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土街道“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思路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08-04-10 浏览量:11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科学发展观,落实区“十一五”规划,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协调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的现代社区。

(二)基本定位

从发展中的传统居住区向发达的设施配套齐全、环境面貌良好、公共秩序稳定、经济商贸繁荣的现代社区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社区经济:

“十一五”期间,加强社区经济的发展力度,保持每年20%的增长速度,商务楼宇税收的属地化率达到80%,现代服务业税收比例达到30%,力争街道税收总量和可支配财力在“十五”最后一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翻,具体措施为:

⑴依托轨道交通线的建设,逐步完善中山南二路以北的社区商业配套,以大木桥路、斜土路与零陵路区域的现有商业调整为基础,增加休闲与综合服务功能,适度发展一些大型专业店、专业市场等中高档商业业态,满足该区域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⑵依托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滨江发展带建设,发挥地区政务资源优势,在中山南二路以南积极发展以中介服务为目标的现代商务区,发展咨询服务机构为主的现代服务区。

⑶依托目前地区已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服务业、汽车服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中山南二路沿线初步形成汽车服务业带。

⑷积极配合、参与徐汇区创意园区(“数码徐汇”)建设,做好引进企业的税收属地化工作,在茶陵北路、茶陵路与斜土路三角区域形成数字娱乐产业带。同时,努力发展2-3个新的产业园区。

⑸以日晖电影院为中心,发展社区文化产业。

⑹依托现有的“一网覆盖”便民服务网络,进一步整合社区社会服务资源,扩大社区服务加盟单位,提高信息化支撑,推进网上服务方式,助推社区服务业发展。

2、公共设施建设:

⑴行政设施建设。对现有的“一门式”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进行改造,以信息化操作流程为支撑,设置自助上网、自助查询等功能,实行代理制、预约制等方式,实现社区事务的“一口受理”,方便居民办事。改善社区警务中心。

⑵文体设施建设。调整街道文化中心的设施、功能,完成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结合滨江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更大规模的社区综合性文体中心。居民区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在健身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在街坊增设一定数量的其他体育设施。完成社区教育学校的实体化建设。促进辖区内学校资源向社区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加快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满足社区居民经常、就近、可选择的参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

⑶生活设施建设。完成街道第二敬老院建设,安装探视系统,设立托老中心,新增床位100个。完成茶陵市场建成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平均建筑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3、社区管理:

⑴网格化管理。呼叫中心街面实时信息系统向学校周边、有规模较大的老公房居民小区延伸,启用呼叫平台的群呼功能。建立社区实有人口信息库和GIS系统,准确掌握地域内各类资源的实有情况和动态情况,给社会弱势群体予工作、学习、生活上更大的关怀。完善社区突发事件应急总预案和分级专项预案,进一步提高社区快速反映能力。推进“七所八所”到各网格块区现场联合办公,深化条块协同,强化社区综合管理执法。

⑵公共安全管理。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坚持严打,群防群治,完善街道、居委、楼组的三级治安三级防控体系,封闭式小区率达到100%,不断降低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争取将矫正对象的重犯率控制为零。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帮教率为98%以上,重犯率控制在2%以下。做好司法**窗口的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成立人民调解室和社区心理咨询室,化解社区中疑难纠纷和群众群体矛盾,社区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到98%。推进法律服务机构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争创法制宣传特色小区,安全小区达到95%以上。新增3个紧急状态居民集结点,每年一次组织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演习。

⑶全人口管理。建立健全租赁房屋管理新机制,以房屋租赁协管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掌握人口动态情况。不断深化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推广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街道退管机构,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属地化管理率。

⑷市政建设管理。做好地铁7号线和9号线轨道交通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完成兆丰路地区、小木桥路705弄、日晖四村动迁工程的配合工作。配合日晖二村的旧住宅的综合改造工作。对中山南二路、大木桥路、肇嘉浜路区域多层住房进行平改坡,面积465597平方米。完成斜土路1346弄180平方米小市政道路整修。推进物业一体化工作,解决无物业管理小区问题。在滨江开发时建立大型公共绿地。巩固大木桥路市级示范街建设,完成斜土路至中山南二路段4585平方米彩板的铺设和斜土路以北路段的花卉特色街建设,完成斜土地区景观道路和规范区域店招店牌整治工作。开展新一轮的健康社区三年行动计划、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区工作,努力将辖区范围创建成上海市市容环境示范区,使社区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4、社区服务:

⑴社会救助工作。健全“社会统筹、四体一位、一口上下”的帮困救助机制,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覆盖面逐步向低收入困难家庭扩展。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每年按20%的幅度增加社区帮困基金,重点解决财政保障外低收入群体的困难问题。

⑵老龄工作。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助老服务工程,进一步整合和挖掘街道敬老院及分院、社区热线、家政服务社、助老服务队伍、老年学校、居委活动室的功能,形成针对社区老年人的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开展助医服务。社区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20%。

⑶再就业工作。强化促进就业政府责任体系,完善促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采取灵活多样就业援助措施,拓宽安置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实现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00%的安置率。建立完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创办非正规就业创业园区和创业服务中心,解决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经营场所瓶颈,促进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之内。

5、依法自治:

⑴公众参与。加强街道的质询会、听证会、居民列席主任办公会、**听证会等公众参与载体建设,以制度来推进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建立政风、行风评议的长效化运行机制,对评议标准进行量化,公开发布评议结果,加强不定期巡访,使职能部门的工作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⑵居委会建设。推进居委会直选,2006年居民直接选举形式的居委数达到或超过50%,2009年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建立“一站多居”模式,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提高社区的民主自治程度。

⑶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进一步规范辖区内的社团管理,组建街道社团服务中心,推动社区公益性、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发展各类社区讲师团,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促进社区法律、教育、管理资源为社区服务。

6、精神文明建设:

⑴文明创建。根据《上海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规定》的新标准,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示范标志区域、文明单位的创建长效管理。全面落实《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和《徐汇区2004—2007年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以市文明委开展的“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的文明出行、文明用厕、文明游园、文明乘车四大主题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以立足社区、走向公共区域的创建为新途径,组织和发动社区单位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至2010年,有90%的居民小区创建成文明小区,环线内文明小区实现全覆盖,其中市级占整个文明小区的40%,推进各种特色小区的创建。大木桥路继续争创市级文明示范街。扩大文明单位的创建范围,街道敬老院、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创建成市文明单位。

⑵社区教育。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实体化建设,将社区学校打造成终身教育场所,包括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加大与南洋中学初级中学、南洋中学、上海市社科院实验小学的合作力度,形成“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格局。加强社区学校的老年、法制、人口、妇女、文体与科普、党校、卫生等条线分校和居委分校的指导,使得社区居民可以就近学习,构建“总校-分校-居民分校-居民家庭”的教育网络。

⑶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推进家庭健康档案建设,基本完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调查和建档工作。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和健康群体的综合干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⑷文化体育。利用科普文化周、暑期等重要节点,组织社区文体团队、居民区、驻区单位,开展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等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