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6-10-21 浏览量:13

区政府各委、局、办,各街道办事处:

  《黄浦区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20日


黄浦区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

“质量是上海的生命”。质量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品质和形象的象征。为有效提升区域宏观质量水平,更好地服务黄浦区打造“四个标杆”、实现“四个前列”,依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质量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质量工作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围绕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断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努力拓展质量工作领域,持续提升质量工作效能,有效普及质量理念,较好地完成了《黄浦区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主要指标,全区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质量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进一步显现。

——全区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结合区划调整,黄浦区在原有质量兴区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调整成立了黄浦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进一步加强了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编制质量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年度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各部门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区人大、区政协加强质量工作的监督、指导,社会各界关注质量发展、参与质量建设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实施“质量强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质量创新不断深入。设立黄浦区区长质量奖、出台《黄浦区品牌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和《黄浦区标准化推进奖励(资助)操作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支持、促进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构建了覆盖“以质取胜、品牌发展、标准引领”三大战略的政策体系。建立政府专项奖励基金,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性改造,探索政府资金保障公共安全的新模式。开展“老字号”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活动,推进重点产(商)品质量整治工程,探索以质量发展的思维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新途径。组织质量理念宣贯,成功创建2个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把质量教育有效纳入市民终身教育范畴,探索了全民参与的终身质量教育新模式。

——质量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二五”末,全区重点产(商)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1.3%,国家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食品和药品监管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有效衔接,全程覆盖;商业服务文明总指数稳定在80以上,并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1.1%,较“十二五”初期有所提升,全区无工程质量事故。全市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显示,黄浦区质量安全从“产(商)品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三大领域,进一步延伸到工程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等领域,质量安全监管覆盖面得到扩展,抽查合格率稳步提升,公众满意度测评逐年增高,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全区质量安全的基础不断夯实。

——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5年,全区有中华老字号96项,全国驰名商标26件,上海市著名商标141件,上海名牌88项,品牌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竞争力有新的增强。有1家商贸企业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组织提名奖,6个品牌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5家(位)组织(个人)获上海市政府质量奖,18家组织获上海名牌20年“辉煌之星”。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获建筑工程鲁班奖2项,白玉兰奖14项,市优质结构工程奖23项,市优质结构安装奖4项,绿色施工奖4项。质量认证广泛开展,全区671家组织获得各类体系认证证书882张,范围覆盖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环境等各个方面。成功推进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试点卓越绩效管理,把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领域拓展,助推《上海市医疗保健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出台,为全市医疗卫生行业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提高质量效能,提供了共享的工具和平台。以行政审批标准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标准体系、服务标准化试点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等行业标准化示范试点成果不断显现,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南京路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开展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有效促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标准化工作逐步向节能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楼宇分项计量试点和能源计量试点、商品包装物减量等项工作,突破节能减排管理瓶颈,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黄浦区的质量发展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工作对现代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可进一步加强。黄浦区是服务经济大区,第三产业区级税收占比超过95%,现代服务业区级税收占比超70%。“十二五”期间,黄浦区对传统优势服务业的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深化,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新兴服务业态的质量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满足区域发展要求。

——质量工作对区域重点产业基础性的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黄浦区老字号品牌企业资源丰富,新兴企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少数企业对质量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质量工作服务、保障效能不明显,质量建设的投入与产出处于低位水平的情况。质量工作如何进一步提升对区域品牌企业、新兴业态的服务效能,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质量工作对城区安全的管理和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未来五年,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引领区和宜商宜居的精品城区对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黄浦区在公共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各种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较多,质量工作保障城区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三五”质量发展环境

(一)从全国范围来看,“质量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落实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未来五年,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进入后半程和验收期,质量强国战略将进入新的更高的历史阶段,质量发展迎来全新的机遇期,质量将在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战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浦区应主动对接质量强国战略,以质量强区为统揽、适应供给侧改革新形势、新要求,丰富质量发展内涵,创新质量发展方式,实现质量发展新突破。

(二)从全市范围来看,上海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把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是上海质量发展目标,上海质量、上海制造、上海品牌、上海认证,将为上海市质量工作带来新的推动力。黄浦区作为上海核心区、应主动适应全市质量发展新形势,将质量、技术作为促进发展方式创新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把质量、品牌作为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质量、安全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

(三)从黄浦自身来看,打造“四个标杆”,实现“四个前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黄浦区的新任务,全区致力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服务区,要求质量工作必须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功能和发展品质等诸多方面发挥综合效能,努力拓展更为广阔的质量空间。

     三、“十三五”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服务黄浦区打造“四个标杆”“四个前列”为宗旨,以质量强区为统领,通过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发展和标准引领战略,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功能和发展品质。

    (二)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黄浦区质量发展将努力实现“四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一是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为重点的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为持续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以品牌经济为标志的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三是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为城区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以“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为特征的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升,为质量发展营造社会氛围。

“十三五”黄浦区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规划主要指标

十三五目标

1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92%以上(含)

2

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

每10万人5例以下(含)[1]

3

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率

稳中有降

4

公众消费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知晓度

85分以上(含)

5

全市政府质量工作评价结果

力求A等

6

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名牌数量

中心城区领先

7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组织

100家以上[2]

8

参与主导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10项以上

9

主要旅游景区[3]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规范实施

10

黄浦区商业系统社会公众满意评价

85分以上(含)

11

新建建筑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100%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四、“十三五”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进质量强区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质量整体水平

完善黄浦区大质量工作机制,实现三个纳入:质量发展规划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质量工作纳入区人大、区政协、监察部门监督范围;主要质量指标纳入对街道综合考核体系。强化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落实议事规则各项制度规定。

探索具有黄浦特色的质量管理体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强区、质量兴企”活动,形成“资源共通、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质量社会共治格局。

对标国家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强质量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以迎接全市政府质量工作评价为指针,全面落实各项评价指标,力争考核成绩位于中心城区前列。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努力探索黄浦质量发展新模式。

    (二)持续推进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综合实力

加强质量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黄浦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奖励制度,周密组织黄浦区区长质量奖评审活动,展现黄浦特色、发挥黄浦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黄浦区企业建立和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追求和实现卓越的经营绩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广中国质量奖、上海市政府质量奖、黄浦区区长质量奖等质量标杆的成功经验、成果和方法,鼓励组织和个人贯彻“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组织黄浦区总部型企业、科创型企业、高端服务业企业等开展卓越绩效训练营、卓越绩效沙龙等活动。通过努力,全区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每年增加10家以上。至2020年,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总数达100家以上,培养卓越绩效自评师100名,构建一支政府质量奖申报梯队,积极推荐申报中国质量奖和上海市政府质量奖,力争各级质量奖的获奖组织(个人)累计达到20家(次)以上。

构建推动企业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和资源共享渠道,服务多种类型企业协调发展。把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为黄浦区各类型企业提供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技术公关、标准建设、品牌创建等全方位服务,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转移,建立创客平台全覆盖的标准公益服务点。推动检验检测共享平台建设,加强与产业聚集地区公共检验检测技术平台的合作,提高对科创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检测的便利化服务能力,推动科创型企业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良性循环。

   (三)持续推进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品牌品质

围绕黄浦区“6+5+X”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努力在法律、人力资源、会计、审计等高端服务业和科创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黄浦特色的上海市和全国知名品牌。积极培育“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创造”等区域品牌,努力创建上海市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到2020年,力争培育1至2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2至3个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区,3至5项园区服务品牌。至2020年,努力实现上海名牌数量达到100项左右,上海著名商标数量达到150项。

优化重点领域品牌品质。积极推动“上海品质”自愿性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落实自主品牌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上海名牌、著名商标、老字号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开展质量改进;完善金融服务、商贸流通、专业服务、休闲旅游等领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力争黄浦区商业系统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达85分以上。品牌对黄浦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四)持续推进标准引领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标准影响力

落实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政策,优化标准化创新环境,鼓励黄浦区各类组织积极参与主导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至2020年,力争区域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达到10家次以上;推进社会团体标准制修订,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黄浦特色的社会团体标准。

鼓励企业制订并实施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强化企业质量自我承诺制度,建立并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主要质量指标信息公开制度,将企业标准信息纳入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动企业提升标准水平。

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工程。以提升一家企业、规范一个行业、促进一个产业为目标,在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开展标准示范试点活动,总结试点经验,推广试点成果,探索黄浦模式。至2020年,力争有3至5项国家级项目通过验收。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创建数量位于中心城区前列。实现外滩、田子坊等主要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规范化。

   (五)持续推进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区域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质量问题监测、核查、处置体系。依托黄浦城区综合管理系统和黄浦区企业综合监管系统,建立事前质量信息监测体系,广泛并快速发现质量问题;建立事中质量问题核查体系,通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企业监督检查、产(商)品和服务监督抽查等提高监管效率,有针对性的开展问题调查、核实与评估;建立事后质量问题处置体系,通过质量问题分析改进、质量专项整治、缺陷产品召回、行政执法处罚等,依法依规处理质量问题。

建立健全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食品监管工作体系。强化与街道、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开展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行为整治,积极主动参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城区创建。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设备设施建设,提高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确保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控制在每10万人5例以下(含)。

充分发挥区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推动建立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综合治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试点电梯维保无纸化监管,推进物联网电梯远程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试点,开发黄浦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PP,搭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监管、维保信息化平台;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和居民反映强烈、故障频次较高的老旧住宅电梯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通过政府补贴完成100台老旧住宅电梯安全性改造;尝试通过购买服务,借助第三方技术力量,试点推动小锅炉替换工作,降低安全隐患。

   (六)持续推进质量理念宣传,进一步营造区域社会质量氛围

开展黄浦区质量口号征集、推广活动,提炼、形成黄浦质量精神,凝聚质量共识。发挥黄浦区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制度化开展青少年质量教育活动。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建立多层次质量基础教育网络,拓展市民质量教育范围,优化全区质量教育水平。

宣传和推动质量共治,强化质量文化建设。组织好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质量月等主题活动,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群众质量活动,激发群众在质量提升方面的推动作用,积极营造“人人参与质量建设,人人享受质量成果”的社会氛围,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

    五、“十三五”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平台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工作部门的资源调控能力,增进各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资源互通共享。促进管理部门信息整合,应对和解决社会的一体化质量需求,提高质量监管效能、服务区域质量发展。

   (二)优化政策保障

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市专业技术机构签订、落实全面合作协议,积极争取政策、技术、服务支持,为黄浦区质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在产业、科技、金融、财税、环境、人才等方面加强政策协同,形成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构筑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进一步健全质量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做好财政资金与质量发展工作的合理衔接,保障质量奖励、质量教育宣传、质量示范试点等工作开展。在产业、科技、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等专项资金中加大对质量提升、质量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质量发展事业,建立全社会广泛的、多层次的质量创新资源合作体制机制。

   (三)开展质量评估

制定相应的质量发展评估标准,把质量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落实奖惩措施,督促和检查相关质量工作执行情况,对质量工作实施加强指导,保持与区域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建立规划的动态调整和阶段评价、期末验收机制,提高质量发展监测和调控水平。

   (四)提升质量信息化应用能力

强化监管数据整合,应对大数据等技术变革带来的质量发展新要求。运用“互联网+监管”思维,结合多方数据资源,加强对质量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置能力的建设,建立多部门质量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完善质量信用记录,及时发现系统性问题,使“数据”成为监管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1] 根据《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制定。十二五时期,黄浦区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为0。

[2] 十二五时期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组织约60家。

[3] 主要旅游景区包括: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田子坊、豫园等城市旅游地标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