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9-16 浏览量:17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市级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依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主要阐明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时期的重大目标、任务和举措,是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与“十四五”面临形势

(一)住房城乡建设“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理顺、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管理能力的全面升级,实现了城市能级加速提升、城乡融合加速发展、百姓民生加速改善、改革创新加速推进,城乡建设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打开了新局面。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十三五”期间,南太湖新区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四大新区之一,构筑了城市发展新框架,未来城CBD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南太湖山庄、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配套设施先后竣工。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项行动,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320个、2092.59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4.3万亩。实施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推进中心城市“十个一”基本配置建设,商合杭高铁建成运营,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铁开工建设,湖浔大道、五一大桥、浙北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到2020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6.3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6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了6.44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到108.39万人,城市辐射力与承载力持续增强。

城乡统筹一体推进。坚持城、镇、村统筹一体、协同发展。完成115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27.78亿元,其中44个小城镇被评为省级样板。全面启动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6个城镇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获评优秀设区市。累计创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9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省级传统村落3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6个。创立农村生活污水“站长制”运维模式,在全市普及并向全省推广,累计接收农村污水运维终端6444座,提标改造568座,受益农户29万余户。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深入推进治水、治气、增绿等工作,全力打造“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到2020年底,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3.9万吨/日,较2015年增长56.6%,中心城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3%,完成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推进“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市累计建成城乡绿道从2015年底的90公里增加到2020年底的896公里,新建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长田漾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中心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5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水清、天蓝、地净的城市形象跃然纸上。

住房水平显著上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打出“住有优居”民生组合拳。到“十三五”期末,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8平方米/人;市区住房保障总面积达1431万平方米,较“十二五”期末增加582万平方米,全市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到23%,公共租赁住房覆盖率达到1.8%。同时,通过“腾、拆、修、控”等模式,完成中心城区城镇D级危房和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改造,实现“一户不落、动态清零”。完成2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累计落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3台,基本完成中心城区住宅渗漏整治,全面消除拎马桶现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改革创新初显红利。全面深化建设领域改革,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和运行“工程审批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形成了“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审批体系,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和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在省内率先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首创农民工保证金信用免缴制度,《以建设“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为抓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获评全省“争先创优”行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专班“最佳实践”案例。

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建筑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建筑业产值达845.5亿元,较2015年增长36.07%,入库税收占比8.3%。2020年,中心城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开工面积410万平方米,远超“十三五”规划50万平方米的预期目标。全力推进建筑产业绿色化发展,获批全国唯一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全国6个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之一,全市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从2018年的15.6%跃升至2020年的30%以上,建成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吴兴区文体中心、众盛商业广场一期等30多项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

现代治理快步迈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为目标,开展“二定四分”、智慧监管、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突破90%,连续三年获评省生活垃圾分类优秀设区市。运用数字赋能,完成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平台1~3期建设,实现市政、环卫等业务数据归集与大数据局、执法局等部门共享,“智慧中脑”渐显成效。在全省创新开展“五色工地”创建,累计创建了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383项,省标准化工地142项,“鲁班奖”优质工程2项。以《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为契机,以“红色物业”创建为抓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全市累计创成示范小区127个,评出标杆小区20个。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城乡公共事业、保障住房、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建筑业6大类20项指标中,有90%的指标已超额或按期完成(如下表),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尚有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快速公交线路两项指标实施度偏低,需要补齐短板。

湖州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评价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子类

单位

“十三五”期末目标

评估情况

2020年

实施

情况

城市基础指标

1

常住人口

城镇化水平

市域

%

65

65.64

高于目标值

2

户籍城镇化水平

市域

%

42

46.11

高于目标值

3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

中心

城市

万人

95

108.39

高于目标值

4

建成区面积

中心城市

平方

公里

108

126.38

高于目标值

城乡公共事业指标

1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中心城市

%

95

98.3

高于目标值

德清县

%

93

98.48

高于目标值

长兴县

%

93

98.5

高于目标值

安吉县

%

93

98.03

高于目标值

2

城乡燃气普及率

市区

%

100

100

实现

3

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

市区

%

100

100

实现

4

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

市域

%

100

90

低于目标值

保障住房指标

1

保障住房总面积

市区

万平方米

1000

1431

高于目标值

2

常住人口保障率

市区

%

32

33

高于目标值

生态环境指标

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中心城市

平方米

17

17.85

高于目标值

德清县

平方米

16

16.58

高于目标值

长兴县

平方米

16

15.01

低于目标值

安吉县

平方米

16

18.41

高于目标值

2

绿道数量

市域

公里

200

896

高于目标值

3

海绵城市试点率

中心城市

%

25

26

高于目标值

4

城市中水回用率

中心城市

%

15

15.05

高于目标值

市域

%

20

20.5

高于目标值

公共交通指标

1

公交出行分担率

中心城市

%

25

26.6

高于目标值

2

快速公交线路

中心城市

5

0

低于目标值

建筑业指标

1

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开工面积

中心城市

万平方米

50

410

高于目标值

2

建筑单体

装配化率

中心城市

%

20

20

实现

(预制率)

3

房地产总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例

市域

%

15

29

高于目标值

4

绿色建筑比率

市域

%

10

30

高于目标值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新形势

“十四五”期间,湖州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正面临“五个加速”。

——城乡建设绿色先行的时代加速到来。“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围绕建筑、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率先实现绿色转型,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新时期城乡建设的必由之路。

——城乡建设以人为本的时代加速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浙江省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载体,必须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方面加压发力。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加速到来。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64%,尚处在高速城镇化的中后期,增量需求旺盛与现实供给紧缺的矛盾愈发凸显,蔓延扩张式发展已难以为继,城乡建设由大干快上式增量扩张进入补短板、提品质的存量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新要求。

——城乡建设全域美丽的时代正加速到来。《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市高水平建成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十四五”时期,以全域美丽为主线,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将是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的重要抓手。

——城乡建设数字赋能的时代加速到来。“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提出要为全球数字变革写下“浙江方案”。城乡建设将更突出“数字赋能”,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用数字手段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加快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与城乡空间格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改革理念、系统思维,奋力实施城市更新、绿色发展、城乡一体等九大重点行动,加快构建“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城乡建设领域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战场,赋能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建设,奋力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努力成为“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的重要范例。

(二)基本原则

突出共同富裕,改善民生福祉。以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为导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出民生实事组合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突出绿色发展,打造生态高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动城乡建设方式、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绿色低碳转型,奋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确保将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突出统筹协调,实现全域融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舒适便捷、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镇村生活圈体系,持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城市活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一条主线,持续拓展城乡建设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现代科技创新、城市治理创新等各类创新工作,切实做到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城乡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突出整体智治,建设数字城市。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住房和城乡事业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整体联动智治的数字治理体系。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紧密围绕“美丽繁华新江南,湖光山色生态城”的城市目标愿景,按照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七个先行”要求,着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5分钟亲水见绿的花园城市风貌、内外畅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智慧韧性的现代基础设施、保障全面的健康住房市场、绿色低碳的现代建筑产业和共治共享的现代智治体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住房让百姓更满意”的目标,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以上,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40万人,建设领域碳排放基本达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取得明显成效,“十字公共中脊”引领下的带状组团城市格局更加集约紧凑,初步建成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力争达180-200万人,力争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碳中和实践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力争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节点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显著提升;力争成为整体智治的现代数字城市,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2.分目标:打造“六美”之城

——全域均衡美:全面参与全省大花园建设,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聚焦“生态美、形象美、人文美、产业美、和谐美”五美引领,推动全域景区化,建设长三角中心花园。

——服务优质美:建立内外畅达、快慢分离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心城市10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95%以上,并建立健全车行30分钟范围内的镇村生活圈;夯实梯度覆盖、运行安全的市政支撑体系。

——幸福宜居美:围绕“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住房保障事业继续领跑全省,物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绿色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

——城乡环境美:持续优化蓝绿空间格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绿道长度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加快实现中心城市5分钟亲水见绿圈。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创建成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

——行业活力美:加快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筑业总产值破1500亿元,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二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5%以上。

——管理智慧美:围绕“1+5+N”工作体系,建成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平台,搭建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多元的应用场景,做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乡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十四五”期间,湖州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规划指标体系共分为7大类26小类,具体如下。

 

湖州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范围

单位

指标类型

年份

2020

2025

城乡融合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市域

%

预期性

65.64

72

2

美丽城镇创建数量

市域

约束性

12*

44*

3

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

市域

预期性

145*

≥177*

4

管道燃气行政村覆盖率

市域

%

预期性

/

60

住房保障

5

老旧小区改造数量

市域

约束性

/

150

6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数量

市域

约束性

103*

1500*

7

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

市域

%

预期性

23

24.5

8

住宅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

市域

%

预期性

/

90

绿色发展

9

城市绿化覆盖率

中心

城市

%

预期性

46

≥47.5

10

5分钟亲水见绿圈覆盖率

中心

城市

%

预期性

83

≥95

11

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覆盖率

市域

%

约束性

/

100

12

农村生活污水出水达标率

市域

%

约束性

80

95

13

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中心

城市

%

约束性

30

35

14

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

市域

%

预期性

/

创成

15

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的建成区面积比例

中心

城市

%

预期性

26

55

基础完善

16

10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

中心

城市

%

预期性

85

95

17

城市路网密度

中心

城市

km/km2

约束性

7.4

8

产业壮大

18

建筑业总产值

市域

亿元

预期性

845.5

1500

19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市域

%

预期性

5.2

5.5

20

新建工程装配式建筑占比

市域

%

约束性

20

45

城市运行

21

建设领域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覆盖率

市域

%

约束性

/

100

22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市域

%

约束性

6.38

≤6

23

B级以上桥梁覆盖率

中心

城市

%

约束性

100

100

数字管理

24

省、市、县三级平台联通共享率

市域

%

预期性

/

100

25

市县建成区城市智慧化管理覆盖面

市域

%

预期性

/

100

26

市县平台与当地“城市大脑”

市县可通尽通率

市域

%

预期性

/

100

注:1.带*指标为累加值。2.采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四)优化高质量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聚焦“一湾两廊”,聚力“一体两翼”,服务好城市能级提升的发展大局,优化“南太湖城市带-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乡)-村”的五级城乡聚落体系,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协调有序发展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做强可承载300万人口的“一体两翼”南太湖城市带。强化中心集聚,以南太湖新区为新引擎,优化提升湖州中心城区(含南太湖新区、老城区、吴兴城区和织里城区)龙头地位,新区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有机更新双轮驱动,对标现代城市“十个一”基本配置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南浔城区加快联动湖州城区,借力沪苏湖高铁和水乡线等城际轨道,打造湖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对外开放的东大门。长兴县城紧抓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区建设契机,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升级,打造太湖西南岸高品质宜居宜业花园城市和省际枢纽城市,塑造绿色转型典范之城。

——做精德清、安吉两个县域中心城市。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建设美丽县城。德清县重点围绕生物医药、高端智造、地理信息、绿色家居、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加快建设全域美丽的国际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安吉县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为重点,突出绿色生态产业、生态康养度假和品质宜居城市建设,打响优雅竹城品牌,建设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做特“5+10+X”个乡镇。即5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10个中心镇和特色发展X个一般乡镇。完善织里镇、练市镇、新市镇、泗安镇、梅溪镇5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配套设施,打造片区级综合服务中心;10个中心镇包括八里店镇、埭溪镇、南浔镇、菱湖镇、双林镇、乾元镇、钟管镇、和平镇、煤山镇、孝丰镇等发展基础良好、具有片区辐射带动能力的城镇,突出特色服务和产业功能培育,着力打造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支点;X即余下的乡镇,按照美丽城镇建设“五个美”标准,以满足周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支农服务等需求为目的,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美丽城镇。

——做优美丽乡村。以中心村为重点,适度撤村并点,不断完善乡村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厕、通村公路、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及乡村教育、医疗设施和商业网点等公共设施,满足乡村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创建达标,并积极探索建设未来村庄。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任务

(一)聚焦“能级”,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落实省政府“十城赋能”行动和“百县提质”工程,扎实推进“五谷丰登”计划、南太湖新区建设、老城片区城市更新等工作,推进要素集聚、项目集中、产业升级、服务提升、空间整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湖州打造成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之城”。

1.引育高能级城市功能

——实施“五谷丰登”计划。以宁湖杭发展廊道为核心集聚空间,借力G60科创走廊,高标准推动“五谷丰登”计划落地,建设高智群落的弁山云起谷、大科学装置牵引的西塞科学谷、“时尚+”蝶变的阳山时尚谷、“文创+”的顾渚画溪谷和“国际会客厅”的莫干论剑谷,高标准做好“五谷”配套设施保障,激活宁湖杭生态经济带科创载体,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湖州路径。

专栏1 “五谷丰登”计划

1.西塞“科学谷”位于湖州高铁站旁的环西塞山—妙峰山片区,核心区约1万亩,规划该区域将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的战略支点、全国共享的科研交往平台”为目标,以科研、教育为主要功能,展示绿色生态与智慧科技应用融合的图景。

2.弁山“云起谷”位于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规划范围约3800亩,其中规划建设用地约840亩,以引进高端智创、高端平台为牵引,打造“高端生态智创群落”。

3.阳山“时尚谷”位于吴兴区埭溪镇,规划以中国美妆小镇为基石,以时尚设计和产品发布为牵引,植入“时尚+”概念,打造服务于长三角的“时尚乐活体验谷”。

4.顾渚“画溪谷”位于长兴水口乡的贡茶产地顾渚山下,规划以“文创+”为主题,挖潜禅茶、工业设计、紫砂陶艺、农业文旅、动漫创作、书画艺术创作等业态,打造“国际先锋创意高地、活力新锐总部基地”。

5. 莫干“论剑谷”地处避暑胜地莫干山,规划面积约16.7平方公里,布局引进一批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高端研究院等,完善会议、会展等功能,融合好风景和新经济,打造“思想与智慧的高原高峰、科技与人才的基地高地”,成为“国际会客厅和创新高地”。

——建设南太湖新区。突出南太湖新区核心引擎地位,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开发利用南太湖65公里岸线滨湖区域,塑造极具魅力的世界级黄金滨湖岸线。以湖州科技城为引领,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集聚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和创新企业,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湾。全力推进南太湖未来城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功能性或区域性总部企业,建设与沪宁杭同城化的商务中心,打造引领中心城市崛起的商务枢纽湾。高水平建设南太湖文旅融合发展带,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绿色、时尚、活力、高品质的国际化文旅湾。

——开展老城片区城市更新行动。以规划为统领,完成《湖州市老城片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与设计》编制,科学指导城市重点片区有机更新。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积极探索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微更新、功能植入等改造模式,重点布局高端商务办公、服务配套设施,文化创意平台,推进旧工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历史文化街区等多种类型的城市更新。到“十四五”期末,全面完成老城片区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改造,分批有序推进32个地块的开发建设任务,锚固老城区历史风貌和格局。

专栏2 老城片区城市更新行动

1.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9个,面积约194万平方米,共计29746户,受益人群约7.5万人。

2.拆旧建新。计划拆旧建新16个区块,征收房屋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计4824户,约1.2万人。

3.保护历史传承。拓展提升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留改造震远同厂房,建设龙溪港E地块工业遗址,二里桥水运历史展示区。

4.建设城市经济发展载体。利用老城片区16个征收地块,16个存量地块,腾出住宅用地370亩,商业用地260亩,新增地上建筑面积约76.6万平方米,多维度拓展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高端商务办公、创新创业平台。

5.建设吉山未来社区。按照“一次规划、抢抓试点、分步实施”原则,规划建设占地面积857亩的吉山未来社区,涉及 6558户约2万人、征收房屋面积约57万平方米。

6.打造环渚城市更新样板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221亩,征收企业31家,打造占地面积约300亩的未来社区和242亩城市经济综合体。

——打造城市形象新地标。以新地标和大师设计作品为亮点,扮美湖边、河边、站前和城市中轴线四个重点区域的建筑轮廓。高质量推进科技城人才大厦、绿地南浔中心、太阳酒店、大象酒店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长东国际会展中心、湖州新博物馆群等重点项目,添置一批城市新地标。招引高等科研院校,启动湖州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湖州研究院等教育科研项目建设,助力打造南太湖大学城。

——搭建高能级产业平台。以构建万亩千亿大平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和特色小镇为支撑的绿色智造平台体系为导向,结合吴兴智能物流装备、长兴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平台建设,高质量做好平台路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平台环境绿化美化和其他服务配套设施。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平台,形成1-2个省级“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的高能级战略平台。

2.提升高效能城市交通

——持续优化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枢纽门户城市。打造“轨道上的湖州”。加快实施“两线两站”高铁工程,续建完成沪苏湖和湖杭高铁,结合南浔、湖州东站站场建设,推动周边地块联动开发。协调推进如通苏湖城际、水乡旅游线、杭德城际、宁杭高铁二通道等铁路工程建设,统筹做好站点及沿线区域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着力推动中心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谋划空域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吴兴、南太湖两个通用机场选址和建设,建成德清莫干山通用机场二期工程,谋划争取民用机场落户湖州。

——优化城市过境交通,提升内外交通出行环境。构建中心城市高速交通环线。续建完成湖杭高速公路,与申嘉湖、申苏浙皖、杭宁高速形成城市高速外环,分担带状组团城市的区间交通联系功能。实施快慢分离、内外分流的交通组织策略,优化城市内外交通网络,续建完成G104国道城区段改线和滨湖大道长东片区局部改线(金山一路)工程,实施G318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

——加快建成“一环一干”的城市快速路网,提升城市组团间快速联系能力。“一环”,即由二环北路、三环东路、二环南路和二环西路构成的老城快速交通环线,在续建完成二环北路-陵阳路快速化改造的基础上,先行启动二环西路和二环南路南太湖新区段快速化改造,适时启动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一干”,即连接湖州城区与南浔城区的干线快速路,待G318国道改线完成后,适时启动湖浔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提升组团间交通通行环境。

——完善城市内部路网,改善城市微循环。坚持打通断头路、建设联网路、改造瓶颈路,有序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续建完成湖山大道、吴兴大道东延等城市干路网项目,推动同心路、仁北路东延及跨河跨港工程尽早开工,谋划实施莲花庄路、塔下街等瓶颈路段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到2025年,中心城市路网密度不小于8公里/平方公里。

——持续交通治堵,高质量解决中小学和幼儿园“接送难”等民生关切问题。以湖州城区为重点,以月河小学、新风小学红丰下塘校区、爱山小学仁皇校区、湖州四中等18所学校为抓手,完成“一校一策”交通改善工程,因地制宜推进校区接送空间交通组织优化,基本解决学校上下学“接送难”问题。

3.完善高标准市政设施

——优供水。续建完成湖州市输水互通工程和40万m3/d西部水厂,启动20万m3/d的南部水厂建设。鼓励推进分质供水,加大再生水设施建设,全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结合长东未来城、科技城等片区的路网建设,同步推进给水管网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改造中心城市给水管长度不少于200公里,切实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饮用水安全。

——治污水。持续提升污水处理处置能力,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提标改造全覆盖,全部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完成吴兴东郊污水厂、南浔新城污水厂一期等污水厂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南部污水厂建设,同步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完成中心城市湖浔大道污水干网工程。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全市城镇居民生活小区的“污水零直排”工程。到2025年,基本完成中心镇以上建成区及工业平台内雨污分流制管网改造,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覆盖率100%。开展“污水零直排村”试点和“农村生活污水绿色处理设施”应用与运维研究。到2025年底,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争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保供气。优化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站建设布局,续建完成设计储存规模2000立方米的湖州燃气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配站建设工程,在中心城市形成西气门站、川气门站和应急储备站“三气源”供气保障格局。区县政府形成保障本行政区域3天日均用气量的应急储气能力,城燃企业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结合城市新区道路建设和老城区道路有机更新,同步推进燃气管网建设。

(二)聚焦“绿色”,加快建筑领域碳达峰步伐

开展绿色城区建设试点,结合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推动建筑实现低能耗、零能耗。到2025年,在建设领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基本达峰。

1.创建绿色发展示范

——深化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落实《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加快提升绿色建造供给,鼓励引导绿色建筑消费,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引导绿色金融信贷资金向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和住宅全装修项目倾斜,统筹实现绿色建造、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35%以上。

——创建吴兴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创建范围东至南太湖大道,南至吴兴大道,西至三环东路,北至中兴大道,总用地面积10.35平方公里。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资源,严格落实生态城区评价指标相关要求,提高绿色建筑建造标准,创建二星级以上国家绿色生态城区。

——建设长东片区绿色建筑示范区。通过规划引领,明确将23平方公里的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坚持把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定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确保实现区域内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全覆盖,全力引领全市绿色建筑品质化、规模化发展。

2.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既有建筑节能扩面改造。积极探索以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等适老设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体系,健全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机制,创新推动节能运行管理。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既有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75万平方米以上。

——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形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对新建居住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以及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强制要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强制要求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每年新增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80万平方米以上。

——打造引领性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加快园区零碳化改造,推进低碳生产,推广绿色能源,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园区低碳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和引进从事绿色建筑设计、开发、施工、监理等行业机构,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建设打造一批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培育一批绿色建材产业园、规划建设一批未来社区、有序推进一批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项目,全域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供给。

3.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

——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协同发展,严格要求政府投资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重,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期间,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40%以上。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严格落实《湖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逐步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到2025年,实现全市新开工项目装配式建筑占比达45%以上。同步扶持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2个以上建筑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或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满足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

4.营造绿色生活场景

——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将城市社区作为实施单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2021年,湖州市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初见成效,4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建设行动并达到要求;2022年,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取得显著成效,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建设行动并达到要求;2025年,力争实现中心城市范围内城市社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全覆盖。

——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贯彻未来社区发展理念和建设模式,对照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目标要求,科学指导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居住区现代宜居水平。“十四五”期间,加快完成已纳入省级创建名单的9个未来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建设。续建完成南浔区頔塘未来社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吴兴区吉山未来社区和南塘漾社区、南太湖新区长东社区和桃源社区、德清县前溪社区、长兴县齐北社区、安吉县余村和灵峰浒溪社区等8个省级试点项目,争创省级“最佳实践案例”和示范点。

专栏3 未来社区建设

南浔区頔塘未来社区:结合沿线地块整体拆建改造,构建“有归属感、有舒适感、有未来感”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创造品质人居与优质创业兼备的城市新空间。

吴兴区吉山社区:拆除重建类创建示范点,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打造“山水湖韵”的创新全龄智慧社区单元。

吴兴区南塘漾社区:拆改结合类创建示范点,打造以“太湖南畔新居所、吴兴水漾生态城”为主题的产城融合型未来社区,塑造浙派文化活样板和城市中央生活区。

南太湖新区长东未来社区:新建类创建示范点,成为人才集聚类未来社区的样板。

南太湖新区桃源社区:整合提升类创建示范点,打中国全龄复合型大健康产业城和新型生活形态社区。

德清县前溪社区:全拆重建类创建示范点,打造“居于山水畔,仁在邻里间”的美好生活“体验馆”。

长兴县齐北社区:整合提升类创建示范点,成为既有成熟社区整合提升补短板的排头兵。

安吉县灵峰浒溪社区:拆改结合类创建示范点,打造根植于灵峰山水大境的美好生活新图景。

安吉县余村:乡村类创建示范点,打造未来社区的乡村示范标杆。

(三)聚焦“民生”,全力推动共同富裕建设

守牢民生属性,针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着力解决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推动实现住有所居、住有优居。

1.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健全“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借力数字住房平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判分析,健全检测预警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协同住房用地出让、房地产金融、信贷、税费等多项政策机制,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储备政策,提高精准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一城一策”,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促进住房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商品住房市场,加强与市场监督、物价、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联动,强化市场检查和对各种开发建设行为、交易行为的监管,规范引导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依法规范经营。

——扶持住房租赁市场培育。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构建国有企业、市场租赁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住房需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差异化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以“优质优价”强化市场引导。充分发挥“人生只合住湖州”的人居优势,做好住房价格和品质监管,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招引省内外知名品牌房企,扶持本地优质企业培大育强,提升房地产行业整体实力。提升住房设计水平,打造“浙派风韵 湖州特色”人居品牌。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和质量管控标准化体系,对标未来社区,建造“优质优价”的高品质住房产品。

2.优化住房保障体系

——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结合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和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满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需求;构建进退有序、规范科学、公开透明的分配管理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受益户数不低于1.2万户,其中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不少于50%,全市公共租赁住房覆盖率走在全省前列。

——加大实物保障供应。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根据人口结构和住房需求变化,推进住房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运营,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约10000套保障性住房房源,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约6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约4000套,解决住房困难群众对保障的多元化需求。

3.提升住房居住品质

——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能分工,制定工作规则、责任清单和议事规程,丰富改造内容,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累计达到1500台。稳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优先改造集中连片、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基本完成城镇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

——扎实推进危旧房屋治理改造。落实城镇房屋安全使用责任和监管责任,通过腾、拆、修、控等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三年分步完成城镇住宅房屋解危任务。结合城市有机更新,适时对危房集中的片区实施征收改造。加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及时救助,发现一户,及时改造救助一户。

——全面推进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结合《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公司履约考核标准、物业信息管理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体系,促进物业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形成物业服务、业主自治、社区治理良性互动机制。突出党建引领,创新深化“红色物业”党建品牌。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物业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房产信息、业主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共享,推进物业管理数字化建设。

4.完善生活服务设施

——实现学有优教,强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完成爱山小学奥体校区、湖师附小幸福里校区等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仁西小学、仁北中学、毗山中学等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步伐,缓解中心城区局部区域入学难问题。扎实推进市第三轮教育布局调整,华东师范大学湖州实验中学、滨湖高级中学、南浔高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

——实现病有良医,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续建完成湖州市中医院搬迁工程,新建吴兴中医院和湖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建设,并优化完善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点布局,提高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实现文有雅乐,新增一批文化设施。以社区级文体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城市书房、图书馆乡镇分馆等设施布局,续建完成织里文体中心,谋划新建湖州博物馆群新址、太湖溇港博物馆、机器人主题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场馆设施。

——实现健有佳所,增添以社区级为重点的体育设施。结合市北体育公园、太湖健康城体育公园等公园、广场的建设布局,新建一批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和健身器械,加快完善家门口的便民体育健身设施,形成5分钟内步行可达的全民健身服务圈。

——实现老有颐养,丰富多元化适老养老设施。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康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健全老年大学、医养结合中心、康复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并结合老小区改造和新小区建设,高标准配置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实现购有便街,打造一批特色邻里中心。结合老城片区有机更新,整合社区商业、菜市场、服务设施等资源,高标准打造一批集公共服务、便民商业于一体的邻里中心。结合将军山、窑湾、仁北N11、长东片区等地块农贸市场建设工程,打造20座以上的社区邻里中心。

(四)聚焦“美丽”,打造花园城市示范样板

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导向,积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公园绿道建设、城市风貌提升和文化展示利用等重点工作,加快实现“美丽繁华新江南,湖光山色生态城”的最美滨湖花园城市画卷。

1.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

——健全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落实“1+4+10”政策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处理收费、产业发展等制度,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各方主体责任,规范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到2022年底,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

专栏4“1+4+10”政策标准体系

1:指湖州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

4:指湖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湖州中心城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湖州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工作方案等4个实施方案。

10:指关于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提升绿色包装发展水平的工作意见、净菜进城及果蔬菜皮就地处理设施配置标准及配置计划、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再生资源回收品种参考目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规划布局、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信用监管的实施方案、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规范、大件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文件。

——强化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在投放环节的“准”、生产环节的“控”、流通环节的“限”、消费环节的“管”上下功夫,加强源头管控,深化“光盘”行动,实施“限塑令”,开展外卖、快递包装整治,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

——推进回收利用。推动城市环卫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回收网络布局,建成以回收站点、分拣交易中心、回收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十四五”期间,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提升处置能力。完成松鼠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湖州市建筑渣土循环利用处理中心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厂提标改造和餐厨中心处置能力提升。加快推进装修垃圾预处理生产线及园林垃圾处置中心建设,完善分类垃圾中、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形成以焚烧处理为主、资源利用为辅的“多元化”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开展广泛宣传。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村、进家庭、进商场(市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八进”活动为抓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十四五”期间,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达到95%以上、准确率达到90%以上,单位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以上。

2.提升蓝绿交织的滨湖花园城市环境风貌

——优化“三带三楔”的滨湖花园城市结构。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湖州市滨湖花园城市行动方案》,科学指导花园城市建设部署。在现有组团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三带三楔”的滨湖带状组团城市,“三带”指北部滨湖文旅风情带、中部“一体两翼”南太湖城市带、南部山林水乡田园带,“三楔”指顾渚山--太湖、弁山--太湖、织里东至南浔西--太湖三条区域型生态绿廊。“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打造一条长14.6公里、宽约1-2公里的生态廊道,活化带动湖州城市发展。

——打造典雅传世的“山中庄园、水边院落、城中园林”等特色品牌。将“新经济”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湖州的山水资源中。一是以“五谷”为代表的魅力品牌,再现《青弁隐居图》的“山中庄园”;二是以长田漾、水晶漾、西山漾公园建设为节点,打造“水边院落”;三是以毗山、蜀山、乌山、西湖漾等新建城市公园为节点,重现湖州昔日“城中园林”。

——构建5分钟亲水见绿的秀美蓝绿空间。严格保护70%的蓝绿空间,以打造千里绿道网为导向,全面贯通沿龙溪港—环城河—大钱港—菜花泾—横渚塘河的老城区环状绿道,实施南横塘、长兜港、大钱港、沿龙溪港的城市内河滨水慢行环线,及弁山山林绿道等工程;加强城市山景公园、滨水公园、街头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加快形成“百里绿道串联五山(弁山、康山、将军山、毗山和蜀山)五漾(长田漾、金山湖、水晶漾、西凤漾和万谦漾)”的蓝绿空间,构筑高品质的5分钟亲水见绿圈,并以长东未来城“两港三园、百里绿道”、吴兴“一塘十山十漾”和“水晶晶南浔”为品牌,打造亲水见绿的湖州生态样板。

——推进清丽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南太湖新区启动区防洪排涝工程为先行样板,精心谋划建设“一湖多河”(沿太湖以及沿东西苕溪等河流)沿岸贯通开放的公共空间,建设吴兴高铁东站周边水系综合整治、西苕溪绿水经济带、长兴滨湖生态廊道工程等项目。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深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突出仁皇山片区、老城区等建设成熟区段的湿地河漾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提升山水辉映、蓝绿交织的宜居环境。推进苕溪、太湖等河湖综合整治。强化蓝藻防治和河湖库塘清淤,恢复河湖自然水生态系统功能。

——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化建设工程扬尘防控,严格落实“七个100%”长效机制,积极创建绿色工地,推广使用自动冲洗、雾炮等扬尘防控新技术,建筑工地颗粒物监测安装率实现全覆盖。持续强化道路扬尘治理。严格落实清扫保洁质量标准实施道路喷洒和冲洗,减少二次扬尘。大力推广环卫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提高道路清扫机械化、智慧化水平。

3.活化“创新但不割裂”的历史文化体系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等”保护体系,系统性保护展示好湖州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工业遗迹、特色传统村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期间,适时启动湖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双林镇、菱湖镇、新市镇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工作,有序推进特色传统村落申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持续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和运维管理。坚持历史与现代并融,经济和文化并举的发展思路,与周边联动推进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空间延伸,推进衣裳街、状元街、小西街等历史街区的联动保护利用;以5A级景区标准提升完善南浔古镇,有序推进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修缮和布展,拓展不可移动历史文化资源生命力。

——推进历史建筑认定、保护与修缮。加强对历史建筑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启动湖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的普查和勘查,完成历史建筑数字化建档工作,分批推进湖州已认定的数百处历史建筑的修缮、展示利用和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市域范围内历史建筑应保尽保。

——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以传统建筑修复、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与修复、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改善为重点,分批开展全市108个特色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特色传统村落系统保护和活化利用,着力打造南太湖特色村落保护示范带。强化相关资源要素保障和实施机制保障,实现特色乡土文化传承和活态发展。

(五)聚焦“融合”,全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和省“百镇样板 千镇美丽”工程,统筹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等工作,积极引导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到2025年,实现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的“跃迁”,成为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的湖州样本。

1.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高地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发挥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供水供气、绿道网、公共文化设施、道路客运、数字设施等城乡联动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村庄环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区域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与长效管护,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大力推动天然气下乡工作,到2025年,全市管道燃气行政村覆盖率达60%以上。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向乡村延伸覆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层级叠加、舒适便捷的镇村生活圈体系,在城镇社区步行5分钟内(300-500米)能够享受幼儿教育、健身、商业、养老等便民服务,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在建成区步行15分钟内(1000-1500米)基本具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园广场、农贸市场等日常服务,实现普惠型公共服务全覆盖;在镇域车行30分钟内(20公里)基本覆盖等级幼儿园、等级医院、机构养老、文化场馆、社会管理等综合服务,实现综合服务全覆盖。

2.贡献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新样板

——继续做好“美丽城镇+”的文章。以《湖州市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实施蓝本,突出科学规划引领,联动实施设施提升、服务提升、产业提升、品质提升、治理提升五大提升行动,继续推动44个乡镇做好“美丽城镇+”的文章,确保全部完成考核验收,并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样板镇。到2025年,将44个乡镇建成城乡协调形态美、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美丽城镇,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的智慧型城镇。

——打造区域美镇圈。引导临近乡镇组团联动发展,以中心镇为核心,推进交通互通、资源互用、文化互融、产业互补、经济互动,更大范围内统筹优化生产力空间和设施布局,形成特色乡镇集群,着力构建车行30分钟范围内的“美镇圈”,走出湖州小城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的探索实践之路。

3.树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新标杆

——推进全域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实现湖州从“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到“全域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转变。严格按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有关要求和创建实施方案,强化村庄设计在乡村建设风貌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完成南浔区善琏镇善琏村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村的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扎实推进“拆违、拆危、拆旧”和“绿化、洁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实施。“十四五”期间,全市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2个以上,并重点依托太湖、运河、景区、山水主轴等沿线空间,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片区。

——加快推进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落地。强化农房建筑风貌管控引导,搭建农村住房通用图集网上服务平台,定期推出湖州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按照《浙江省村庄设计导则》和“浙派民居”风貌塑造要求,开展南浔区菱湖镇永丰村、长兴县和平镇霅溪村、安吉县鄣吴镇上堡村等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方案编制,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启动项目实施。

(六)聚焦“转型”,全面提升建筑业现代竞争力

紧紧围绕提升“浙江建造”发展水平的要求,出台落实《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快实现建筑业的提质升级。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对地方财政贡献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2%以上。

1.做大建筑产业规模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培育建筑业“航母”和专业龙头为目标,引导建筑业企业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通过并购重组、主辅分离、股权激励等方式,加快企业做优做强。“十四五”时期,力争培育产值超百亿的企业达到3家以上,涌现一批能够承担高大精尖项目的龙头企业。

——积极拓展经营领域。进一步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资质向公路、水利、电力等行业覆盖,扩大业务范围。特别是牢牢抓住“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增强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承接能力。

——加速向外发展步伐。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和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实施本地企业“走出去”战略,引导、协调和服务企业拓展市外、省外市场,与大型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及知名房地产企业建立协作伙伴关系,扩展稳健的市场腹地。到2025年底,力争建筑业市外产值占比达到30%以上。

2.推动行业创新转型

——推动智能建造能力提升。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研发、集成与应用。重视数字化改造,大力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装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械工具的性能和效率,争当智能建造施工先行市。

——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专有技术、工法和标准,创新突破智能建造相关的核心技术。同时,推动“互联网+”在建筑业的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传统建筑业,实现建筑业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三化融合”,促进企业管理的升级。

——升级生产组织方式。持续完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招投标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在政府投资项目推广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支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着力打造综合性咨询单位,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3.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企银的合作,推行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政府投资类项目全面推行工程保函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质量保证金,鼓励社会投资类项目提高工程保函覆盖率。到2025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覆盖率100%。工程项目保函替代率力争达到90%以上,保函缴纳总额达到50亿元以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稳步推进过程结算。落实浙江省《关于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的实施意见》精神,政府投资类项目带头实施施工过程结算,进度款(含预付款)支付比例不低于已完成工程量的80%。推动建设单位在不改变现行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的前提下,强化工程结算管理,及时足额支付已完工程施工过程结算价款。

——推进建筑诚信评价。调整完善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监理企业、招标代理单位等建筑企业的信用评价办法,持续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与业务承接、动态监管、扶优扶强挂钩,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完善信用评价成果在招投标等市场竞争中的应用规则,加快形成“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房建市政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突出起重机械等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治理,对隐患排查整治不落实的予以追责。持续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等监管方式,加大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打非治违”制度化和常态化。

(七)聚焦“数字”,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围绕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到2025年,基本形成“1+5+N”工作体系,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成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1.构建数字化改革“1+5+N”工作体系

——1: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对智慧城建综合信息平台重构、迭代、升级,夯实数据中台和应用支撑能力,梳理形成建设系统数据资源目录,并以此构建各类基础资源库和主题库,打造架构合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动态监管、决策科学、便于扩展的综合型信息基础平台,实现与“城市大脑”、区县平台的可融尽融、共联共享、协同治理。

——5:五大业务领域数字化综合应用。一是数字城建。以“城市安全运行”为主线,要结合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试点等工作,在推进智慧水务等治理平台迭代升级的基础上,统筹集成城市供水、供气、排水、防涝等运行管理资源,加快打造新城建驾驶舱,全面提升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恢复能力。二是数字住房。以“房”为中心,全面整合房地产交易及信用监管系统、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业务支撑系统、住房保障系统,物业运营系统、房改房管理系统等系统平台资源,实现对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服务,着力提高房地产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能力,实现群众办事简捷化、便利化和集约化。三是数字环卫。以“城市环境”为重点,依托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应用物联感知、视频感应、空间定位、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区县、企业、服务对象等信息资源,实现环卫保洁、垃圾分类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四是数字建筑。以“建筑”为核心,要在强化智慧工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速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引领建筑业向着“十四五”期末实现1500亿元产值目标迈进。五是数字镇村。以“镇和村”为抓手,充分实现网络设施数字化迭代,提升电力通信设施,加强城镇和农村的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城市大脑”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的智慧型城镇。

——N:多元化场景应用。场景化应用是数字化改革最直观的呈现方式,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实现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改变的重要手段。围绕五大数字体系,运用码上赋能思维,通过“一库一图一码”的方式,打造“工地管理、未来社区、物业管理、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等N个场景应用,切实做到在数字化转型中带动城乡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2.深化智慧政务服务改革

——优化“一张网”政务服务。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应用,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推进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进建设行政执法“一网通管”,初步建成事中事后监管闭环。大力实施审批标准化、服务精细化、信息共享化、联动一体化、便民自助化五项行动,进一步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加快政务服务集成式改革步伐,提高“指尖上的政务”办理平台高效便捷的服务能力。

——推动项目审批再提速。通过审批再提速、流程再优化、方式再创新,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多部门业务协同,提升并联审批、批后监管、联合验收的效率,加快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80天”,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巩固用水用气报装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强化建设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赋能,建立健全房地产、建筑市场、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物业管理、住房保障等领域信用管理、惩戒和信用修复等制度,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各类行业监管系统的信用信息归集力度,不断完善信用信息平台,最大范围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与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推进信用建设和功能应用数字化转型。

3.推进行业治理改革创新

——深化“五色工地”创建。全面深化“监管+服务”工作方式,开展“五色工地”创建,通过红色党建引领工地建设、绿色施工规范工地建设、蓝色智慧助力工地建设、青色安廉保障工地建设、金色质量提升工地建设,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建筑业行业管理能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专栏5 “五色工地”

红色党建引领。以建设行业“红色工地”党建品牌建设为载体,通过设立“党支部(小组)、党员活动场所、党建活动制度”,覆盖至建设项目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建设单位等人员,把建筑工地党组织建设成为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

绿色施工规范。以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技术与创新、绿色施工成效为基准,突出扬尘治理、垃圾分类等环节,构建“工地长周查、智能设备实时查、社会监督抽查”机制,实现建筑施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蓝色智慧助力。运用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工地”,实现质量、安全、进度、人员等管理覆盖和统计分析、政府监管、协同执法等功能,实现工地全程管控、全域协调、全面覆盖。

青色安廉保障。以“安全+清廉”为核心,结合“平安工地”“标化工地”“清廉工程”创建,通过持续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暨设施标准化、管理流程化、行为规范化、场容秩序化,将安全清廉标准贯穿于人、财、物各个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守住安全清廉底线。

金色质量提升。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理念,抓好建筑企业发展培育、施工过程监管规范、创优评先引导支持,实现建筑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开展优质结构评审、推行实体样板引路、鼓励BIM技术运用,提高全市建筑工程质量。

——打响“红色物业”品牌。突出党建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创新深化“红色物业”党建品牌,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全面覆盖,引领物业企业管理服务和业主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到2025年,力争实现县城以上居民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形成党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八)聚焦“安全”,全力打造韧性城市

强化城市安全运维管理,打造韧性城市,着力提升现代城市建设“四个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面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维护城市常态化运转的韧性体系,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开展城市体检。建立城市体检机制,完善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城市体检内容,以城市体检系统查找“城市病”问题,科学提出“治疗方案”,补齐城市短板和不足,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展城市公共设施安全排查与维护。按照分级分类分区原则,有序开展公共设施全面安全排查工作,重点筛选出年久失修的设施和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做好定期维护工作,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安全风险地图构建工作。严格规划设计方案管控,新建、改建公共设施尽可能多地扩大公共活动空间,预留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避灾安置空间。

——完善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吸取“新冠”疫情警示与抗疫经验,提升非常态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治水平,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公共卫生中心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作用,构建城乡一体的公众健康预备诊所(如发热门诊)体系,突出“侦查哨点”作用,发挥好源头监管作用,提升公共安全预警、检测能力。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天眼”系统。打通公安、交警和安保公司监控网络,并发挥湖州城市大脑平台作用,推广应用城市公共安全关键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全方位“天眼”智慧化管控覆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风险管控和安全监管能力。

2.提升行业安全生产能力

——筑牢建筑工地生产安全防线。按照“隐患就是事故”要求,强化“双随机”与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执法工作,加强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加强非亡人事故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严厉打击企业无资质、项目无许可、人员无资格,违法发包、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危大工程管控不到位等现象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行刑联动机制,健全安全生产与信用体系挂钩制度,曝光典型违法行为,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在评奖评优、信用评价、资质资格、政府奖励、市场行为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大力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结合“五色工地”创建,以高标准创标杆,以高标杆提标准,每年创建市级标杆工地1-3项,市级标准化工地60项以上,省级标准化工地30项以上。

——开展城市道路桥梁安全检测与加固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城市道路路面塌陷和城市桥梁安全排查检测,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桥梁,并采取禁行限行、拆除重建或修复加固等工作,确保通行安全。

3.提升防洪排涝保障能力

——完成防洪排涝专项规划修编。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完成中心城市防洪排涝专项规划修编工作,科学规划并指导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系统设施,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

——全面整治城市易涝区域。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留白增绿,结合空间和竖向设计,优先利用自然洼地、坑塘沟渠、园林绿地、广场等实现雨水调蓄功能,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优化排涝闸站泵站布局,加大排水管网建设力度,加快南太湖先行区(苕溪尾闾区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展全市重点镇以上城镇的淤塞管道更换和内涝点整治清零行动,基本消除城市内涝点,保障城市健康安全运营。

——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各级城镇易涝点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十四五”期内,开展海绵城市详细规划设计,重点结合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和小区新建改造,分批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创建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到2025年,湖州中心城市建成区海绵化建设改造比例不小于55%,三个县城不小于25%。

4.提升城市应急救援能力

——优化消防与应急救援设施布局。按照“大应急、大救援”发展要求,优化城市消防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消防队建设,补齐消防设施短板,近期重点优化消防站点布局,推进滨湖水陆两栖消防站、凤凰消防站和长东消防站等站房及配套装备与人才队伍建设,续建完成吴兴区消防大队搬迁工程。持续改善现有消防装备,重点完善适应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装备设施。

——强化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深化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综合试点,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掌握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功能属性、建设年代、结构形式、地理信息、运行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绘制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地上与地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管控。建立健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同步维修、共同巡检等机制。

——完善城市防灾设施建设。联合编制《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规划》,科学指导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严格按标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救援通道,科学做好常态化维护管理。进一步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公园、大型场馆(如体育场、中小学校)融合式地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并开展各类城市灾害的应急演练。严格生命通道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承担防灾救灾通道功能的道路系统。

——加快消除城市风险区地质灾害防治点。做好城市地质灾害风险排查,结合生态修复整治,开展城市采空区、地下溶洞区、山体矿面和滑坡风险区修复治理,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完善群测群防的社会防护网。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灾害救援业务知识培训和集训,吸纳民间业余力量科学参与灾害防治,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加快形成各类专业救援队伍、民间救援公益组织、应急志愿者队伍相辅相成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九)聚焦“人才”,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助推“栋梁”计划和“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营造人才最优市的营商环境,全力引育梁思成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到2025年,重点储备培养500名以上急需紧缺专业干部。

1.壮大专业管理人才

——强化人才源头战略储备。完善“引人、留人”机制,招录选调各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快壮大尤其是住房管理、建设工程、公用事业、信息技术、财务审计等专业性较强领域的专业人才,带动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精尖专业人才,为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建设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建设管理人才队伍。

——强化人才定向培养历练。注重在基层一线磨砺干部,通过轮岗交流、上挂下派、教育培训等举措,提高干部综合素养,提高干部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和风险预判与应对意识,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建设铁军。“十四五”期间挂职外派、轮岗交流干部100人次以上。

——强化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大力选拔任命专业本领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推动形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结构。加强精英人才培养,创新提拔成熟、稳住、专业性强的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职称结构,力争局管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干部配备20%左右常量,事业单位中层干部33岁以下年轻干部在30%以上。

——健全人才进退考评机制。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办法、人才优胜劣汰及赛马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开展争先创优行动,探索和实行聘任制、待岗转岗或辞职辞退、降职等办法,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营造风清气顺的人才晋升氛围。

2.壮大行业产业人才

——培育壮大一批建筑工匠。定期举办“名师带徒匠心传承”“万名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推动产业人才技能素质全面提升,并挖掘传承一批传统和现代建筑工匠。通过BIM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培育装配式建筑各类人才3000名,相关企业10家以上。

——开展产业人才专业培训。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建筑人才培训广度,构建创建“产教联盟”“职教产业集群示范区”,做好各类继续教育、复检换证、课时认定等工作,提升建设行业人才培训覆盖率,培养新型建筑工人。

——提高执证上岗专业人员比例。鼓励专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进一步提高获得注册类执业资格、高级技师等人员及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其中注册和职称人员占比提高至30%以上,系统事业在编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提高至80%以上,培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左右,提升建设行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3.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落实系统引进人才保障政策。按照市招才引才相关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全方位保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营造吸引年轻人才的城市服务环境。按照年轻人才喜欢时尚社交、活力运动、创新体验等要求,优化城市服务环境,打造一批城市活力设施,打响城市时尚品牌。如打造由龙溪港—新塘港-小梅港-太湖构成的湖州-太湖精品夜游航线,开辟时尚户外运动健身场所,新建服务年轻人的青春社区、打造一批城市阳台和网红社交场地等,提升城市年轻活力,搭建年轻人才“休闲港湾”。

四、“十四五”时期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全过程,切实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建立健全与各区县、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工作协作机制,做好规划的衔接,确保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建立健全分类科学、覆盖全面的行业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体系,建立并完善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跟踪评价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强化本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和各类住房城乡建设行为的指导。合理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科学有序实施。

(二)创新政策支撑

根据中央和部、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创新开辟重大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研究出台住房城乡建设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相关地方政策文件,指导下一步智慧化建设管理,提高城乡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研究出台城建试点创新的相关政策,探索形成“规划统筹+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政策支持”的现代建设管理新路子。

(三)坚持依法行政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实际,积极配合起草制定住房城乡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出台配套规范性文件,充实完善现有住房城乡建设法规政策体系。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定期组织规范性文件的集中清理,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通过教科书式执法培训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针对投诉举报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等风险高发领域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有效降低诉讼风险和败诉风险。

(四)加强要素保障

统筹配置人、钱、地和技术等核心发展要素,重视城建专业人才招引和培育,打造专业化城建管理团队。高效用好财政资金,重点保障公益性、民生型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各级各类有关资金,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方式,采取政府债券、开放性金融支持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和金融资本参与到住房和城乡建设中。坚持集约紧凑、优地优用理念,做深做细城市更新的文章,最大限度拓展存量空间发展潜力,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科技,发挥现代科技在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强化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其作为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实施刚性约束,确保住房城乡事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协调。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切实把好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准入关。探索建立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协同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环境治理,积极响应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六)严格监督考核

完善工作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完善考核体系,细化督查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创新监管方式,实时监控、动态监督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推动项目有序实施,重点城建项目要形成定期上报项目进度和全程跟踪督察机制,督促各主体、各部门、各相关责任人科学落实项目进度,确保项目科学高效推进。

(七)引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城乡建设各个领域,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和“人民城市人民管”。充分发挥舆论对城乡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营销,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做好重点项目、民生实事等各项工作的宣传,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十四五”时期规划重点实施清单

实施清单主要包括深化改革、民生实事、绿色发展、重点工程等4张清单,项目主要以中心城市为主,兼顾三县。

 


 

(一)深化改革清单

序号

名称

内容

年限

一、数字化改革

1

城建综合信息平台升级

按照“一库两中台两门户多应用”架构,对智慧城建平台底层架构进行重构和迭代升级,打造架构合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动态监管、决策科学、便于扩展的综合型信息基础平台,构建建设系统智慧中脑。

2021-2025

2

数字城建

打造“新城建”驾驶舱,统筹集成城市供水、供气、排水、防涝等运行管理资源,提升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恢复能力,探索具有湖州特色的数字化改革实践案例。

2021-2023

3

数字住房

以房屋为核心,全面汇聚和集成住房保障、房屋征收、市场交易、物业管理等住房领域基础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打造智慧住房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

2021-2025

构建全面覆盖、信息共享、动态更新的物业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业主电子投票与物业服务履约监管功能,强化物业两金使用数字化监管能力,推动形成行业部门分级监管、物业企业自律、业主主动参与的常态化物业监管机制。

2021-2025

4

数字环卫

围绕垃圾分类驾驶舱升级,全面整合归集各区县垃圾分类与数字环卫平台,构建一站式数据仓,打造集管理服务、业务指导、监管检查、综合评价于一体的“湖州市垃圾分类治理信息化管理体系”。

2021-2025

5

数字建筑

深入打造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动态识别、智能分析、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在建筑领域的运用,推动监管模式创新。

2021-2025

建设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图纸的全过程闭合管理,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2021-2025

6

数字镇村

推进“城市大脑”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发掘发挥大数据在美丽城镇建设和日常管理中的增幅器作用,实现农村污水治理远程监管等一批创新应用。

2021-2025

二、政务服务改革

7

推动项目审批提速

进一步优化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审批再提速、流程再优化、方式再创新,加快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80天”,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

2021-2025

8

“五色工地”创建

持续推进全市“五色工地”创建,打造建筑工地管理的“湖州样板”“湖州模式”。

2021-2025

9

“红色物业”建设

到2025年,力争实现县城以上居民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形成党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1-2025

 

 

 

(二)民生实事清单

序号

名称

内容

年限

一、住房保障类

1

老旧小区改造

“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2000以前需改造的群众意愿强烈的小区,合计改造约150个小区。

2021-2025

2

公租房保障

“十四五”期末,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继续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10000套,新增公租房保障家庭12000户以上。

2021-2025

3

城镇危房治理改造

完成中心城区D级危房,零星C、D级危房整治改造(吉山、市陌等老旧小区)。

2019-2023

4

农村困难群众

危旧房改造

全面开展农村困难群众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动态清零。

2021-2025

5

既有住宅

加装电梯

“十四五”期间实施加装电梯1500台。

2021-2025

二、科教文卫类

6

湖州市第一医院改扩建工程

总投资3.6亿元,新建医疗综合楼A栋、B栋及连廊等建造18000平方米,改造急诊楼、门诊楼、骨科楼、内科楼等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

2020-2025

7

湖州市中医院迁建项目

总投资10.1621亿元,用地面积约73514.5   平方米,建设规模为800床,总建筑面积约13.73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急诊、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住院部、治未病体检中心、行政制剂楼、地下停车库、中医文化、污水处理站等,道路、绿化等总布配套工程。

2020-2024

8

湖州南太湖医院

投资12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约13.1万平方米。医院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设置住院床位数约1350张。医院包括外科创伤中心、心脑血管中心、康复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和生殖医学中心;设置23个临床科室、13个辅助科室及6个行政管理部门。

2018-2023

10

浙江水利水电

学院新校区

建设项目(打包项目)

投资25亿元,校园容纳学生1.5万人,项目总占地面积1471亩,其中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812亩,地上建筑面积为2085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21000平方米。
  湖州南浔城市功能提升项目,占地面积约459亩,地上建筑面积2190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2020-2022

11

湖州南太湖新区“金山银山”大学城(打包项目)

引进各类高等院校,建设南太湖大学城。包括湖州学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生院等。校园容纳学生1.5万人,项目总占地面积1471亩。

2020-2022

12

湖州市滨湖高中工程

投资6.4995亿元,项目按60个教学班(另加20个选课走班)、4000人规模建设,总用地面积为220亩,总建筑面积932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校舍用房及配套工程。

2019-2021

13

华师大湖州实验中学(康山中学)

投资7.2亿元,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9亩,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规划建设60个教学班(其中中学24个班、高中36个班),在校学生3000名左右,教职工250名左右。

2019-2021

14

湖州毘山中学

工程

投资2.8984亿元,项目按42个教学班、2100人规模建设,总用地面积4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440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校舍用房及配套工程。

2019-2021

15

仁北中学

投资4.4亿元,总用地面积约70538.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8024平方米,拟建规模为54个普通班+9个走读班的初级中学。

2021-2023

16

吴兴第一中学改扩建

投资0.6亿元,项目规划面积55亩,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班级数30个。

2020-2021

17

新南浔高中建设项目

投资7.17亿元,位于浔练公路西面,阳安塘南面,规划风顺路东侧,项目总用地237亩,建设规模60个教学班,容纳2400学生,总建筑面积12640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7547.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0215平方米。

2019-2021

18

南太湖新区小学、初中教育设施项目(打包项目)

投资约38.7亿元,项目包含新建西南小学、爱山小学凤西校区、杨家埠小学、西塞山小学、长东4所小学及弁南小学、爱山小学青阳校区改建;鹤和中学、凤西中学、长东3所中学及环渚学校、弁南中学改建。

2020-2024

19

白雀小学改

扩建工程

投资2.49亿元,用地面积约705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990平方米,拟建规模为60个班

2020-2022

20

仁西小学

投资3.39亿元,位于仁北中学西侧,占地约100亩,设置60个班。容纳2700人

2021-2022

21

南太湖新区学龄前教育设施项目(打包项目)

投资23.5亿元,项目包含20所新建和17个提升幼儿园。

2020-2024

22

蜀山小学

投资2.8亿元,选址湖东西区,规划 48 个班,规划面积 4.84 公顷。

2022-2024

三、公共服务类

23

点亮小区地图

点亮中心城区400个小区地图,实现导标识明显、照明充足通畅、幢号夜间可视、精准定位导航。

2021

24

西部水厂工程

投资11.7393亿元,项目占地约200亩。建设内容:新建日供水近期规模40万m³/d,远期规模60万m³/d的水厂一座,包括水厂土建、设备及配套管网等,配套管网约13.8 公里。

2019-2022

25

南部水厂工程

投资8.2124亿元,项目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的东南侧,项目占地约150亩。建设内容:新建日供水规模20万m³/d的水厂一座,包括水厂土建、设备及配套管网等,配套管网约31.4公里。

2021-2023

26

湖州燃气股份

有限公司南门

LNG应急储备站

占地面积约33.65亩,储气规模1个1800立方米LNG储罐,2个100立方米LNG储罐,项目建成出气量2000立方米。

2021-2022

27

湖州港华燃气

有限公司LNG

应急储备站

占地面积约45亩,总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项目建成储气量为1200立方米。

2021-2022

28

安吉两库

引水工程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赋石水库取水口、老石坎及赋石水库两库连通隧洞、输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等。设计水平年为2030年,基本引水规模23万立方米/日,引水保证率为90%,年平均引水量约820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总长约77.45公里,其中输水隧洞65.64公里(含两库连通隧洞6.1公里),输水管道11.81公里。

2019-2023

29

湖州农产品

物流集散中心

投资16.54亿元,项目主要包括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区和生活配套区。净用地面积约352.2亩,新建总建筑面积376902.78平方米。

2017-2023

 

 

 

 

 

 

 

 

 

(三)绿色发展清单

序号

名称

内容

年限

一、产业发展类

1

装配式建筑推广

推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5%以上。

2021-2025

2

绿色建筑和

绿色金融协同

发展试点

从2021年起,全面提升新建居住建筑能效,全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严格执行二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

2021-2025

3

既有建筑节能

扩面改造

扩大节能建筑的覆盖范围,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75万平方米。

2021—2025

4

可再生能源

推广应用

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每年新增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80万平方米以上。

2021—2025

5

建筑工业化PC

构件生产基地(旧馆)

投资12.47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4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件生产区、商品混凝土拌和站、配套生活用房及码头。西厂区主要为外墙板、钢筋、叠合板及预应力构件等4条生产线,达产后生产规模为25万立方米/年;东厂区新建商品混凝土拌和站及相关配套,达产后预计可年产200万平方米砼。

2018-2021

二、生态治理类

6

生活垃圾分类

到2022年底,全市完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模式适宜、分类高效、全国领先的“湖州模式”,努力建设成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

2021-2022

7

扬尘治理

全市智慧管理平台优化升级,确保全市颗粒物在线监测、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2021-2025

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

全市新建处理设施152座,改造处理设施473座。行政村覆盖率不低于95%,出水达标率不低于95%,应接农户接户率不低于70%,开展绿色处理设施和污水零直排村试点。

2020-2025

9

中心城区河道、

水环境整治提升

仁皇山分区、市北片区、湖东分区、老城区河道清淤、疏浚、美化提升。

2021-2023

11

中心城区

河湖漾生态治理

对中心城区河湖漾12.27平方千米水系进行清淤、构建水生态系统。

2021-2025

12

中心城区污水

零直排工程

中心城区各片区小区和市政道路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

2020-2022

13

南部污水处理厂

投资约8亿元,南部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总规模为2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约16公顷(折合240亩)。

2021-2025

14

松鼠岭填埋场

生态修复工程

对填埋区、飞灰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周边山体边坡进行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封场区域面积为4054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5.67公顷,修复后建设生态公园一座。同步在大钱港中转站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一座(处理规模为100吨/天)。

2020-2022

15

湖州市餐厨

垃圾资源化

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扩建项目

扩建餐厨处置能力300吨/日(其中含厨余处置能力200吨/日,餐饮垃圾处置能力100吨/日)。

2021

17

太湖溇港保护修复及治理

活化工程

投资26.6亿元,本工程主要包括整治河道51条,整治总长度52.5公里,整治湖漾面积777亩,湿地建设面积185亩,提升大钱港堤防4.97公里,新建闸站3座,新建水闸14座;长兜港南段生态修复,修复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新建服务用房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020-2026

18

西塞山片区

生态修复工程

投资21亿元,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水系管线疏浚。清河泥、通水系,种水植,清水质,复生态,美环境,河道清理14.6公里,绿化面积6.7万平方米,水体景观7处。管线下地5.9公里,挖(填)方48万平方米。二是深度挖掘西塞山前湿地文化底蕴,新建沿河步道10.9公里,设置岸边小品15处。三是开发休闲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民宿、品茗观景节点,优化美化西凤漾、王家漾、鲇鱼漾等8处漾荡。

2021-2025

19

梅东区块海绵城市建设

依托梅东片区的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大海绵元素的设置,打造3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包括:1.梅东圩区整治河道项总长度3.353公里,整治湖漾4.61万平方米,总清淤量10.97万立方米,水生植物种植0.28万平方米。2.梅东片区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拓浚河道4.241公里;新建护岸及堤防9.168公里,整治湖漾面积2.68万平方米。3.建设横塘河和木鸭河两岸景观栈桥、景观廊架、园路、绿化种植及景观亮化、给排水等配套工程,4.对乌沉街东西侧沿河、震泽路沿河等三段河段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2017-2022

三、环境建设类

20

绿道建设

全市新增绿道超300公里。

2021-2025

21

金色水岸森林

(大钱港景观)

投资5亿元,项目南起三环北路,北至太湖路,长约8.2公里,总面积为37.79公顷。

2021-2025

22

银色乐活外滩

(长兜港景观)

投资8亿元,项目南起三环北路,北至太湖,全长6.1公里,总面积为79.07公顷。

2021-2025

23

城市滨湖阳台

(金山湖公园)

投资7亿元,项目总面积103.3公顷。

2021-2025

24

中国城市

生态公园

投资10亿元,项目总面积约140公顷。

2021-2025

25

世界文化

遗产公园

投资4亿元,项目位于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总面积为25.48公顷,包括溇港文化博物馆等项目。

2021-2025

26

将军山公园

投资2.69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8亩,分为山体公园及滨水公园两个部分,含将军府、城市书屋、浅山草堂等多个设施。另外商业部分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2020-2022

27

市北体育公园

投资1亿元,项目选址于市北片区潜庄路以西,后庄路以北。项目总用地面积89亩,含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多种体育设施。

2022-2025

28

毘山遗址公园

投资3.7439亿元,村落总体设计2.5万平方米,遗址博物馆(改造)建筑设计(含展览馆改造设计及农业知识展厅设计)5600平方米,商周主题馆建筑设计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站1000平方米,芝林馆及管理用房建筑设计2000平方米,出入口、商业建筑设计(含管理用房新建建筑设计及地下车库)2.4万平方米,遗址博物馆(改造)室内设计3300平方米。

2021-2025

29

垄山公园

投资2.4亿元,位于二环北路以北,青太路以南,长兴路以东,安吉路以西,占地面积约22.76公顷。

2021-2025

30

吴兴花园城区

建设工程

计划投资50亿元,以吴兴区山水为基底,高标准打造“一塘十山十漾”21个公园建设。

2021-2025

31

“金山银山”

主题公园

投资21亿元,弁山旅游开发、绿道、林相保护、市政道路、停车场、景观、配套用房;围绕康山山体,打造“金山银山”主题公园及张志和纪念馆。

2021-2025

32

大运河文化公园(一期)--运河

国际文化交流

中心项目

投资6.8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43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190平方米,包括頔塘风情体验街4800平方米、商务会议中心13500平方米、文化服务中心3900平方米、四象大屋组团9000平方米、八牛大屋组团7300平方米、田园牧歌组团690平方米。

2020-2022

 

 

 

 

 

 

 

 

 

 

(四)重点工程清单

序号

名称

内容

年限

计划投资(万元)

所在

区域

一、城市更新类

1

美丽城镇建设

按照“五个美”“十个一”的要求,结合“美丽城镇+”的特色载体,以“十抓六行动”作为抓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城镇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湖州魅力的美丽城镇。全市计划完成“五美”投资项目2588个,总投资541.9亿元,44个乡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其中不少于25个建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2020-2025

5419000

市域

2

老城区有机

更新项目

一期地块:吉山小桥头村地块、劳动路南延地块、月河小学南侧地块、永昌地块、泰伦地块,共计70.6亩。二期地块:湖东路原质监站地块、白蘋州东地块、原中心医院西侧地块、市陌后堂子村地块、劳动路沿线7、8号地块、劳动路沿线1、2号地块、安定书院地块,共7块地,共计121.3亩。

2020-2025

1682900

中心

城市

3

环渚工业园区

改造提升

导入现代产业,建设未来社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新空间。

2021-2025

/

中心

城市

4

邱亩山建设项目

邱亩山区域(约238亩)范围内拆迁、整治、建设等工作;儿童福利院项目、经营性公墓、物流集散、连接道路、地下管网、地下交通等设施和区域环境。

2021-2022

80000

中心

城市

5

南太湖新区

未来社区项目

规划总面积500亩,拟定为招引人才打造未来办公、住宿、生活场所,计划引进200个左右领军型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以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理念,打造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区和未来社区的示范区。

2021-2025

425000

中心

城市

6

南浔頔塘

未来社区项目

规划单元东至嘉业路、南至同心路、西至南林路、北至长湖申航道,区域总面积88.3万平方米;实施单元区东至嘉业路、南至泰安路、西至南林路、北至长湖申航道,区域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

2018-2022

591600

中心

城市

二、基础配套类

7

湖州市内环(北线)快速化改造工程

项目路线全长9710米,总用地面积约75公顷。其中桥梁改造和新建面积约24万平方米,地面道路面积约48万平方米,新建隧道主体洞身长680米,人行桥4座;绿化约7.2万平方米。

2019-2022

318000

中心

城市

8

中心城区二环

南路、二环西路、三环东路中段

提升改造工程

二环南路(二环西路至湖盐公路段)进行改造,改造全长约9.4公里。二环西路(西塞山路至田园路段)进行改造,全长约3公里,以现有道路为依托,以城市高架道路为主。三环东路(二环北路-环城南路段)进行改造,全长约4公里,以现有道路为依托,以城市高架道路为主。

2021-2030

600000

中心

城市

9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1.涉及13条支路及景观工程,主要包括安太路、金青路、规划馆前支路、望山路、北山路、垄山过渡房环路、垄山北路、南窑湾路及区域河道整治及沿河景观等。开挖式地下污水管网修复。

2.谢家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桥梁、绿化景观等)。

3.核心区出让地块(剩余部分)道路、河道整治、景观配套工程等,预计道路约20条。

4.按照城市阳台标准推进环城河东岸龙溪舞台、活力港湾公共开敞空间建设。

5.永昌地块南街地下通道工程。

2019-2025

264000

中心

城市

10

核心区出让地块

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市核心区出让地块周边规划指定的配建项目,主要包括建设绿地景观系统,市政道路、配套管网及道路附属设施,水系整治,污水管道工程等。

2019-2021

44600

中心

城市

11

核心区出让地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二期

湖东-农批路、紫金港西沿河景观、湖东-农批市场外围道路、湖东分区代征绿地、垄上花苑红线范围外配建工程、垄山北路等24个子项建设任务,主要包含道路、景观、桥梁等。

2021-2025

60000

中心

城市

12

南太湖新区长东

片区南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

长东南片计划实施金山二路南延(金山大道南延)、银山五路(瑶台路)、白莲花路、日晖路、潜庄路、紫云路六条道路,总用地面积为927.65亩,总长度16公里,总投资约19.7亿元。

2021-2025

197000

中心

城市

13

南太湖未来城长东片区总部经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园区配套道路工程,市政设施和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公园绿化景观工程,景观桥梁工程,疏浚清淤工程,岸线及堤防整治工程,配套约8.2万平方米公建设施和管理用房工程,停车场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2020-2026

306700

中心

城市

14

吴兴至建德公路桥西村至后珠村段及配套工程

主体路基宽39米,双向六车道,全长约6.09公里,新建桥梁5座,设互通立体交叉3处。

2021-2025

169988

中心

城市

15

杨家埠片区城市

道路提升工程

港南路东段改造、七里亭路改造、新竹路改造、夹山道路改造、弁山大道改造、方家山路改造、三天门路改造、港前路西延、兴业路加宽工程、三环西路路面改造工程、同心路(104-太湖路)等道路提升。

2021-2025

200000

中心

城市

16

康山南片路网工程

包括长西路、南塘漾路、塔山路、金田路、陆家兜路、滨港路等道路工程,全长约15公里,路基宽25-40米不等。

2021-2025

250000

中心

城市

17

蜀山路改造

蜀山路(318国道-杨树桥南堍)道路提升改造,全长4.1公里,宽33米。

2020-2021

5400

中心

城市

18

西湖漾路拓宽

道路长2160米,宽26米,道路、平侧石、人行道改造、新增桥梁、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强弱电工程、燃气工程、绿化、交通组织等提升改造。

2020-2021

7950

中心

城市

19

南浔中心城区道路提升工程

对南浔中心城区范围内市政道路改扩新建,包括向阳路与联谊路连接线、直港路(年丰路-联谊路)、风顺路改造(年丰路以北)、阳安路、新安路开工建设、泰安路等道路改造。

2017-2025

100000

中心

城市

20

南浔南林大桥

改建工程

项目北起吴越路-强华路交岔口,南至南林路-适园路交岔口,长约 1663 米,主跨跨径约106米,包括主桥及引桥、北侧互通、南侧高架至向阳路。道路长约2.64公里,南林路道路宽度46米,双向四车道,部分路段六车道。

2020-2023

90400

中心

城市

21

南浔向阳大桥

新建项目

向阳西路跨白米塘位置,西起宝戴路东至外环西路和向阳路交岔口。与现状向阳路接顺,按一级公路标准兼市政功能设计,项目路线全长792米,路宽为36米,双向6车道,沿线一座大桥(向阳大桥),含道路及相关配套工程。

2020-2022

20000

中心

城市

22

湖浔大道污水

干管建设项目

主要收集南浔高铁新城及湖浔大道以南区域污水,总纳污区域范围约 20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干管敷设和附属设施。本次污水干管DN1200-1400,总长度约 8.4 公里。

2021-2022

25000

中心

城市

23

南浔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包括和孚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善琏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石淙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三个子项目。和孚镇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0.75万吨,善琏镇污水处理厂扩建0.7万吨,石淙镇污水处理厂扩建0.5万吨。

2020-2022

15210

中心

城市

24

南浔经开区

新城污水处理厂

主要服务以西万亩大平台工业企业为主,项目占地75863.78平方米,一期污水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

2020-2021

57500

中心

城市

25

杭湖天然气

管道迁改工程

物流园一期天然气管道搬迁,沿新建104国道、申嘉湖高速廊道等一并建设,全长约13公里。

2020-2021

15000

中心

城市

26

乌山地下人防项目

人防指挥部2500平方米、停车场14000平方米。

2021-2023

15000

中心

城市

27

吴兴区消防大队

搬迁工程

项目规划面积19.29亩,建筑面积9386平方米,为吴兴区消防大队整体搬迁,含消防指挥部、训练区、停车场、办公用房等。

2020-2022

14000

中心

城市

三、形象提升类

28

龙溪舞台城市阳台

结合太平洋广场地块开发,按照城市阳台标准推进环城河东岸龙溪舞台、活力港湾公共开敞空间建设。

2023-2025

30000

中心

城市

29

长东片区CBD项目(打包项目)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77.6亩,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CBD项目位于湖州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东侧为迎宾大道,南侧为银山大道,西侧为金山大道,北侧为金山湖,包括主地标(318米高)、次地标(180米高),东地块商业办公区和西地块金融商住区。

2020-2026

1400000

中心

城市

30

长东中央商务区项目(打包项目)

大东吴集团、永兴股份(含香飘飘、久盛、宁波银行、吴兴农商行)、德宏股份(含浦发银行)、中屹集团、上海冠恒、东南监理、天和建筑院、中新集团共8个总部中心。

2020-2026

320000

中心

城市

31

潞村世界乡村

旅游小镇

包括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潞村古村落风貌改造、钱山漾遗址公园、桑博园、公共环境景观提升等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9公顷。

2020-2022

363000

中心

城市

32

中国上市公司综合会展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会议培训中心、信息发布中心、路演推介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

2020-2026

200000

中心

城市

33

人才大厦

项目位于湖州高铁站附近XSS-03-02-06号地块,东至漾东路,南至西塞山路,西至漾西路,北至西凤漾路,规划占地面积约125亩,容积率2.5-3.0,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约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总部经济、创智中心、高端研发办公等城市综合体。

2020-2024

280000

中心

城市

34

人才创业港项目

项目选址于湖州科技城核心区,近七里亭港,总用地面积111亩。总建筑2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集零售商业、商务金融、住宅等为一体的人才创业综合体。

2020-2022

130000

中心

城市

35

湖州市科技城智能科学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湖州市中心城区西侧,地处南太湖新区,东至漾西路,西至志和路,南至西凤漾路,北至创业大道。项目总用地面积116亩,地上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科创办公约13万平方米、会议中心0.47万平方米、酒店5.1万平方米,商业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主要为11-20层办公建筑,建筑高度92米。

2018-2022

200000

中心

城市

36

机器人主题

博物馆项目

机器人主展馆(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的展览展示、趣味互动、机器人主题餐厅、衍生商店)、辅馆(机器人主题酒店、机器人主题餐厅、衍生商店)、室外广场等。

2021-2025

250000

中心

城市

37

科技芯项目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1万平方米,融合科技孵化、科技金融、科技会展、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科技服务功能,形成大气鲜明的城市客厅形象。

2021-2026

200000

中心

城市

38

长兜港东外滩

科创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项目占地约位于长东港东侧,三环北路北侧,计划打造成科创、办公中心。

2021-2025

400000

中心

城市

39

天能太湖科技城

建设项目

项目总用地246.4亩,新建建筑面积45.5万平方米;建设总部行政办公楼、商务中心、科创园、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配套生活商业等,建成天能太湖科技城。

2020-2023

250000

中心

城市

40

湖州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打包项目)

项目用地范围达800亩,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将打造中国首席医养产业示范区,包括浙江鑫达医院、南太湖护理学院、颐养中心等。

2017-2025

700000

中心

城市

41

海王集团湖州大健康产业(打包项目)

项目总用地600亩,新增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新建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生产、辅助、物流配送、仓储及亚健康疗休养、健康培训、主题文化商业等用房,将建设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制造中心、海王星辰全国物流中心和健康小镇。

2018-2023

1200000

中心

城市

42

湖州博物馆群

12万平方米(含馆舍面积6万平方米)。

2021-2025

200000

中心

城市

43

金盖山景区

梦江南项目

“梦江南”项目总投资约108亿,项目选址位于吴兴区道场乡南郊风景区,规划面积约23.67平方公里。

2021-2025

1080000

中心

城市

44

大象酒店·国际

会展中心

规划用地面积415亩,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建设大象酒店、会展中心及企业办公中心,打造集展览会议、休闲度假、商务接待、科创研发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客厅、国际交流名片。

2021-2023

400000

中心

城市

45

太阳酒店·水晶晶广场

项目位于沈庄漾区域,总用地面积约23.43公顷,总建筑面积22681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727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9537平方米)。

2023-2025

290000

中心

城市

46

南浔大运河国家文化中心区

頔塘沿线商务会展中心,涉及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及景观亮化改造,项目范围西至南浔新桥,东至江苏界,南临頔塘,北至318国道。

2021-2023

150000

中心

城市

47

绿地南浔

城际空间站

南浔中心超高层双子塔位于南浔站周边,湖浔大道南侧、阳安塘北侧,两个超高层地块及中间广场地块,占121亩,配套住宅用地401亩。

2020-2024

250000

中心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