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06-04-28 浏览量:12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旅游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在“四个中心”建设和2010年世博会举办的进程中,上海将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这给旅游业深化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和传播上海城市形象、优化上海城市功能、建设国际化旅游大都市带来了突破性的机遇。“十一五”期间,黄浦旅游业要抓紧落实《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利用优越区位条件、丰厚历史资源,加速构建大都市核心旅游区,特拟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一、“十五”回顾和发展背景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黄浦区坚持商旅文联动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五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发展,旅游业集聚度不断提高,知名企业先后入驻,都市旅游品牌产品日趋成熟,区域内外的协作不断加强,产业的总体实力得到增强,行业管理与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黄浦已成为上海都市旅游中心区的核心,旅游业已成为黄浦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旅**业实力实现新突破

十五期间,黄浦区利用自身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抓好区内旅游产业的培育工作,壮大旅游企业的实力。截止2005年底,我区已有国内旅行社99家,名列全市之首,有星级宾馆31家(其中一星1 家,二星13家,三星9家,四星5家,五星3家)。2005年旅行社组织出游135.9万人次,接待116.9万人次。2005年旅游业完成旅游总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税收9422万元,同比增长27.8%。同时,旅游和商业、文化产业紧密联手,形成了客流、商品、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特别是通过大力营造春节、“五一”、“十一”三大黄金周的节日氛围,以节造势,以节聚客,推动了区域旅游消费和商业文娱业营收的显著增长。

    2、旅游景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十五”期间,旅游景区在管理、质量等级、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多风格的旅游精华景点体系,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历史与现代并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了海内外公认的知名度。旅游资源集中成特色鲜明的四大主要景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行政文化旅游区,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博物馆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以南京路为中心的购物休闲旅游区,万商云集、名店林立,成为游客休闲购物、体验现代都市风情的绝佳去处;以外滩为代表的经典建筑风光旅游区,体现了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以豫园花园、豫园商城、城隍庙为代表的老城厢民俗文化旅游购物区,民族风情浓郁、建筑风格独特。此外还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旅游指示、无障碍设施等服务体系,通过团队大巴路泊点设置和停车诱导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旅游的可进入性。

3、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

黄浦区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对市场的适应力逐渐增强。节庆活动中重大活动品牌凸显,形成了地域上南北呼应、时序上张弛有度的节庆活动方式,培育出以南京路“开幕大狂欢”为代表的上海旅游节黄浦系列活动、豫园商城的“豫园中国日(节)”、“中外轿车文化展”等上海都市旅游活动的知名品牌。我区旅游业响应市、区号召,抓住上海都市旅游出现的新机遇,结合黄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情,充分发挥地处中心城区、旅游配套齐全、旅游企业强大的优势,重点开展旅游会展市场的拓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旅游管理部门支持区内旅游企业进行市场开发,针对目标市场不断推出“夕阳红”老年之旅、“兰色海洋”海钓之旅等特色产品;响应国家号召,开发三山会馆等区内革命遗址、遗迹,组织红色旅游线路。

4、旅**业管理逐步强化

旅游管理部门从长远出发,营造良好的政策与规划环境。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之内,放开市场准入,在严格审批程序、增加透明度,在依法审批、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发展不同所有制和规模的企业,实现了申请企业100%通过或改进后审批通过,大力培育了旅游市场。进一步加强对旅**业的政策支持,筹设了“黄浦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开展全区性的旅游规划、调研等活动。通过旅**政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上海市旅游条例》等法规,严格把好旅游质量关,强化对旅行社的年检、星级饭店的年度复核和“黄金周”检查等基本手段。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开展“优质服务月”等重点活动,使旅**业的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5、商旅文间联动成果初现

十五期间黄浦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实施商旅文结合战略,推进了三大产业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三业联动,繁荣假日经济,拉动春节、“五一”、“十一”等市场消费;加快推进新世界、一百、豫园商城等商业结构调整,增加世纪广场等旅游休闲设施;“一业特强”的旅游纪念品产业初具规模,商旅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业整体能级不断提升,形成独具特色的领先优势。

6、产业宣传手段不断创新

旅游局以宣传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抓手,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打造全方位的旅游宣传网络。如:引进了360度看黄浦的新技术,建设“大上海之旅”旅游网站;自筹资金发行《上海旅游休闲》;发行《外滩》、《豫园》等自助游手册;积极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等重要宣传活动;致力于构建长三角旅游协作网络,并与全国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开展友好合作。通过宣传,在立足黄浦、服务全国的同时,将“黄浦牌”打到外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为旅游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二)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黄浦旅游业面临着良好的产业发展背景,也有优越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不足。

1、旅游业发展面临三大产业机遇

(1)宏观经济背景有利于旅游业产业崛起。世界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向纵深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带动了商品流、信息流与客流,有利于促进旅游发展;国内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要求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旅游这一第三产业中的成长性行业的发展,不仅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也是对于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等理念的实践。

(2)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带动旅游业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主要产业模式之一。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中国将向世界旅游强国飞跃,必将由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海正在打造一个现代服务业社会,旅游产业已成为上海市国际服务贸易中心的创汇大户,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都市型产业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3)新的产业机遇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大空间。“十一五”期间,奥运会、世博会将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上海正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有利于旅游业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整合都市旅游资源。此外,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加之黄浦区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旅游合作网络,为黄浦区共同参与国内、国际旅游大市场竞争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

2、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1)加入WTO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酒店业与旅游业将全面开放,将对现有的旅**业结构、旅游管理、旅游组织、旅游人才、旅游市场等方面形成挑战。

(2)同业竞争的挑战。黄浦区区域面积不大,回旋余地小,而周边的卢湾、静安、徐汇也同为都市旅游的中心区,新天地、淮海路、南京西路等商业圈的旅游设施崛起,对黄浦中心区的制高点和垄断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3)新兴技术的挑战。为数不少的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手段,适应不了千百万海内外游客游上海的服务要求。而要实现发展网上旅游的目标,需要时间、技术和资金,这种挑战是旅游产业一场革命性的挑战。

(4)品牌创建的挑战。黄浦区地处上海都市旅游的中心区,已成为全国和世界向往的著名旅游目的地。但从旅游产品来说,还不能向海内外游人提供一个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的名牌、品牌的综合性服务精品,而且旅游效益不高。这是向黄浦区旅游产业在新一轮都市旅游发展中能否继续抢占高地提出了又一严峻的挑战。

3、黄浦旅游业发展具有三大区域优势

(1)优越的区位。黄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核心部位,是上海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区、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上海中心城滨水生活岸线最长的区;是上海交通最便捷、设施最完善的中心地区。区位重要、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交通畅达,为黄浦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2)独特的资源。黄浦区拥有独特的都市型海派经典旅游资源,是上海的发祥地,它既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厢,又有记载160多年上海开埠史的外滩、南京路地区,是全国和世界知名的上海象征地。传统的城市格局,奇特的园林景观,多元的宗教文化现象等,这些都是黄浦区特有的都市型“海派经典”旅游资源。

(3)雄厚的基础。区政府制定的“十五”奋斗目标基本实现,黄浦区围绕建设浓缩申城文明和海派经典文化的旅游文化区等目标,加快发展旅游业等五大产业,大力推进五个功能区建设,旅游业已成为全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十一五”旅游产业的高效发展创造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4、对工作的三点思索

(1)凝聚核心竞争力。“十五”期间,黄浦着力打造黄浦区的旅游吸引物,但资源分散不集中,核心竞争力不强。为此,必须依托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建设,各产业、各部门应将旅游服务功能有机地融合进去,构筑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大旅游服务体系,即核心竞争力。然而,这个体系的构筑需要全区共同努力,这就成为构筑这个现代综合服务体系的难点。

(2)构建“黄金旅游圈”。就黄浦区都市型旅游产品的构建而言,绝不能走单纯建旅游大项目的路子,必须依托都市核心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和城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构建“黄浦黄金旅游圈”,但要充分发挥旅游业整合资源的功能,如组建专线旅游巴士交通等工作,将对区域旅游管理部门提出较大的挑战。

(3)推进商旅文结合。发展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综合的效益,而其重点又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故增加游客的购物消费量,提高消费水平,就成为黄浦区发展旅游产业的集中关注点。中国即将进入后三产支持型经济和现代服务经济时代,它是以娱乐经济和感性消费为特征的新的消费形式,这种消费形式的推动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工作推进与互相协作中要形成有机的、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新需求,存在较大的难题。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新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主动协调,按照“五个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规划未来。抓住“十一五”战略机遇期,加强黄浦都市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形成新的“海派经典”都市旅游精品。通过资源整合开发黄浦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等相关资源,充分发挥产业间的叠加效应,形成黄浦旅游的总体增量;通过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形成旅游产业的制高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方针

贯彻区“十一五”规划对黄浦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黄浦区“经典黄浦”的建设,创新观念,以将黄浦区海派旅游资源开发成“海派经典”的旅游精品为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可持续的黄浦旅游业:

1、综合创新战略。黄浦区要承担以海派文化源头和“海派经典”为主题、整合都市精品的重担,首先必须在战略上展开全面的创新,加快向相对更加注重内涵性、整体性、功能性、区域性、质量性为主要特征的,从增强全区旅游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战略模式转变。

2、区域发展战略。黄浦区不仅要与相关市区、郊区组成具有互补功能的本市专题旅游线,还应跨出市区,与生态环境更好的山区、海岛、农村共同组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区域旅游产品。

3、联动整合战略。打破单兵独进的旅游发展模式,依托并融入一、二、三产和相关文化产业,全力实施区政府提出的“商旅文”结合战略,保持旅游产品“海派经典”特色,并长盛不衰。

4、个性化发展战略。以个性化是旅游产品的生命线,以个性拓展市场,打破旅游产品雷同的瓶颈。突出“海派源头”、“海派经典”这一黄浦区旅游个性。

5、核心竞争力战略。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具有独创性的综合能力,旅游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及时营造和调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优势。

6、现代服务文化战略。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要注意文化战略。现代服务文化,是现代服务业的具体承担者,它是从文化的细微处,不仅有服务意识,还有具体服务任务,使顾客真正满意,争取市场。

7、经济发展战略。把握新一轮市场的主动权,其中最主要是要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文化内涵,和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

8、精品战略。以科学的手段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创新组合新产品,提高以现代服务业为内涵综合的优质服务,如白金五星酒店、经典豪华等。

9、形象战略。突出“海派源”、“经典旅游”的形象战略,营销黄浦,走向市场;采用各种宣传形式,将黄浦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10、效益扩张战略。利用旅游的综合功能,把经济效益扩张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使黄浦区得到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同时,还要使居民从旅游中得到效益、得到旅游的享受、情感的交流,达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为全区“商旅文”结合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三)发展目标

按照区“十一五”规划“加速发展都市旅游业,打造国际水准的‘黄金旅游圈’”的产业方针,以上海都市型旅游产品为目标,深化商旅文结合战略,以抓好功能融入为抓手,适应世博会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导引出一个新的世博旅游市场,把黄浦区建设成为国际、国内著名的独具“中国海派文化源头”国际都市经典旅游区以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代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功能完善、效益突出的都市型中央购物旅游区和旅游经济强区。

黄浦旅游主题定位:海派文化发源地、世纪经典核心区。

黄浦旅游形象特征:时尚与现代;传统怀旧与海纳百川。

 

根据上述要求,“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预测目标为:

旅游业区级税收年均递增10%,2010年宾馆床位达到1.25万张。

 

三、总体布局和开发要点

(一)旅游产业整体布局

“十一五”期间,黄浦区都市型旅游产业的整体布局是“六区、二圈、一港”:

“六区”:南京路步行街时尚消费公共空间,人民广场西藏路一条街都市原点休闲旅游公共空间,老城厢上海民俗文化展演和旅游购物空间,福州路文化旅游公共空间,外滩滨江观光旅游公共空间,世博地区会展、观光、娱乐旅游公共空间。

“二圈”:一是黄浦黄金观光旅游圈。以上述六大公共空间(即传统的旅游区)为依托,通过上海大剧院、新昌路、人民路、淮海路形成陆上专线巴士旅游网,以满足体验都市“海派经典之旅”、“时尚之旅”的需求,称“黄浦黄金观光旅游圈”;二是黄浦黄金商务旅游圈。将“黄浦黄金观光旅游圈”与十六铺水上巴士枢纽相接,开辟水上旅游线,从江上观外滩并和浦东陆家嘴新商务区相接,形成水、陆环线,称为黄浦黄金商务旅游圈。

“一港”:即建立黄浦区引领时尚的旅游信息港。在“十一五”期间与周边和全市各区县构建旅游协作网,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和全国旅游信息协作网,并在“两网”基础上建立国际旅游信息协作网,构成能引领上海都市旅游新时尚的黄浦旅游信息港。信息港的形式可以是网络虚拟形式、实体形式或两者结合。

(二)旅游业开发要点

1、根据市场导向,加快完善旅游内部产业体系。加快城市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完善都市观光、购物旅游产品,开发展览、会议和商务型旅游产品。以奥运、世博为目标,健全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宾馆接待设施,在西藏路、九江路、延安东路及外滩沿岸一线形成高星级宾馆群落,并带动相关的品牌商业、休闲文化的发展。加快旅游业对内资和外资的引进,特别是对技术与信息的引进,实施旅游品牌经营战略,壮大旅游企业。

2、依托城市建设,合理布局旅游休闲空间体系。结合南京路、豫园、外滩等优势旅游空间的改造,充分挖掘黄浦现有都市旅游资源的潜能。结合“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城市建设,把握好世博会场馆建设、“外滩源”工程以及苏州河、浦江水系和两岸开发等等机遇,合理布局旅游休闲空间,充实“六区、二圈” 旅游休闲空间体系。

3、整合都市资源,努力完善黄浦旅游支撑体系。坚定不移地发展“大旅游”,实施商旅文结合发展战略,组合都市消费优势,开发“外滩三号”之类的新兴消费热点;参与都市娱乐业培育,优化游憩系统;改善都市旅游交通条件,增加停车设施,进一步加大对“都市黄金旅游圈”的拓展力度。

4、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在“十一五”期间率先构建与周边区县旅游协作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和全国旅游信息协作网,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享的协同效应,拓宽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对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以网络虚拟空间或实体形式,打造旅游信息高地,构建能够引领上海都市旅游新时尚的黄浦旅游信息港。

5、抓住世博机遇,建立健全现代旅游节事体系。“十一五”期间,黄浦区应以奥运会、世博会为契机,开发和创新上海旅游节黄浦系列活动、“豫园中国日(节)”等活动,开发具有全市乃至全国性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体系。通过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含金量、做强品牌,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地区吸引力、完善旅游设施、塑造旅游地形象。

 

(三)旅游产业项目安排

“十一五”期间,黄浦区要以世博会为契机,以建设区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完善景点、宾馆、旅行社等旅游硬件要素,形成完备的旅游接待系统;抓好旅游接待质量和旅游服务体系等软件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加强以商旅文结合主体的全面的都市旅游资源整合,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创新。

1、景点建设方面。按照旅游业“六区”和总体布局,结合黄浦区的资源优势与区域发展的前景,以“完善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创造精品”为目标,形成黄浦区立足区域、面向世界、层次分明、特色各异的景观体系

2006年—2007年

●开始对外滩风貌延伸立面整治工程,对北起延安路、南至新开河七幢大楼进行改造,重塑地区功能,延续外滩风貌,完善都市形象,使之成为黄浦江西岸核心滨水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打通从豫园到外滩的“景观通道”。

●开展外滩源一期工程,建设大绿地、苏州河亲水平台等项目。加快十六铺地区水上旅游的开发,前期开发以大达游船码头为代表的黄浦江水系旅游。

●挖掘人民广场上海都市旅游原点这一无形资产,在人民广场建立中国东西向国道零公里的标志,成为黄浦新的旅游吸引物。

2008年—2010年

●充分发挥外滩源地区毗邻苏州河、黄浦江、南京路的区位优势,开发14幢上海市保护性建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原则,建成集文化、商业、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充分体现上海特色的都市休闲综合体。

●以十六铺地区为重点,开发外滩滨江旅游功能,强化以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包括水上巴士)及游艇码头、滨水休闲绿地为代表的水上旅游和岸上观光功能,以此为中心建设“南外滩”旅游,并直接与上海世博会接轨。

●充分利用世博地区旅游公共空间旅游、商贸、会展等功能,与黄浦区内其它五大旅游公共空间互为依托和功能互补,使之成为带动黄浦旅游腾飞的增长极。

2、旅馆建设方面。按照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结合世博会的举办,优化结构、多元发展、合理布局。

2006年—2007年

●不断完善常规的评星定级审批和复核工作,加强对宾馆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

●加强对现有高星级宾馆附近配套休闲产业的开发,对明天广场、威斯汀大酒店等周边支马路增配相关旅游要素。

人民广场地区完成新世界丽笙大酒店、世茂酒店二大高星级酒店的相关建设与评级。

●加快豫园地区、外滩风貌延伸段的高星级酒店建设,协助完成福佑大酒店、东方饭店的建设或改造,并引进世界著名的国际酒店集团参与管理。

●调整区内住宿接待设施结构,推动连锁业态的经济型旅馆发展,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在豫园等区域,鼓励建设具有典型石库门风格的民居或旅馆。

2008年—2010年

●以黄浦区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建设沿南京路、南外滩、延安路一带的宾馆群落,并配套完善娱乐购物等相关设施。

●外滩源地区打造顶级豪华酒店“上海半岛酒店”,完成洛克菲洛项目。外滩风貌延伸段增建高星级宾馆或酒店式公寓1家。

●配合完成世博会园区内的宾馆、会展等设施建设,通过高中低不同档次的结构配置,形成对奥运会、世博会客流不同需求的接待能力。

3、旅行社建设方面。将在保持总体数量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原有企业和引进企业品牌塑造与竞争力提升,引导组团向外和引客入内并重。

2006年—2007年

●加强对游客流向的引导,在区内旅**社以组团出游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产品,组织全国旅游者和海外旅游者来黄浦区旅游,为繁荣黄浦区旅游业作出贡献。

●深入开展商旅文结合,应大力推广新世界和旅行社合作的经验,探索联动形式,促进游客的购物消费。

●根据旅游团队的无法直达中心城区的特点,尽快转变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全方位为散客二次组团,开发黄浦半日游、一日游,以满足游人购物观光的需求。

●以市场为主要调控手段,调节旅行社的数量。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和管理,从质量上加强市场规范,促进诚信经营,建设文明窗口行业。

2008年—2010年

●推动区域内旅行社和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商独资旅行社。

●根据新的市场需求,推动旅行社拓展业务,从传统的组团、办票中转变过来,根据游客市场的需求,开展导购、导玩等综合性服务。

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向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发展,形成具有多元投资、较大规模、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

4、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从扩大经济效益、提升城区文化品味、扩大形象宣传的目标出发,组织和策划旅游节庆活动,开发旅游新产品。

2006年—2007年

●积极开发区内三山会馆、《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参与区域内外的“红色旅游”开发。

●加强对“上海旅游节开幕大狂欢”、“豫园中国日(节)”的培育,形成节目有规律、风格鲜明、品牌突出的特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市民到商业旅游区消费。

●加强对豫园、南京路、人民广场等周边地区的特色街区建设,形成放射性的旅游布局,丰富旅游节目,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延长逗留时间。

●深度开发世纪广场,展现“都市时尚”文化,使之成为开展旅游经济的又一平台。

2008年—2010年

●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开发各种红色旅游纪念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创造更多的红色旅游衍生品,拉长红色旅游的产业链,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以奥运和世博为主题,开发专题旅游产品,通过引入大量的人流,带动商流、文化流进入黄浦,以旅游促进黄浦对世博经济的把握,扩大区域影响力。

●开发黄浦江、苏州河水上旅游线路,开发由水上进入世博园区的旅游专线、引进私家游艇等高档次的水上旅游项目。

●和有关国际机构合作,引进具有国际性的时尚旅游项目,提高旅游节目的影响力,形成集娱乐性、休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丰富多彩旅游文化活动,扩大黄浦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5、服务保障方面。进一步强化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建设以人为的旅游服务保障设施,通过交通流、信息流的聚合,营造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环境。

2006年—2007年

●采取利用、组合、借势的原则,进行旅游产品整合,把六大公共空间串联起来,组成黄浦区内的“黄金观光旅游圈”。

●加强南京路世纪广场和豫园商城两处旅游咨询中心的功能建设,加强对旅游者导游、导购和紧急求助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开展旅游咨询服务日活动。组织市内外景点、旅行社、宾馆、文化游乐场所、旅游定点商店和服务单位等,为中外游客在上海参加都市旅游提供全面的咨询活动。

●开展“网上旅游信息港”的建设,**区内外旅游企业的旅游信息,开展电子票务、网上订房等实务性操作,服务各地旅游者和旅游企业。

2008年—2010年

●加快区域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以M4、M8、M1等三条轨道交通的建设或规划、河南路拓宽规划等为契机,继续完善旅游旅游景区、景点标志、引导指示系统。构建交通顺畅、停车方便的枢纽性旅游中心城区。在此基础上,建成连贯浦东浦西的“黄金商务旅游圈”。

●在周边各区县、长江三角洲区域和全国旅游信息协作网的基础上,构成能引领上海都市旅游新时尚的黄浦旅游信息港。拓展黄浦区时尚旅游产业的效益扩张。构建出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旅游综合现代服务体系。

●组建成比较完备的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人才培训管理、旅游危机管理和旅游者急救等工作网络体系,科学、高效地应对服务奥运、世博期间的旅游高峰。

6、商旅文结合方面。贯彻黄浦区商旅文结合的战略,整合资源、相互融入,使黄浦旅游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色更为丰满,更旅游产品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

2006年—2007年

●人民广场周边,在南京路、西藏路的交汇口,逐步形成以新世界、新一百、世贸国际广场为代表的黄金消费圈,成为游人的高端消费场所。

●结合豫园历史文脉综合消费圈建设,完成庙前广场、金豫基地的工程建设,进一步开发豫园地区的旅游功能,促进商业与文化的结合。

●配合杜莎夫人蜡像馆、世嘉游戏城、多厅电影院之类高档娱乐设施的建设。

●依托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和平影都、逸夫舞台等为支撑的高雅文化娱乐圈,积极参与福州路文化街建设,开展黄浦文化之旅。

2008年—2010年

●结合外滩世纪经典消费圈大力引进同中央商务区相匹配的高端品牌、高档餐饮和高级会所。开展精品购物游,充分发挥引进10-15家国际顶级专业专卖旗舰店,20-30家顶级餐厅、30-40家高档休闲娱乐场所的消费能级。

●南京路以“四大公司”再造、挖掘老字号品牌特色优势为契机,开展休闲购物旅游。对重点扶植的20个老字号名牌、10家旗舰店以及南京路沿线一批支马路,开展旅游配套一体开发。

●配合豫园商城、豫园小商品市场和南京路步行街重点培育旅游纪念品市场工作,特别是做好对以豫园地区为主的旅游纪念品集散配合中心的规划和建设的配合,加强客流引导。

●开展商旅文整合促销。将旅游产品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和商贸活动相结合,组织以会议、展览、文化、娱乐为主要内涵的专项旅游市场,整合成“商旅文”旅游精品。

 

四、职能转变和配套措施

(一)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

1、加强综合协调。旅游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涉及国民经济诸多相关产业,然而,目前旅游主管部门管理范围仅涉及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业的部分领域,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的管理格局,旅游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整合文化、商业、社会等资源,拓展旅**业的协作范围,提升相关产业的联动能级。

2、加强规划引导。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政府部门的进行宏观调控、引导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旅游管理部门要按照区域经济社会的总体目标,制定有利于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规范,对旅行社、宾馆、景点的布局、档次和建设等进行有序引导。

3、加强旅游宣传。在国际竞争、区域竞争日益剧烈的环境下,旅游宣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政府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地区旅游形象宣传的工作,通过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编制组织电子读物等各种宣传资料,向相关客源市场推介黄浦旅游特色产品。

4、加强信息服务。旅**业主管部门要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将以提供旅游信息作为服务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载体,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如加强企业评优、资格等级、信誉等级等信息收集与公布。

5、加强市场规范。旅游主管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切实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以规范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规行为、保护旅游者权益为主要目标,开展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过程中,注重行政手段与经济、法律手段的统一。

(二)保障措施

1、创新产业理念。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对旅游的指导,全面评价旅游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抓旅游业就是抓综合性发展的观念,注重旅游与城区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联系。

2、落实法制保障。法制是旅游产业健全发展、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改革投资体制等决定,同时国家旅游局和市旅委在贯彻行政许可法时又公布了相应的旅游业审批制度。黄浦区旅游主管部门,亦应在权限范围内,制订相应的法规,以保障具有海派特色的“海派经典之旅”旅游精品尽快推向市场。

3、加快体制改革。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黄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出发,加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体制上的保障。进一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政企分开、鼓励旅游投资多元化、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扩大旅行社对内对外开放度、推进企业股份制、实施名牌战略、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

4、优化总体环境。环境建设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模式中的重要工作,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设环境优美整洁、设施完备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对游客的友善程度、营造人人支持旅游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发掘和培育具有浓郁特色的人文环境。

5、创新行业管理。加快对旅游产业市场化管理手段的探索,建立起行业诚信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体系。进一步发展旅**业组织,以行业协会建设为抓手,促进旅**业机制健全。

6、推进人才培养。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复合型的旅游管理、经营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实施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

(三)配套措施

1、鼓励旅游产品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品牌与重点项目,要通过政策、资金或协调等手段给予支持,发挥区内外旅游企业挖掘黄浦旅游资源和投资开发旅游新产品的积极性。

2、加强招商引资。要注重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企业的引进,特别是注重品牌、管理技术、资金的引进,区政府要对重点企业的引进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3、促进旅游产品组合。加强区内的旅行社、宾馆群落、商务楼宇与文化设施等相关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与信息上的交流,通过合理规划,加强指导,促进行业间的融会发展,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倍增效应。

4、跟进重点项目建设。区内各重点项目开发过程中,要有超前意识,注重相关的旅游配套开发,在规划、建设与运作过程中充分听取相关旅游业专家、企业和管理部门的意见,设置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