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6-08-08 浏览量:16

区政府各委、局、办,各街道办事处:

  《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8日


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上海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面对新阶段、新形势,黄浦必须积极迎接新挑战、主动把握新机遇,对标国际一流,对接国家战略,加快创新创造、加大潜力释放、加强深度融合,率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版,加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功能及文化创意品牌,继续引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发展,为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探索新思路、凝聚新动力。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成效

1.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贡献突出

文化创意产业在黄浦区呈持续蓬勃发展态势,稳居黄浦现代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之列。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及资产总额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区级税收占比保持稳定,继续保持在全市范围内的领先优势。目前,全区有文化创意企业4000余家,主要集中在创意设计、广告会展、网络信息和文化艺术等领域。2015年,区文化创意产业总营业收入400多亿元,税收达到54.3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10.8%。

2.主导行业优势突出,潜力领域快速增长

一是传统优势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创意设计行业、咨询业等优质企业集聚,税收和增加值均占文化创意产业的40%左右;文化演艺业和出版业市场规模占全市半壁以上。二是新产业、新技术发展态势良好。文化内容消费增长较快,会议及展览服务增长178.3%,广播电影增长178.5%(其中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增长202.74%)、娱乐业增长188.1%(其中文化娱乐经纪人领域增长121.15%);电影和影视节目发行企业、文化艺术经纪代理企业开始汇聚,与“互联网+”结合产业稳步增长,其中数字内容服务企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快速集聚。

3.龙头品牌企业集聚,主体能级不断提升

集聚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领袖级龙头型企业和新兴业态主体。咨询业领域如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世界知名专业咨询机构埃森哲和麦肯锡,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如国内顶级的华东电力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等,创意设计领域如洛可可、红双喜等,广告会展领域如凯帝珂、盛世长城等,网络信息业领域如营业收入过亿的电信工程、电信科技发展等,文化艺术领域如国内知名的世纪出版股份、人民出版社等,均已集聚黄浦。“立鼎”、“米粒”为代表的影视制作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始在黄浦涌现。

4.重点区域功能凸显,特色品牌整合强化

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区域发展进入新阶段,逐步发挥区域性功能提升和辐射带动效应,园区数量和品质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区现有文化创意园区20个,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其中14个园区获得市级以上授牌。园区入驻企业逾500家,汇聚70余家文化创意行业领军企业。入驻企业税收落地率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单位面积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增长约12%。重点区域品牌特色凸显,江南智造成为上海首个“一区多园”创意产业集聚区;环人民广场正打造成演艺活力集聚区;豫园正在建设形成上海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世博浦西园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博览商务区已初具规模。此外,8号桥、田子坊、老码头、宏慧·盟智园等园区也形成了以创意设计、商旅文结合、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为主要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黄浦文化创意产业在取得较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和困难。一是空间资源有限。黄浦作为中心城区,房租等商务成本较高,新的文化创意园区改造发展的空间有限,不利于文化创意资源进一步集聚。二是文化资源释放不够。对于黄浦长期积淀形成的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石库门文化和老城厢文化挖掘不够,转化利用的潜力还有待加强。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尚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溢出效应。四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在政府服务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尚有大量工作亟需有序推进。

二、“十三五”发展背景

(一)我国文化产业和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黄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已明确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地位在国家层面上不断提升,“十三五”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一是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领域市场化发展,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文化领域开放力度将不断加大,文化服务业开放领域不断扩展,外资准入门槛和股比限制逐步放宽,对外文化贸易加快发展,文化贸易更趋便利化,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迅速拓展。二是国家深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鼓励发展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产业服务新能级。对此,黄浦区要积极争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先行先试,拓展黄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空间、增强新动力、提升新能级。

(二)上海加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为黄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上海正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开放为重要契机,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集聚国际文化创意优质资源,加快接轨国际文化创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文化创意功能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内涵,也是创新创业活动高度集聚的领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领域和主战场。黄浦区是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也是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要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内容创新、融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三)黄浦建设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对黄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黄浦区确立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战略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基本框架。黄浦现已初步具备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文化特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外滩、豫园、新天地、思南公馆等一批“城市名片”以及人民广场、世博滨江等市级文化集聚区,文化硬件设施达到国内顶级、国际先进水平,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成果显著。实现战略目标对文化创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需黄浦进一步提升文化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强化文化资源开发理念、模式和资本运用,放大产业规模、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提升文化内容丰富度。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充分传承、演绎、发展黄浦的海派文化底蕴,着力培育和打造品质高雅、创意多元、人文深厚的产业发展环境,注重与其他支柱产业和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产城融合,切实将黄浦打造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志性区域。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

(一)发展主线

按照黄浦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最具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功能强化、品牌引领”主线,为黄浦区率先实现服务经济主导结构下的转型升级、率先探索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形成重要支撑。改革创新是体制机制释放活力和空间的必由之路,能够有效拓展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开放融合是指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向创意社区、创意城区拓展延伸。功能强化则可以通过塑造功能,提升城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创意功能。品牌引领将在全市率先形成企业主体品牌、创意园区品牌、创意活动品牌、创意产品品牌等,并进行品牌和服务输出。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强化先发优势,在新的竞争格局当中进一步挖掘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深度融合和促进转化相结合、释放潜力和提升能级相结合、打造平台和塑造品牌相结合、市场推动和营造环境相结合。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要成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要成为黄浦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支撑,要成为黄浦区现代服务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全面融入黄浦区“一轴四组团”功能和空间格局。

顺应文化创意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和新开放格局,基于黄浦区文化创意业基础优势,至“十三五”期末,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快推进创意2.0领域发展,实现重点领域突出、产业能级提升、园区特色显著、品牌影响扩大、优势企业集聚,推动黄浦建设高端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努力将黄浦建成国际设计之都、时尚之都核心功能区。

2.具体目标和主要标志

——总量规模。保持文化创意产业增长速度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增速相当,力争“十三五”期末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12%。建设8-10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品牌园区、优秀园区;培育2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5—7个税收亿元园区;完成江南智造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工信部区域品牌建设,使黄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贡献力、影响力、创新力在全市范围内继续保持优势。咨询业、创意设计、广告业等重点优势领域进一步强化;文化艺术、创意创新等外部性强、潜力大的领域扩大提升;新媒体、影视制作、移动互联等新兴领域加快成长。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充分,附加值显著提升。

——企业主体。集聚一批带动性强、潜力大、品牌影响力大的领袖级龙头企业;构建活跃度高、创新创意能力强的文化企业群落;围绕培育创新创意产业链,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创意服务的专业型企业和营造创意氛围的时尚型企业等。

——空间布局。重点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塑造强化园区功能和特色,提升园区品质、内涵和能级,推动园区之间功能联动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园区的溢出渗入效应,推动创意园区向创意街区、创意社区拓展延伸,形成三区联动发展新格局。

——创意品牌。形成若干企业主体品牌、产业园区品牌、创意活动品牌、创意产品品牌,打造创意2.0产业品牌集聚地,不断提升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综合环境。重点是打造更好的服务环境,实现政府、社会各方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形成无线全域覆盖、智慧应用领先、信息资讯汇聚的智慧城区环境;形成创新活力突出、开放包容融合、创意元素渗透的氛围环境;形成知识产权环境优化、文化金融创新服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周全的制度环境。

四、“十三五”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完善区域功能布局

进一步完善“4+N”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区均衡发展,充分凸显城市更新、知识溢出、协同创新等区域功能。

1.江南智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江南智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充分把握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工信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地区和示范区域的有利契机,明确以建设“上海创意设计引领地,上海创意城市实践区”为目标,打造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一是集聚新业态模式,大力吸引创新主体。在出版、广告、艺术品、设计等传统文化创意领域,重点引进有影响力、有效益的龙头型、总部型企业,更为注重当前效益;在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创意服务等文化创意新兴领域,重点是与消费升级有关的文化创意内容提供商,着力引进成长期的潜力企业,注重未来的成长。同时,要关注、培育、引进依托信息技术、移动互联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平台类企业以及文化创意与金融、商贸、专业服务、休闲旅游等黄浦优势产业相互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企业”。二是强化创意策源功能,加强成果交易转化。加大集聚创意人才、创意企业的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意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成为辐射全市的核心驱动源。三是打造功能性平台,形成全市引领优势。推动市场主体打造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平台、创意设计教育培训平台以及产业链整合平台、时尚产业柔性供应链平台等行业领域专业平台,争取成为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功能性平台。四是深化溢出效应,全面打造创意街区。进一步加强以局门路沿线为重点的创意街区建设,推动街区环境提升、功能完善、业态调整,打造上海市第一条创意设计街区和特色创意展示走廊。

2.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

按照“要素集聚、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区域演艺设施品牌化、集群化优势,坚持市区联动、区域协同,全力打造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地、国际戏剧的展示交流地、原创剧目的孵化展演地、演艺跨界融合的示范引领地,整体营造“演艺在黄浦”的良好氛围,努力成为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主力军,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引领区。一是整体构筑演艺活力中心、外滩集群、创意码头集群、浦西世博集群、新天地集群、复兴路集群“一中心、五集群”的演艺发展新格局。切实发挥活力中心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和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叠加效应,充分挖掘五大集群的区位、人流、产业和品牌优势,增强演艺资源的串联集聚和辐射共享,形成错位共融、互促共赢的发展态势。重点建设“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等项目,存续大世界品牌,将大世界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传承平台和“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集聚高地。二是全力打造最“高”剧场密度、最“新”运作机制、最“优”服务环境的演艺活力区。最“高”剧场密度,即通过新建改建、功能拓展等,力争活力区和活力中心正常运营剧场数量逐步增加,加快密度提升。最“新”运作模式,即运用“文化+”,推进区域内文化演艺与商业、旅游、科创、金融、教育的创新融合,引导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市场力量,引进、培育演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服务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合作和运营模式,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外演艺发展的风向标。最“优”服务环境,即优化区域演艺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出服务清单,为国内外演艺机构和人士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建设传统戏曲展示中心、舞台艺术排练中心等,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扶持原创精品提供排演空间和配套服务。

3.豫园上海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

充分发挥豫园上海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国家级要素市场、知名黄金珠宝品牌集聚优势,建成国际级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一是加快推进标志性功能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豫园地区黄金珠宝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集聚度优势,挖掘黄金珠宝产品的工艺精华和潜在优势,建设中国黄金珠宝饰品行业创意设计研发基地、展示发布平台、检测中心、交易中心,全面提升黄金饰品附加值。二是大力集聚相关要素资源。充分发挥钻石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国家级平台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支持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建设,集聚黄金珠宝创意设计、检测鉴定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加快引进国内外黄金珠宝行业知名品牌总部和旗舰店。三是切实加强黄金珠宝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提升产品设计水准,积极开发新工艺,加强外观、结构和功能设计,引领时尚潮流,提升文化内涵。

4.世博浦西园区文化博览商务区

将世博浦西园区打造成为国内外影响力品牌集聚、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完善、创意设计和文化博览功能突出,同时兼具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国际级文化博览创意街区。一是协调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在与世博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构建联席会议制度,在场馆后续利用功能定位、政策支持、企业引进、配套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力争错位互补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形态和功能建设。推进原有世博场馆改造和二期南北楼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低碳绿色生态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集聚创意设计、文化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平台型、功能性、高能级主体入驻。引进培育知名创意类、设计类企业,优化展览、秀场、论坛等设施配套,完善文化博览商务功能。三是加强与市级设施资源的联动。依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等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充分打造一批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建设集创意设计、城市论坛、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24小时滨江活力街区。

5.N园区

对于其他区域,要以文化创意园区为基点,继续创筑品牌、凸显个性、互补发展。一是推动园区专业品牌建设。推进其他文化创意园区向品牌化、专业化、服务化发展。支持园区内部自我完善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强化园区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市场定位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鼓励文化创意园区结合自身特色提供“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载体。二是科学引导企业分类集聚。在各园区逐步引进、置换、巩固、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知识型、头脑型企业,并实行分类集聚,形成覆盖全区、有序布局的文化创意园区网络,从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和文化氛围的重塑。三是完善园区基础环境。合理规划和建设园区周边区域的市政、商业等布局,构建独具各园区人文特色的文化和创意环境。大力建设智慧城区、低碳城区,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应用便捷、资讯集聚、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园区环境。四是促进新建园区形成特色。充分利用区内老大楼、老厂房等既有历史风貌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众创空间,培育发展创新创业企业。加快新建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与改造,促其发展成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新亮点,对原有园区形成较好的互补、推动格局,并为未来增长积聚后劲。

(二)推进重点产业发展与融合

1.提升发展设计类重点产业

主要包括创意设计业、咨询业和广告设计业,即已形成明显的优势主导地位,未来仍需升级拓展、强化功能塑造和引领的产业。创意设计业要依托原有文化创意优势,发展传统创意设计,以创意2.0引领全市创意设计的新潮流和新方向。其中,时尚设计重点聚焦时尚服饰设计、美容用品设计、黄金珠宝首饰设计、时尚用品设计等领域,构建时尚设计策源功能,并不断拓展时尚展示传播、时尚消费服务功能。建筑设计要引领建筑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潮流、新技术,拓展前端的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服务以及后端的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业务。工业设计要加强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等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广告设计业要不断提升创意策划、媒介投放、效果评估、产品展示等关键环节发展水平,延伸拓展市场研究、战略规划、品牌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一揽子服务,大力发展网络广告、移动媒体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等新型业态。咨询业要进一步强化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提升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等领域,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咨询、信用服务咨询、创业咨询、信息化服务咨询等新兴增长领域。

2.深化发展文化类重点产业

主要包括文化演艺、文化体验消费、文化交易和文化金融等领域,为黄浦区资源优势禀赋基础良好,未来需要深化潜力释放的领域。文化演艺业重点依托环人民广场文化演艺集聚区,集聚策划公司、演艺团体、经纪代理、中介机构等,构建市区联盟机制,加强与市属院团等文化机构的合作,培育发展演出策划、创作、演出经纪、传播及演出消费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共同培育文化演艺市场。积极承办国际级文体交流活动,扩大上海国际马拉松大赛、新年倒计时、国际体育舞蹈大赛等国际性文体活动的影响力,集聚人气和提升影响力。文化体验消费重点聚焦海派文化、城市历史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体验化、可消费化。充分挖掘外滩源、田子坊和新天地等海派文化集萃区域的内涵,提升其文化吸引力和体验度,积极打造海派文化体验区;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动传统经典和老字号产品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创意产品;积极探索历史建筑和风貌区域保护性开发利用新机制,大力推进160街坊(福州路市政府老大楼)、179街坊(中央商场)、十六铺水岸以及思南路西块等老建筑的保护性开发,提炼经典文化品牌符号精髓。文化金融要实现由“资源形态”向“资产产业形态”的转化,尝试构建文化类无形资产流转评估体系,为金融业产品创新创造条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使政、银、企融资对接中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培育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新领域

一是培育发展数字内容领域。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信息、网络文学、互联网原创影视制作与传播、移动互联新媒体、建筑设计的等行业领域的网络平台以及3D打印等新兴文化业态等。对创新型文化创意企业选取有代表性和有发展潜力的进行护苗计划。二是加快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三是加快文化主体数字化改造。推动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细分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延伸发展拓展领域。大力发展创意链条延伸拓展领域,包括创意成果、时尚产品及创意设计的展示、传媒发布、推广、交易、时尚秀场等。

4.有力推动多元融合

一是加快产业融合。加强与传统商贸业深度融合。以提升附加值为导向,推动商业从商品营销向服务营销、从商品购买向综合体验、从商品消费向文化消费转型。加强与时尚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创意设计领域发展空间,提升时尚设计创新能力。加强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咨询、信息资讯、科技传媒等科技文化跨界融合领域加快发展。加强与金融深度融合。依托黄浦区领先的金融功能优势,在全市率先探索试点文化创意产业资本化运作,加快推动文化和创意投资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贷款、信托保险以及金融传媒资讯等集聚发展。二是强化产城融合。落实黄浦城区软规划、复合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的“规划与定位同步原则”,以实现产城再融合,切实推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实现文化创意与城区建设的互补推动、相辅相成。发挥溢出效应,实现园区、街区、社区等“三区”联动。延伸创意氛围,推动商区转型,力争在成熟商业街区逐步建成“商、旅、文、创”共生共融形态。

(三)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完善产业政策环境

一是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政策、服务业引导资金政策、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企业申报各类创新项目,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加强对项目的全程监管,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切实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投入。二是着力化解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题。深化与银行的战略合作,通过建立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政策机制,降低黄浦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利率,缩短放贷审批时间,放宽信用审批要求,扩大贷款授信额度,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三是引入各类风险投资资金。探索与股权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发挥资本的发现和支持功能,扶持文化创意初创期企业、小微企业、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四是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上市。鼓励文化创意企业收购、兼并、托管、资产置换等资本运作,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训和辅导,组织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进行对接,推动文化创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进行直接融资。

2.完善市场综合环境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探索建立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统一的监管和执法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援助机制,依法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争取先行先试,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完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完善市场诚信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企业信用核查机制,试点开展事先告知承诺、事中分类评估、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信息全过程管理,加强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对接,积极推进信用信息的记录、共享和公开。

3.完善政府服务环境

一是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设立门槛,完善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环境,提升企业开办、业务经营、融资、退出等全生命周期便利化程度。二是健全文化创意企业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倾向于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人力资本、创意内容、行业地位等无形价值上,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涵盖资金、人才、市场、版权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三是加强产业发展基础保障服务。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完善部门数据共享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重点行业的统计评价监测工作。对产业发展形势和特点的跟踪和研究,健全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人才数据库和企业数据中心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加强对关键人才、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动态跟踪服务。

4.完善人力资源环境

一是促进人才引进。建立文化创意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深化探索通过专业机构发现人才机制,加强综合环境建设,提升人文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强化人才培育。研究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政府、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的人才继续教育投入体制,促进科研合作,提高潜在人才的发现能力与成才比例。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文化创意优秀人才激励培养措施,通过给予个人、企业以专项补贴或奖励等方式,推动实施人才股权激励,以人才发展推动黄浦文化创意发展。四是提升人才服务。落实政策,尽力为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解决居住、子女教育、文体、医保等方面需求提供便利。想方设法筹措人才公寓,提高管理效率,研究持续供应机制,把好事做好。

附件: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情况表


附件:

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情况表

序号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及建设目标

1

建设江南智造

文化创意

产业集聚区

文化创意功能性平台

打造全市领先的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平台、创意设计教育培训平台以及产业链整合平台、时尚产业柔性供应链平台

2

局门路创意设计街区

加快建设以局门路沿线为重点的创意街区,打造上海市第一条创意设计街区和特色创意展示走廊

3

建设环人民广场

演艺活力区

“一中心、五集群”

演艺布局

构筑形成演艺活力中心、外滩集群、创意码头集群、浦西世博集群、新天地集群、复兴路集群的新格局

4

最“高”剧场密度

演艺活力区

正常运营剧场数量达到40家左右,其中活力中心正常运营剧场数量接近20家,密度达到近13个/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5

最“优”服务环境

演艺活力区

建设传统戏曲展示中心、舞台艺术排练中心等,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扶持原创精品提供排演空间和配套服务

6

“上海大世界传艺

中心”建设项目

存续大世界品牌,将大世界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传承平台和“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集聚高地

序号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及建设目标

7

建设豫园上海黄金

珠宝商贸功能区

黄金珠宝

标志性功能性项目

建设中国黄金珠宝饰品行业创意设计研发基地、展示发布平台、检测中心、交易中心

8

黄金珠宝行业

要素资源集聚

支持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建设,集聚黄金珠宝创意设计、检测鉴定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加快引进国内外黄金珠宝行业知名品牌总部和旗舰店

9

建设世博浦西园区

文化博览商务区

城市最佳实践区

形态和功能建设

推进原有世博场馆改造和二期南北楼的建设,集聚创意设计、文化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平台型、功能性、高能级主体入驻

9

建设其他

文化创意园区

文化创意新园区

充分利用区内老大楼、老厂房等既有历史风貌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众创空间,加快新建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与改造

10

发展文化

体验消费

历史建筑和风貌区域保护性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160街坊(福州路市政府老大楼)、179街坊(中央商场)、十六铺水岸以及思南路西块等老建筑的保护性开发

11

完善政府

服务环境

产业发展基础

数据保障服务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人才数据库和企业数据中心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加强对关键人才、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动态跟踪服务

12

完善人力

资源环境

文化创意

领军人才引进

建立文化创意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