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

来源:六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1-27 浏览量:12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十四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安徽省“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有关要求,市生态环境牵头编制了《六安市“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并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的意见建议,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1月25日    

 

 

 

附件1

市直有关单位名单


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

 

 

 


附件2


六安市“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指导做好“十四五”期间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进一步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体系,稳步提升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安徽省“十四五”危险废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

一、基本情况

(一)“十三五”现状分析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健全完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大力推动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和处置能力保障工作,推进监管队伍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年工业源危险废物裕安区、舒城县及金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占全市产生总量66.7%,委托处置量前三位为裕安区、霍邱县和金寨县。2019年医疗废物产生量主要分布在六安市裕安区、金安区、舒城县。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469家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中注册,并申报相关数据信息。全市共有5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可处置危险废物类别达3个大类,核准经营规模为5.57万吨。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家,核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模为0.165万吨/年。

1、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制定印发了《六安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各司其职,有力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有效防范化解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保障生态安全,重点排查整治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推动完善危险废物相关领域监管衔接机制,有效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高发态势。

根据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区县级环保部门及有关企业的相关责任,危险废物监管、管理计划备案、申报登记、监管工作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力度,强化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对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依法查处。

2、处置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5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全市共有5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可处置危险废物类别达3个大类,核准经营规模为5.57万吨。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家,核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模为0.165万吨/年,并进行六安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项目,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处置规模达0.2640吨/年。

3、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六安市依托安徽省危险废物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危废贮存仓储化”、“危废转移物流化”,形成了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建立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转移计划网上填报审批、转移联单网上填报、产废单位月度申报、经营单位每日申报的网络化管理机制。落实国家关于危险废物运输管理要求。

4、打击违法犯罪力度持续加大。通过日常抽查、专项检查、县区互查、市级巡查、信访督办等形式,不断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加大对非法处置、倾倒、抛弃危险废物等恶性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危险废物涉嫌刑事犯罪的查处、鉴定和移交工作。

总之,六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仍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也面临着处置资源瓶颈约束、环境风险增多等的严峻挑战。要充分利用新机遇,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六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全市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2019年,全市共有469余家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中注册,并申报相关数据信息。全市共有5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可处置危险废物类别达3个大类,核准经营规模为5.57万吨。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家,核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模为0.165万吨/年。

从整个六安市近五年来危险废物统计量可以看出危险废物委托利用量在逐年增加;委托处置量从2015年到2016年减少至一半,由于2015年之后六安市增加了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减少了委托外省市处置危废量,2016年-2019年基本持平;2015年委托贮存量为0,从2016年开始委托贮存量逐年增加;累计贮存量逐年减少。

表1    2015-2019年六安市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年份

委托利用量

委托处置量

委托贮存量

累计贮存量

2015年

261.65

52189.2

0

161.69

2016年

1701.44

22917.29

14.61

12.56

2017年

1942.751

18823.14

61.84

50.25

2018年

3837.430

22987.23

148.60

91.58

2019年

6988.74

26648.04

462.31

2118.25

图3    2019年六安市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类别产生情况对比图

表4     2019年六安市产生危险废物量前十名企业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危废类别

产生量

委托利用量

委托处置量

累计贮存量

1

六安市汇发五金厂

HW17

1847.9

290.788

1696.686

431.097

2

六安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HW18

10761.91

0

10761.91

0

3

霍邱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HW18

4461.524

0

4473.972

20.697

4

安徽博邦超纤皮革有限公司

HW06

1566.12

934.32

0

631.8

5

中新联科环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HW17

18637.454

1225.108

16932.568

1083.594

6

金寨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HW18

3955.92

0

4030.84

55.52

7

六安市隆瑞合成革有限公司

HW06

2414.13

2414.13

0

0

8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HW12

183.069

0

166.3

16.919

9

安徽柏宏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HW06

210.8

210.8

0

0

10

六安市隆瑞合成革有限公司

HW06

2414.13

2414.13

0

0

图5    六安市2019年危险废物转移情况图

 

2、医疗废物

2019年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为3234.89t/a,主要处理方式为委托六安市洁康环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处置。2019年医疗废物产生量主要分布在六安市裕安区、金安区、舒城县。具体见下表:

表6    2019年六安市医疗废物产生情况(t/a)

地区

登记企业数

产生量

自行利用量

自行处置量

委托利用量

委托处置量

委托贮存量

累计贮存量

六安市霍邱县

50

149.2

0

0

0

149.4

0

0.5

六安市霍山县

23

183.08

0

0

0

183.08

0

0.74

六安市金安区

55

1185.79

0

0

0

1191.37

0

0

六安市金寨县

11

81.12

0

0

0

81.12

0

0

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

14.85

0

0

0

14.85

0

0

六安市舒城县

141

277.69

0

0

0

277.69

0

0

六安市叶集区

9

77.45

0

0

0

77.45

0

0.16

六安市裕安区

196

1265.71

0

0

0

1271.29

0

0.02

合计

487

3234.89

0

0

0

3246.25

0

1.42

图7    2019年六安市产生医疗废物情况(t/a)

3、生活源危险废物

六安市生活源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汽车维修行业产生的废机油和实验室废物,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9年全市汽车修理与维护业年更换下来的废矿物油达319.37吨/年,其中60%为委托贮存。实验室废物全市产生量为3.19t/a,主要处理方式为委托利用。

表8  2019年六安市汽车修理与维护业废矿物油产生情况(t/a)


上年度结转量

产生量

自行利用量

自行处置量

委托利用量

委托处置量

委托贮存量

累计贮存量

霍邱县

0

1

0

0

0

0

0

1

霍山县

0.51

1.25

0

0

0.39

0.86

0

0.51

金安区

14.03

196.28

0

0

45.84

12.64

135.57

14.89

经济技术开发区

1.2

48.71

0

0

24.5

7.13

17.04

1.24

裕安区

2.96

72.13

0

0

19.61

14.26

36.32

4.9

合计

18.7

319.37

0

0

90.34

34.89

188.93

22.54

图9    2019年六安市实验室废物产生情况(t/a)

(四)危险废物转移量

根据2019年六安市危险废物转移省内其他市的量为297207.9t/a,其中主要的处置方式为填埋、水泥窑共处置、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表10    六安市转移外市危险废物量(t/a)

序号

危废类别

转移量

处置方式名称

联单数量

委托利用处置量

1

HW01

9.5

水泥窖共处置

567

8661.77

2

HW03

1.77

清洗包装容器

43

106.75

3

HW04

5.3

填埋

1150

15158.88

4

HW06

22803.8

焚烧

406

877.68

5

HW08

818.50

其他

3

0.26

6

HW09

123.1

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

36

241.05

7

HW11

53.3

其他

2

24.93

8

HW12

974.95

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

126

3559.25

9

HW13

116.76

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236

6801.86

10

HW17

9975.46

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

3

4.25

11

HW18

256400

废物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

77

967.03

12

HW21

6

贮存

692

617.68

13

HW23

2

合计

3341

37021.39

14

HW29

0.02




15

HW34

383




16

HW35

155.42




17

HW46

1.4




18

HW49

5377.62




合计

297207.9




图11   2019年省内外市转移至我市危险废物量(t/a)

(五)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现状

1、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5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可处置危险废物类别达3个大类,核准经营规模为5.57万吨。已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家,核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模为0.165万吨/年。根据2019年危险废物登记数据六安市内HW08产生量为442.69t/a,HW49产生量为433.8t/a,外市转移入六安市HW08和HW49两类,转移量分别为22705.65t/a和2016.13t/a,六安市内危险废物经营规模基本能满足其收集贮存。

危废经营许可单位(位置分布图见附图3):

企业名称

联系人

发证时间

有效期

危废类别

方式

经营规模(吨/年)

证书编号

六安市洁康环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责任公司

吕燕

2008.08.16

2023.08.15

HW01(831-001-01、831-002-01、831-003-01)

收集、贮存、处置

1650

S3415000001

安徽中久润滑油有限公司

潘中久

2017.7.21

2019.8.16

HW08废矿物油与含废矿物油废物

收集、贮存、利用

30000

341502001

安徽环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何虎

2017.9.28

2021.10.17

HW49(900-044-49废弃的铅酸蓄电池)

收集、贮存、利用

15000

341502002

六安市永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王永富

2018.6.25

2022.7.22

HW08的900-214-08 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

收集、贮存

700

341502003

六安市绿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邱乐平

2018.10.18

2019.10.17

HW49的900-044-49 废弃的铅蓄电池

收集、贮存

10000

341503001

表12  2015年与2019年六安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规模对比情况

项目

2015年

2019年

现状(吨)

经营单位数量(家)

1

5

7

危险废物核准经营规模(吨/年)

利用

0

27516

27516

处置

1650

1650

1650

收集贮存

1650

57350

81350

总规模

1650

86516

110516

2、危险废物处置公共设施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大力促进危险废物处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核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和填埋设施共有1处,为六安市环境资源科技发展中心项目危废填埋场工程项目,规模为拟建设刚性危废填埋场1座,490个填埋单元格组成,填埋规模10000吨/年,总库容12.01万立方米,总填埋量约151263吨,填埋场使用年限约15年。

(六)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现状

1、制度建设情况

印发《六安市环保局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 六安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六安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报废机动车拆解行业危险废物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环〔2018〕30号)、《六安市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六政办秘〔2018〕57号)《关于开展“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的堆存专项行动的通知》(六环〔2018〕60号)《六安市环保局 六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六安市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其产生的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专项排查工作方案》(六环〔2018〕27号)《六安市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贮转运项目方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六安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危险废物转移审批、性质鉴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运输等环节规范性。

2、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情况

2015年,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在我省正式投入使用,全省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等,定期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及应急预案备案。信息化的建设为危险废物相关的环境管理与监督执法提供了有效支撑。2015年,完成了市级固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继续开展原有申报登记和备案工作的同时,实现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的实时监控。

(七)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1、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较薄弱

专业从事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回收利用企业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处置企业综合利用技术能力不足,处理方式单一,可靠性差,易造成二次污染;我市现有持证单位核准危险废物经营规模大于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但市内部分种类危险废物仍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处置,实际处置负荷率较低,与此同时,利用价值相对较高的危险废物由我市转入外市的数量逐年递增。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申请经营规模虚高;危险废物处置种类单一。

2、社会源危险废物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长期以来,环保部门环境监管重点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但社会源产生的危险废物,如:4S店、机动车维修点、水电站、居民生活中等产生的废机油、电池,小型卫生院、门诊医院及药店产生的医疗废物、过期药品和废水处理污泥,科研院校、实验室、环境自动监测设备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试剂等,由于产量小、产生源分布零散,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非法转移、处置,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等行为频发,存在较大的环境隐患。全市目前已建立危险废物分散源规范化收集贮存及运输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大收集范围,提高收集率。企业贮存压力大,汽车、电动车维修行业的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的集中收集率低,收集后的铅电池无综合利用项目支撑。

3、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污染主体责任意识薄弱

产废单位缺乏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意识,未能在排污申报登记和环境统计工作中如实申报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理处置情况。危险废物产废单位未能充分认识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产生废酸、废碱、工业废水处理污泥污泥、废催化剂、活性炭、废弃危险化学品原料包装物、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业企业未将以上废弃物纳入危险废物规范管理,部分企业未规范建设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库房,已建设施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未办理“三同时”手续,不符合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的主体责任意识仍未形成。

4、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9月1日施行)的颁布实施,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环境监察系统的高度重视,全市非法倾倒、偷排、收集处理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有日益增多的态势,特别是打击跨省、跨市非法倾倒转移危险废物成为常态化。目前还存在危险废物鉴别能力薄弱,在刑事犯罪案件中,与司法部门协调时存在取证难、鉴定费用高等问题,造成执法难、处罚难。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选择缺乏评估。

5、危险废物监管力量薄弱

仅省级建立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心,省级以下均未设立专门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全市及县区各级环境监测站均无系统完善的危险废物鉴别设施,危险废物鉴别和相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六)规划期间危险废物产生情况预测

1、工业产值

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规划思路,规划期全市GDP年增长率预计为8.5%,具体预测结果见表13:

表13    六安市规划期GDP及增长率情况表

数值年度

2019年

2020年

2025年

GDP(亿元)

1620.1

1757.8

4397.1

2、人口

2019年,全市户籍人口591.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487.3万人,城镇化率47.09%。按照规划时期人口年均增长7.5‰,2025年常住人口预计为513.5万人。

3、工业源危险废物预测

危险废弃物产生量采用产值法预测。预测公式如下:

<span text-indent:30.4000pt;mso-char-indent-count:2.0000;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mso-pagination:none;line-height:29.5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style="outline: none;padding: 0px;list-style: none">式中:W-规划期末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单位:万 t);δ-预测基准年单位工业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单位:t/万吨);α-衰减系数(基于规划期可能面临经济回暖,企业产能增加的形势,衰减系数取 0);n-预测时段;M-规划期末工业产值(单位:亿元)。基准年为2019年。预测年为2020年及2025年。

表1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表/(万吨)

年产量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5年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3.2

3.92

4.49

4、医疗废物

2019年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832.39吨,床位数为22473张,每千常住人口4.68张,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4.5张,目前已超过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4.5张。

表15    医疗废物产生量预测表

年产量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5年

全市床位数(床)

22473

24830

27434

医疗废物(吨)

1832.39

2024.6

2236.9

二、规划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总体思路,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优先解决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和历史遗留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和信息公开等方式,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水平。

(二)基本思路

紧密围绕国家土壤污染行动计划、省级工作方案和我市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客观总结“十三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经验和短板的基础上,依据新时期国家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要求,以建立形成较完善的危险废物收集系统与综合利用、安全处置体系为目标,统筹考虑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设施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工业集聚区和分散点源危险废物,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危险废物污染治理的特点和难点,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带动主要任务的落实、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基础能力的提高。

(三)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合理布局

立足全市,科学引导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方向,按照“就近处置、集中处置”原则,统筹考虑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需求,对六安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能力。

2、加强监管,严控风险

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管理各项制度,构建包括生产、运输、贮存、处置等环节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尤其需要建设中小微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依法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和非法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3、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落实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监管责任,整治薄弱环节,全面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坚决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恶性事件多发势头,保障环境安全。

4、完善机制,加强能力建设

补齐危险废物环境监管短板,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设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能力建设,确定重点监管的危险废物清单。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增强应急监测能力。规范指导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发展。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四)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五)目标指标

规划指标体系是综合国家对危险废物考核指标,结合我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实际制定而成,由5项指标组成,其中约束性指标2项,预期性指标3项,详见表16。

表16    六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期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考核指标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1

企业规范化管理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90

约束性指标

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95

约束性指标

3

规范化处置利用

城镇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废无害化处置率(%)

100

预期性指标

4

危险废物安全贮存、无害化利用处置率(%)

100

预期性指标

5

信息化监管

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运行率(%)

100

预期性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理

1、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六安市“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及危险废物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以市场为取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和优化存量企业。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危险废物分类工作的指导,鼓励第三方机构为工业企业危险废物源头分类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种类识别、收集、贮存和利用处置及制定危险废物分类处置方案。产废企业应依据制定的危险废物分类处置方案,按照危险废物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和后续处置需求等,规范危险废物分类包装、标识、贮存、预处理和利用处置。

严禁在生态红线控制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人口聚集区内,新建涉及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排放和处置的项目,新建的化工等行业企业必须进入相应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未建成或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其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严格执行省生态环境厅制定的相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的环境管理要求。

2、加强涉危险废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关于危险废物的工程、工艺分析内容,明确危险废物产生数量、废物代码等基础信息,强化对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可行性分析的评价,论证拟委托处置单位的处置能力、可承载负荷和建设规划是否可满足项目危险废物产生的数量、类型,同时应考虑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运输距离的经济可行性等内容。针对危险废物种类和产生量,明确污染防治措施,细化临时贮存措施的技术要求。对所产生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案缺乏可行性,或者协议委托的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单位处置能力明显不足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其环评文件。主要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和污染防治措施应在项目环评、批复和验收阶段予以核定。对环评中错评、漏评危险废物、提出的危废处置利用方式不符合规定,或未按环评及批复文件严格落实处置利用设施的建设项目,采取专项论证、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必要的补救方法,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3、强化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化工作

加强对产废单位实施危险废物分类分级工作的指导。鼓励第三方机构为工业企业危险废物源头分类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工业企业结合危险废物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和后续处置需求等科学制定危险废物分类处置方案。产废单位应依据此方案,规范危险废物分类包装、标识、贮存、预处理和利用处置。禁止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或一般工业废物中。

鼓励开发、推广有利于减少危险废物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在印制、电路板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行业,推广使用无铅焊料、废蚀刻液循环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在电镀行业,推广镍回收、重金属污染物分流分治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推进建设垃圾精细分拣设备,减少含氯、含铜物质和易挥发的低沸点重金属混入,鼓励改进工艺路线、优化技术路线,减少飞灰产生量。

4、做好危险废物转移日常监管

从严控制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禁止危害性大、危害特性不明的危险废物,以及利用价值不高且汞、砷、铅、铬、镉等重金属含量严重偏高的危险废物,向我市转移。原则上不得新建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的来源主要为市外转入,以及产生大量废渣的危险废物经营项目。危险废物申请转移的必须执行网上申报备案制度,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辖区内危险废物流向管理,承担转移联单监管职责。县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危险废物转移现场监管。鼓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按照就近原则,委托省内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危险废物,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5、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

针对化工、医药、电镀、金属冶炼、危险废物经营、生活垃圾焚烧等重点行业以及危险废物产生重点监控企业,开展“减库存、控风险”行动,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制定年度处置计划,限期处置,逾期不处置或未按有关规定处置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指定单位按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承担。对危险废物积压量大且长期不能去库存、贮存环境风险突出的县区,严格限制新(扩、改)建产生相应类别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

(二)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

1、提升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能力

“十四五”期间,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优先满足本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需求。

市内危险废物处置、综合利用单位应立足本市,按照就近原则,实现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及综合利用。严格控制HW08废矿物油、HW49类别中废铅蓄电池等,由省外向我市转移。鼓励现有危险废物处置经营单位充分发挥利用处置能力,提高运行负荷率;选址合理、发展空间大的处置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改建、扩建,提升处理处置能力;将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纳入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处置设施建设,推动解决项目用地问题,特别是要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用地的用途,防止毗邻矛盾。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全市危废处置能力的调控力度,将全市的处置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打破区域保护壁垒,建立区域合作协调互补机制。引导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管理过硬、处置规范的处置单位发展成为危险废物处置的示范工程。符合条件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建的利用处置设施在利用处置完自产危险废物后尚有余量的,可依法申请对外经营服务。规范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避免低端化填埋倾向,科学合理地使用现有危险废物填埋场。引导和规范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水泥生产企业应利用现有符合相关条件的水泥窑对适宜其技术装备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对我市尚无利用能力或利用能力严重不足的危险废物(如废酸、不宜采用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置的高含盐量废物等),鼓励采用先进、可靠设施及运营技术,建设相应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项目。鼓励新建大型石油化工等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对于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焚烧飞灰、灰渣)、处理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县区,在满足相关选址要求前提下,可建设以满足区域内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置为主的项目。

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多、但各单位危险废物产生量少的工业园区或地区,稳妥发展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行业。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转运平台试点项目的批复》,按照《六安市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贮转运项目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工作,选址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建设六安市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收贮转运中心,解决全市中小微企业及社会源类危险废物收集难、处置难、处置贵的难题,促进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鼓励生产或经营企业根据我市产生废铅蓄电池的实际数量和规范化处置需求,建立布点合理的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建设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选址霍邱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综合危险废物焚烧、刚性填埋和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总设计处理规模5.0万吨/年,其中焚烧设计规模3.0万吨/年,物化处理设计规模2.0万吨/年;以机动车维修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废矿物油收集、再生利用体系示范项目建设,严厉打击非法收集、转移和利用处置行为。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机油等回收网络。并积极探索建立实验室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机制。尝试建立逆向回收渠道,推广“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选址在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废包装桶等有资源化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的再生,提升综合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利用。

2、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贯彻执行《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3号),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回收人员和保洁人员的培训力度,指导医疗废物规范化分类收集和贮存。严格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处置单位主体责任和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规章制度。卫生部门应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制度备案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危险废物管理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并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院考核机制。公安、卫生、环保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市场,严厉打击医疗废物非法倒卖、倾倒和处置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经营行为,严查源头和背后利益链。对医疗机构要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医疗废物暂存的时间、地点、设施、设备必须规范达标,存放点应建立监控系统,并接入本单位监控平台,防止露天堆放医疗废物,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医疗机构应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卫生所,应依托乡镇(街道)医疗机构,推行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实现建制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乡镇及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鼓励新建、扩建、改建医废处置项目。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分布、服务人口等因素设置区域性收集、中转或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设覆盖全市的安徽洁康环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医疗废物处置和安徽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协同处置医疗废物。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对暂不具备集中暂存条件的村卫生室、诊所,应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辖区内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定期转送至暂存处,并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派专车在规定时间内至暂存处收集并集中处置,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

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医疗机构不规范分类和存贮、不规范登记和交接废弃物、虚报瞒报医疗废物产生量、非法倒卖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外医疗废物处置脱离闭环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以及有关企业违法违规回收和利用医疗机构废弃物等行为。

对已达到或接近设计运行年限的医疗废物处置设备,及时更新升级,实施医疗废物蒸煮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实际经营规模已接近饱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要尽快实施改扩建,并适当考虑医疗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资源浪费,满足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十三五期间已实施六安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项目,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处置规模达2640吨/年。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医疗废物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完善医疗废物处置相关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建立医疗废物特许经营退出机制。

3、推动社会源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以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危险废物为重点,交通、公安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推进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开展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建立收集点,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系统,或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再生铅企业等相关单位对废旧铅蓄电池进行有效回收利用。教育、质监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集中区危险废物安全大检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指导与管理。已在六安市经济开发区试点建设六安市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收贮转运中心要围绕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做好收集储运服务,做好实验室废物进行收集储运。到2025年,进一步加强其收集转运率,实验室和机动车4S店的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比例达到100%。

4、推进一般工业固废项目建设

霍山经济开发区固体废物收储转运中心产业园项目,位于霍山县经济开发区老皇寺村村民组附近,占地面积约200亩,总投资3.25亿元,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15栋。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万m2大理石、年拆解各类废旧家电28000件、年拆解废旧摩托车电动车22000辆、年分拣废纸41000吨、年分拣废塑料5000吨、年分拣钢铁62000吨、年分拣有色金属3000吨、年干化污泥50000吨,有利于带动园区绿色发展水平。

(三)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

1、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

全面传导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纳入环评、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推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人承诺制。强化生产过程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建立与产废环节相衔接的管理台账制度,进一步落实管理计划、规范贮存等要求。推进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加强省级以上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企业申报数据审核,提高申报数据的准确性。试点开展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第三方申报核查工作。

2、加大危险废物执法监管力度

建立国家和省、市级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并动态更新,并列入日常重点监管源。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为主要抓手,开展化工、电子、电镀、冶金与机加工等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排查长期超量贮存、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规定整改期限。加强和规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行业专项检查,督促焚烧经营单位提升危险废物入厂分析和工况监控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向主要媒体公布督查、专项行动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挂牌督办情况,推动政府和社会共管共治。严格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谁产生、谁处置”的原则,及时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

完善危险废物分级管理。各县区应按属地责任原则,涉危险废物投诉举报多、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涉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长期贮存不及时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作为优先重点管理对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重点源清单并每年更新。

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等相关要求,强化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以含铬、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

3、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及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将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纳入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内容,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依据国家、省和市对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抽查比例要求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推动以专业审核机构为主的第三方审核。开展“抓典型、树示范”行动,在印染、电镀、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示范单位。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达标建设专项行动,到2025年,全市危险废物重点监管源规范化考核全部达标。

推进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申报登记制度,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库,指导企业细化上报信息。继续开展危险废物产生、转移、贮存、利用处置情况调查,逐步将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纳入监管范围之内。加强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管理,实行申报信息企业负责制,严格查处不按规定申报和弄虚作假行为。全面开展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重点加强国控、省控、市控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申报登记数据的逻辑性、合理性审核,提高申报登记质量。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危险废物运输GPS定位跟踪、预测预警、信息查询、动态申报、转移计划网上申报审批、统计分析、经营许可证审批、现场监管执法等全过程监管综合性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更新数据,加强平台数据分析汇总功能。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实现对危险废物转移的定位、转移跟踪等,达成废物、位置、轨迹及状态的四个“数字化”,实现危险废物转移高效化、成本节约化、管理精细化、流程痕迹化,从而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废物转移全过程。

逐步在有条件地区推行危险废物交易试点工作。依托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危险废物资源化交易平台,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资源化效率,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危险废物处置成本。建设全市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借鉴国内针对中小微企业信息化管理较为先进手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解决企业信息渠道不畅,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开展废物再生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建立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建立法院、检察院、公安、交通、安监、卫计、生态环境等部门合作机制,大对危险废物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查处无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在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非法处置、污染事件深度调查、取缔非法窝点、排查安全隐患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尽快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传递、案件移送机制,规范取证、办案技术规范和流程。

5、强化风险防范及事故应急体系

加强实验室废物处置指导与管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的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应由产生单位进行分类收集。严禁将性质不同的实验室废物混放。标签破损或遗失的药品、实验废物应由产生者或使用者对其名称及理化性质等基本信息进行标注。实验室废物中凡属于危险废物的,必须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利用、处置,避免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因无法处置而长时间积存,严禁实验室危险废物私自处置、随意倾倒。

 重点做好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企业的实验室及在线设备更换废试剂的监管工作。根据该类企业废试剂产生量少、面广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六安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项目的特点,积极推进该类企业的废试剂规范化收集、处置工作,确保所有污水处理企业的实验室废液、在线设备更换废试剂的纳入监管范围,杜绝私自处置及违法倾倒。

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和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及利用处置企业需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细化危险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方案,定期开展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演练,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依托规模化、专业化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建立市级危险废物应急处置队伍。鼓励持证单位参与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退役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场地的环境管理。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单位终止或搬迁的,当地政府要督促其对原址土壤和地下水受污染的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对原址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进行环境修复,确保环境安全。

(四)夯实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监控能力体系

依法要求企业将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及水体、大气等污染物排放情况予以公开,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跨省转移各项审批审核流程、办理期限、许可内容、审批结果等全过程信息向社会公开。依法公布环保部门日常检查、监督性监测、整改、处罚等监管执法信息,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规范化管理考核不合格企业全部实行网上信息公开,主动公布咨询投诉电话,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危险废物集中焚烧企业实时公开焚烧工况和烟气排放数据。建立网上报告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严格审查企业网上申报的管理计划数据、转移联单数据、月度产废数据和每日经营数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企业随意修改数据,确保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为科学决策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建立危险废物信息跟踪管理系统,推动实现废物成分、来源等信息的智能化识别,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进行全过程电子跟踪监管。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监督,提高危险废物集中焚烧设施在线监测联网率,试点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处置过程信息化管理。

开展重点行业危险废物污染特性与环境效应、危险废物溯源及快速识别、全过程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等应用技术研究。依托环境科研、监测或检测单位,建设固体废物属性和危险废物鉴别实验室,加强监管工作基础,推进危险废物鉴别能力建设,破解日常管理及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过程的危险废物鉴别瓶颈。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人员培训、考核等制度,提高业务素质。依托省、市固体废物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全市危险废物监管体系。依靠相关技术单位,强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技术指导。开展全市危险废物普查,完善六安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更新数据信息,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信息交流、危险废物转移监管等工作。对不据实填报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

    完善与相关职能部门横向合作机制。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加大对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查处力度。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形成联动机制,在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非法处置、污染事件深度调查、取缔非法窝点、排查安全隐患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提高联合

应对突发性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

四、重点工程

规划期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分为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工程、监管体系建设工程两大类9个项目。

(一)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工程

表17   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金额(万元)

实施单位

责任单位

1

险废物处置工程

六安市环境资源科技发展中心项目

总设计处理规模5.0万吨/年,其中焚烧设计规模3.0万吨/年,物化处理设计规模2.0万吨/年

27789

安徽省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霍邱县人民政府

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

刚性填埋场项目

拟建设刚性危废填埋场1座,490个填埋单元格组成,填埋规模10000吨/年,总库容12.01万立方米,总填埋量约151263吨,填埋场使用年限约15年

19999.89

安徽省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霍邱县人民政府

3

医疗废物处置协同处置工程

医疗废物协同处置

协同处置医疗废物3000吨/年

3000

安徽省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程

 

六安市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贮转运中心项目

建设覆盖全市中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实验室25000吨危险废物废的集中收集贮存预处理和转体系

1000

安徽省慈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慈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工程

13000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

建设10000吨废包装桶/3000吨废机油滤芯规模的资源化利用生产线二条

10500

安徽省慈航环保科技有限公

安徽省慈航环保科技有限公

6

危险废物贮存、利用

安徽中久润滑油有限公司30000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利用项目

从事废润滑油回收/加工处理

3512

安徽中久润滑油有限公司

六安市永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六安市人民政府

7

危险废物贮存、利用

1个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中心

新增1个废铅蓄电池转运中心

100

企业

企业

8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

六安市永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机油回收项目

废机油收集/贮存

50

六安市永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六安市永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9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

安徽环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存贮周转废铅酸蓄电池2万吨项目

年存贮周转废铅酸电池2万吨,其中仓库废铅酸电池收集、暂存量最大不超过30吨

1000

安徽环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安徽环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10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

六安市绿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铅蓄电池回收暂存库项目

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最大暂存量不超过30吨,年周转能力为10000吨

400

六安市绿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六安市绿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11

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项目

霍山经济开发区固体废物收储转运中心产业园项目

年拆解各类废旧家电28000件、年拆解废旧摩托车电动车22000辆、年分拣废纸41000吨、年分拣废塑料5000吨、年分拣钢铁62000吨、年分拣有色金属3000吨、年干化污泥50000吨

32500

霍山经济开发区

霍山经济开发区

合计

88650.89

/

(二)监管体系建设工程

表18    六安市中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危险废物

数智化管控平台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金额(万元)

实施单位

责任单位

1

数智化管控平台

中小微企业数职化监管

开展危废申报登记、危废转移监管等

100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六安市人民政府

五、资金估算与筹措

(一)资金估算

六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期规划重点工程共分为两大类。其中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工程投资8.865亿元、数智化管控平台投资100万元。合计总投资8.875亿元。详见表19。

表19  六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期规划实施项目投资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个数(个)

投资总额(万元)

1

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工程

11

88650.89

2

数智化管控平台

1

100

合计

88750.89

 

(二)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中央投资、地方投资、企业自筹及社会资本等。

六、规划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效果

1、规划实施安排。

规划期期间,结合全市危险废物产生特点、环境管理短板及现行技术手段,规划安排实施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工程、数智化管控平台两大类9个项目。规划对以下类型项目予以优先安排。一是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工业区、重要城镇、重点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二是涉及重大民生领域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2、实施效果分析。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水平显著增强。通过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项目的新建以及已有设施的升级改造,全市废矿物油类、废铅蓄电池类、生活源危险废物等将初步形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效节约了矿产资源及行业成本。另外,较好的解决了生活源危险废物产生点散、单次数量少、难收集的困难,降低了该类危险废物由于收集不畅、导致非法流失至无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非法处置而造成的二次污染隐患和环境风险。

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及实现全覆盖。通过六安市洁康医疗废物处置蒸煮工艺的技术升级和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增加安徽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将大大提升我市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全覆盖进程,更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产生的废弃物处置能力得到有效的安全处置保障。

飞灰鼓励区域协同处置。已建成或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应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安全处理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减少飞灰填埋处置量,因地制宜推进水泥行业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水平全面加强。通过标准化能力建设、应急能力、鉴别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健全全市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将得以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得以加强,依法行政与网格化管理得以有效保障。

(二)保障措施

1、加强协调联动,落实责任分工。

健全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对规划实施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难度问题,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和骨干工程实施效果评估,切实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本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分步实施;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产业政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价格主管部门应会同其他各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废物(包含医疗废物)处理的收费政策与标准;医疗卫生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内部收集、贮存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并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履行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执法。交通运管部门要抓好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及危险货物转移过程的监管,并按照规划相关目标,向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条件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发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质监部门要组织好危险废物再生利用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鉴定。

强化地方责任。政府要把本规划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规划,合理统筹安排治理资金,优先安排本规划中所列项目,尽快组织落实建设资金、批准用地,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实施。根据本规划和环境风险防控的要求,对达不到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老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关停或搬迁。

落实主体责任。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要切实履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和利用设施,确保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管理。造成污染影响的,需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

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资机制。

拓展资金来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中的事权与职能,明确投资主体与形式,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营领域加大的投资创新,通过推进PPP、BOT、引导基金等形式,吸引社会多元化投资,确保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落实政策保障。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损害谁补偿、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健康发展。

提高投资效益。紧密结合规划骨干工程,充分发挥资金杠杆和重大项目撬动效应。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察,确保资金安全,取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3、提升技术研发,夯实监管基础。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建设示范工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完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构建以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

推进监管手段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利用危险废物大数据、无人机测控等新兴技术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环境监管,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风险。

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危险废物产生实际,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合理建设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全面推进危险废物标准化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和机构建设,统筹推进危险废物管理人员、产废单位技术人员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培训,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健全考核机制,强化项目管理。

加强目标考核。将危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等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企业信用评价考核中,建立危险废物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2023年进行中期评估与考核,2025年进行终期评估与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

规范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审批与基本建设程序,切实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立健全项目验收、运行及后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其发挥积极效益。

5、强化信息公开,推动社会参与。

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普及工作,强化宣传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宣传方式,面向企业开展对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企业完成一次法律法规宣讲,普及环境危害警示教育活动,提提升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参与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推进企业危险废物环境信息公开,教育企业增加社会责任感,推行环保自律。

推进信息公开。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的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完善环保系统网络建设,官方网站信息发布审查制度和程序,增强环境信息发布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保证信息公开质量。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等各类数据库系统,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管理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制作挂图、视频,出版科普读物,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放映平台等手段,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危险废物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努力塑造典型示范,增强公众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政策图解

  • 【图片解读】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