并及时进行整改,其中市、区级重大隐患整改完成30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相比“十二五”期间下降19.1%,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是“防、消”结合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徐汇区持续推进消防安全隐患治理,加强消防基础建设,围绕重点落实重大消防安保任务,不断提升消防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全力做好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2018年消防部队改制后,积极转型发展,努力打造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G20峰会、国庆70周年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务2491项;累计完成16163次火警处置、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任务。

  三是防灾减灾应对得力。“十三五”期间,徐汇区积极应对自然灾害考验,有序落实气象、地震、地质等灾害防治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防灾科普教育,建立基层灾报员队伍并开展培训演练,做好救灾物资储备等准备工作。持续推进防灾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截止当前共有9个街道、5个社区创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针对台风、暴雨、寒潮等城区常发灾害风险,优化防汛防台和雨雪冰冻应对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抢险处置、物资储备、信息系统保障等工作机制。加强汛前和恶劣天气应对准备,落实预案修编、风险隐患排查、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全力落实汛期抗汛抢险和冰冻应对工作,积极处置各类险情灾情,做好人员撤离和转移安置等。“十三五”期间,全区灾害应对有效,平稳度过多次台风、暴雨、高潮位、寒潮的考验,未对城区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四是应急管理持续增能。“十三五”期间,徐汇区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挥应急机构职能作用,落实值班值守,及时稳妥处置突发事件。2019年机构改革后,组建徐汇区应急管理局,标志着徐汇区应急管理事业进入新阶段。区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应急管理牵头职能,与区总值班室合署办公加强值守指挥,制定完善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指挥工作规范。全面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规范预案衔接,完善预案体系。梳理应急资源,全面排摸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建立应急物流合作渠道。系统化开展各类演练300余场,全区应对事故、灾害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加强基层建设,推进街镇应急管理“六有”建设,推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网络。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区级应急管理主干网络需要精健,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的组织架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及指挥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厘清和优化,“大应急”组织指挥机制需要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业监管及其辅助力量需进一步充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街镇安全生产、消防、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受编制、预算等条件约束,队伍、能力需要加强。

  二是生产安全责任有待强化。安全工作仍以主要领导、分管安全的领导为主抓落实,如街道镇层面,平安办以外的条线作用发挥不明显,《徐汇区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和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未完全落到实处。综合监管、专项监管、行业监管、属地监管还未能有机结合。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不少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安全意识淡薄,隐患治理自查自改责任心不足。

  三是隐患排查和本质安全有待加强。隐患顽症源头治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重大隐患风险没有得到根治。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事故始终多发,抢工期、抢进度导致现场作业不规范;老旧建筑存在消防设施瘫痪、电梯运行隐患、墙体脱落风险,群租问题、“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易“回潮”的特点明显,沿街商铺不规范使用燃气问题突出。

  四是应急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制度建设尚不完备,限额以下工程监管缺乏有效制度支撑。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能力不强,应急处置资源还有待统筹。各单位应急值守有待规范,信息化还在起步阶段,风险前端感知能力还有待深挖,智能化应用的规模效应还未形成。

  五是应急管理的多元共治格局有待形成。安全宣传教育、警示教育和体验教育有待强化。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仍然面临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保险机制等社会化风险管控机制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及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率还有待提高。

  六是应急管理基础建设有待完善。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些区域消防站点覆盖不足,消防实训场地不够,战勤保障功能有限,消防车辆、装备、器材等有待更新。老旧小区消防实事项目推进速度和智慧消防应用有待加强。另外,应急预案编修还不及时,应急处置先进装备等应用缺乏,面向公众的防灾减灾和消防安全等体验设施等需要补充。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徐汇区应急管理面临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放在首位,徐汇区安全发展理念、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文化氛围逐步强化。

  二是发展环境相对有利。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形势,“两个大局”态势明显,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后疫情时代社会各界风险和应急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工作开展。

  三是可用资源丰富多元。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将严把新项目立项,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快推进城区更新,从源头上根治各类安全顽症,有利于加强城区安全发展韧性。

  四是自身基础较为坚实。徐汇区网格化治理效应明显,“一网统管”起步较早、经验较多,社会共治手段逐渐丰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运用,徐汇区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软硬”层面上都有较好的基础。

2、发展挑战

  一是风险要素日趋复杂。随着徐汇区重点区域建设的加快推进、市区重大工程的大力实施、市政设施功能的不断提升,徐汇区整体经济体量、业态、城市形态、人员密集度、交通情况等将会在“十四五”期间有较大的变化,各类安全隐患风险可能增多、迭加,防灾减灾风险载体变化更为复杂。

  二是安全期望持续提升。随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不断深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逐步提升,公众对安全感的需求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面对更大压力。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信息传播加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社会关注度不断加大,社会对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提高事故灾难预防、应对和处置能力的要求更严。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的部署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和“韧性城市”的发展方向,着力建机制、强能力、促协同、聚资源,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事故灾害预防和处置能力,为“四个徐汇”美好蓝图的实现,为建设“卓越徐汇,典范城区”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和事故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牢固树立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救援、事后救助相结合。始终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场所,维护巩固市政安全,抓牢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其源头因素,强化源头治理。不断加强重大风险的评估与监测预警工作,健全应急反应机制,提升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

  3.统筹协调,综合施策

  强化统一领导的集中高效,落实联防联动、群防群控机制。逐步加强政府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属地监管和舆论监督力度,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风险防范社会化管理架构,建构上下贯通、条块联动的风险治理体系,推进城区安全共同体的共建共治共享。

  4.依法治理,科技赋能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主动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不断创新科技装备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健全城市安全数字化体系,强化数字技术在风险防控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显著提升,为“卓越徐汇,典范城区”安全发展提供高质量保障,打造徐汇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区。

  一是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完整、指挥运行有序、工作机制健全、监管责任清晰、制度体系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力量、能力建设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到位。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机制完善,专项监管与执法力量配备到位,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效识别与管控,重大隐患存量基本消除,隐患增量逐步减少。

  三是消防综合救援能力全面增强。消防站点布局合理,公共消防设施完善,消防装备器材完备,消防综合救援和职业保障能力提升,火灾防控体系健全,火灾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消防救援体系和救援能力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四是防灾减灾水平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预警预防高效、信息保障可靠、组织指挥有序、应急救援有力、救灾准备充分。除高强度地震等不可抗拒因素外,常见自然灾害不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城区大面积受灾瘫痪。

  五是应急管理基础全面夯实。城区安全与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健全、装备保障到位、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深入,值守指挥有力、预案动态更新、培训演练有效、队伍建设规范,城区安全数字化体系基本建成。

(四)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

名称

单位

属性

目标

1

法治指标

单位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人/亿元

约束性

<0.01

2

法治指标

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

-

约束性

<0.25

3

法治指标

重特大安全生产和重特大火灾事故

约束性

0

4

法治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人/万车

约束性

下降15%

5

共治指标

消防站服务人口

万人/个消防站

约束性

≤12

6

共治指标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达标率

%

预期性

≥90%

7

共治指标

应急物资保障库

预期性

1

8

共治指标

应急物资储备点

个/街道

预期性

1

9

共治指标

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消防救援科普示范点

预期性

1

10

共治指标

新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预期性

11

共治指标

公众安全感指数

预期性

90

12

智治指标

较大规模的智慧安全、智慧消防、智慧应急应用场景

预期性

3

   

  

三、“十四五”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健全应急体系,优化协同高效

  一是优化组织领导。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建立完善常态化的综合协调议事机构或机制,明确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区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及下设专业委员会或专项协调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组成、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大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区应急管理综合协调能力。

  二是完善运行机制。针对徐汇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工作及隐患顽疾,围绕政府监管、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覆盖决策、执行、监督、考核等流程,理顺工作机制,建设配套制度,完善工作网络,落实综合治理。

  三是充实专业力量。充分发挥区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安全指导服务和应急值守辅助作用,为街镇属地监管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指导和力量支撑。充分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按年度发布安全生产白皮书,定期组织重大安全风险辨识与研判,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隐患整改验收评估机制,健全重大安全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

  四是加强基层建设。针对街镇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六有”框架下,完善街镇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实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力争到2022年底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网格化覆盖率达到100%;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种途径,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健全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严格限定和合理规范处罚裁量权的行使。

  五是提升预案实效。构建覆盖徐汇区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预案建设的层次性和跨部门衔接联动;提升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强化预案和演练在目标和能效上的协调一致,抓好应急预案修订制度落实,从严组织预案编修审核,加强预案编修检查抽查。

(二)强化责任意识,培育安全文化

  一是形成严格问效问责的常态机制。及时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将安全重大工作、重大问题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围绕“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工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重大风险隐患悬而不决、逾期没有完成整改任务的坚决问责。

  二是健全通报、约谈、警示制度。健全问题通报、约谈、警示制度,加大督导检查频次和深度,对重大风险隐患问题及时通报责任部门落实整改和处罚措施,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履职不力的问题及时对相关成员单位、街镇、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告诫,强化责任落实。

  三是完善安全生产四类清单。完善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街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四类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任务清单),进一步厘清安全生产责任边界,推动落实综合监管与行业、专项、属地监管分兵把守、协同治理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四是完善巡查和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以履职情况为重点,坚持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暗访暗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消防工作年度履职考核制度,对各成员单位、街镇、集团公司年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消防工作履职情况实施考核,并与地区绩效与领导干部履职评价挂钩。

  五是建立事故后安全工作改进评估机制。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后的“回头看”制度,改变以往事故处理后跟踪不够的情况,建立“事故后”安全工作评估机制。重点评估事故责任追究执行情况、暴露出的问题是否再次出现,将评估结果列入安全生产工作履职考核,对因整改工作不到位、失职渎职、造成事故发生的,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六是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安全生产和消防记分制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健全完善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安全风险研判承诺制度。强化重点场所和危险作业环节的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延导,健全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建立技术服务机构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推进安责险全面、深化覆盖重点行业领域的实现。

  七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宣传教育“五进”活动,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等,实现体验式、参与式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主题活动和应急管理大培训,建设具有徐汇特色的应急、消防科普与体验基地。

(三)聚焦重大风险,强化全面治理

  明确市区两级风险分级分类清单,围绕风险防控、隐患整改、监测预警、响应实施不断健全制度,巩固提升形成长效机制,夯实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基础。

  强化危化管理。全面完成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规范危险化学品行政审批第三方技术审查,推广“执法+专家”模式,强化危险化学品应急能力建设。

  强化消防管理。全面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持续解决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与管理问题,确保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达标率实现100%。以街道镇为单位,对老旧场所实施差异化火灾风险防控措施,推进社区微型消防站、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改造、消防供水管道敷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增设、消防宣传巡演、消防取水设施等消防安全“微基建”“新基建”工程。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强化行业消防管理措施,引导产业安全发展。

  强化工业园区管理。完善园区等功能区监管体制机制,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夯实园区信息化和应急保障等安全基础。综合利用电子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强化各类功能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封闭化管理。

  强化有限空间管理。加强有限空间隐患排查,推进形成有限空间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有限空间分级管控,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列入严重危害有限空间;未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为一般有限空间,由行业主管和属地管理部门共同核查、验收。加强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徐汇区有限空间档案。

  强化防灾减灾管理。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的应用,加快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健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灾前准备和监测预警能力。引导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储备体系。规范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开展典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论证试点工作,推进完善物资调度和征用机制,逐年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轮换和调用工作。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响应机制,完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

(四)推进精细管理,提升科技赋能

  一是建设应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根据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建设徐汇区应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暨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徐汇区“汇消防”指挥系统建设,坚持“上下贯通、部门互通、业务连通”和“互联、集成、共享”的原则,科学设计系统结构、统筹设置应用功能,分步建设安全生产、消防管理、灾害应对、应急处置等业务模块,到“十四五”期末,基本满足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并为区城运大数据应用提供资源。

  二是推广隐患排查信息化应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信息化应用,推进一线监管移动端整合应用,通过数据汇集、动态管理与积累,做到“一网汇集全区隐患”,“十四五”期间,促进风险隐患“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面掌握隐患排查整改全流程,实现隐患趋势分析。

  三是推广消防感知智能化应用。继续在重点单位和社区推广“智慧消防”建设,采集并整合建筑内部的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推广风险前端感知、实时监控、推送预警的“智慧监管”应用,不断强化应用功能,加深风险管控智能化程度,切实提高重大风险源管控能力。

  四是建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用。贴近应急处突需要,建设与突发事件接报、风险感知相衔接的应急处置应用。“十四五”期间,在区城运平台上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通过事件场景化专题化及预案结构化智能匹配,使预案与资源协同,与处置流程关联,打造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的应急事件处置流程,实现一键调度响应及可视化指挥,逐步实现预警响应更快速、救援指挥更科学、信息传达更及时、应急管理更高效的工作局面。

  五是推进信息共享,完善精细防控机制。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借助城运“一网统管”平台,对特种设备、城市建设、地下空间等其他领域以及燃气、电力、供水、供热管网等生命线工程进行信息接入和共享,充实风险预警和应急信息系统。

(五)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多元共治

  一是群防群治,提高全社会参与度。推广城市安全举报平台应用,持续发动群众,落实徐汇区安全问题公众参与、快速应答、处置、奖励制度,探索开展“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推进城市安全问题举报投诉办结率达到100%。组织专家组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实行远程“会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为本区基层安全监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更好助力属地监管。

  二是引入保险机制,完善治理模式。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作用,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方式分担风险、锁定损失、强化风控、预防事故,形成安全管理与保险服务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丰富“多元共治”内涵。拓展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台风、强对流等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推进火灾公众责任险工作,加强对涉保单位的鼓励和引导。

  三是规范第三方服务管理。将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纳入购买服务范围,优化形成徐汇区应急管理“公共服务购买”清单,在内容、范围、标准、成果上形成清晰界定,提升第三方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公共服务”承接主体评价方法》和《“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方法》,定期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并对问题进行通报整改。

(六)加强能力建设,落实基础保障

  一是强化专业应急力量建设。优化地震、水域、危害物质、空勤、地下空间等专业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建成支队级特种灾害处置专业队伍,升级水域、坍塌、化救、排涝等专业装备和救援能力。建立“0号车”作战体系,着力解决95%以上的打早灭小问题。推进与区城运中心“平战结合”、“昼夜衔接”,加强公安应急联动中心、消防指挥中心和社会联勤力量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完善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充分运用全区应急力量、应急救援装备资源,切实发挥最大效能。结合本区实际,落实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实施办法和消防备勤公寓建设。

  二是强化综合应急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协同、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共同响应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多元化应急联训联演联战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化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和保障。推进制作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表)并向社会公开,检查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基本设施,人均避难场所面积明显提升。建成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区-街镇”储备衔接。

  

四、“十四五”重点项目

(一)“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项目

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有关要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指导开展徐汇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创促建。同时,组织各街镇开展安全示范达标活动,结合老旧住房改造工程,积极开展“微基建”项目,完善应急避难场所,整治一批隐患,梳理一批风险,依据街道(居民区)风险特点强化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切实提升徐汇区城市安全水平,打造体现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定位的中心城区安全名片。

(二)建设“徐汇区综合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建设徐汇区应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融安全生产监管、消防综合治理、自然灾害应对、应急处置指挥等于一体,实现城区安全隐患在线汇聚、风险预警在线监测、应急资源在线准备、应急指挥在线联动的功能,满足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逐步摆脱旧有的“看、摸、听、闻、问”的监管旧态,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各生产单元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对生产经营单位不规范作业的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强化后台报警能力,同步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生产巡查、行政执法记录、事故调查处理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线上业务能力,不断强化徐汇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在消防综合治理方面,构建消防安全大数据库,积极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整体架构,完善“汇消防”指挥系统建设,构建区域火灾风险预警评估、消防安全智能感知、火灾隐患动态监测、消防应急处置等应用场景,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升级移动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火灾调查、消防科技服务等子系统,持续深化社会单位消防物联网建设,逐步形成建筑、单位、设施、消防自主管理行为、执法动态等数据相互迭加、一图显示、底数清晰的火灾防控信息化格局。将消防安全工作主动融入徐汇区“一核、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和市区两级重大工程,前瞻考量和系统谋划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执勤备战及行政服务工作,持续推行“24小时不打烊”“代收代办”“火灾事故调查简易登记制度”“告知承诺制”“一网、一次、一门”“收受分离”“零往返”等举措,再创消防审批“5G”速度,及时抵御、吸收、快速适应和有效应对护航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打造具有韧性的优质消防服务供给带。

在自然灾害综合管理方面,强化预警发布和灾情报送能力,推进社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感知网络、终端设备布点建设,不断提升汛期高空坠物、(老旧房屋)易积水小区点位、河道水位、下立交、地下工程等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能力,不断完善发放救灾款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的精细化能力。

在应急管理与指挥联动作战方面,不断完善物资装备、救援队伍、避灾点、专家、车辆等应急救援力量的统筹建设,不断强化应急预案演练的协调组织。不断提升应急通讯支撑力量,实现短信、手机、传真、固话等通信方式的融合,强化应急过程的协同联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救援效率。

(三)开展“徐汇区城市安全整治整改专项工作”

  以《徐汇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契机,对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要求,重点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建筑施工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城市建筑设施安全、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危险废物安全、燃气安全、有限空间安全、地下空间安全及防灾减灾方面等开展徐汇区城市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边查边改,立查立改,针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完成两张清单(整治任务清单和制度措施清单)的制定与推进,并通过巩固提高,探索建立城区长治久安有效机制。

(四)建成徐汇区城市安全科普与体验基地

全面提升徐汇区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风险意识、应急状态下的应对能力,围绕徐汇区各类火灾风险、特种设备、地下空间、危化品、防汛防台等隐患特征,建立安全科普与体验基地,切实推进全民提升、政民联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

(五)徐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完善站点布局,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7个消防站基础上,推进龙华机场(西岸)消防站和长桥地区集“消防特勤、战勤保障、实战训练”三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消防站建设,在体育公园设置集“消防救援、重大活动应急消防安保驻防、应急消防科普宣传及市民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小型消防站,在衡复、康健等地区建设消防救援前置点,形成“13+X”消防站布局体系。2022年完成如高层建筑、低端商贸市场、老旧小区等火灾隐患集中重点区域的微型消防站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全覆盖,建立流动消防安保执勤点,检查更换重点区域的消防基础设施,确保重点区域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二是加强车辆装备建设,做实消防救援“硬核”实力。“十四五”期间,分年度更新一批接近服役最高年限或超期服役的消防车辆。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升级一批消防救援攻坚克难器材和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标准配齐配强特种救援装备器材,确保结构完整、配备达标率100%。

  三是加强消防救援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聚焦区域消防安全三年行动(2019-2021)收官,以提升消防工作“硬实力(空间+装备)、软实力(人才+科技)、韧实力(制度+创新)”为目的,前瞻谋划《徐汇区消防安全“新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全力为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固本蓄力,支撑消防救援队伍遂行使命、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主业更精、队伍更强、机制更优、基础更牢的工作目标。

五、“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加大徐汇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及下设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及协同推进,研究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规划项目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规划相关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并逐项逐级分解落实,确定工作时序和重点,及时掌握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进度,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实施规划重点项目。加强规划衔接,将主要任务和建设项目纳入徐汇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部门、各街道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二)完善规划实施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投入环境,促进应急管理优势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发挥公共财政对应急管理的杠杆作用,将应急管理规划需要的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重点支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消防能力提升等相关工作,加大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督促企业依法加大安全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三)加强规划实施监督评估

  制定完善规划目标评价与过程检测相结合的评估及考核方法、制度和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一致、任务统一、工程同步、政策配套。健全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评议。对规划内容、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将目标指标纳入各部门、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及安全责任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畴,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及激励制度,对规划进展情况实施常态化考核。2023年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对规划范围、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保障规划顺利执行。在2026年对规划最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