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完善“畅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2-06 浏览量:12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完善“畅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完善“畅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的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建设现代政务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2〕71号)以及《江苏省打造高效规范便利的一流政务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4)》等文件精神,完善“畅通办”政务服务体系,助力数字政府建设,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根据国家、省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532”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畅通办”品牌建设为统领,统筹线上线下,连接域内域外,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不断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平台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不断完善泛在可及、智慧便捷、高效协同、公平普惠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效保证。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优化政务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持续促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人民至上。从企业群众办事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统筹集约。强化政务服务整体谋划、一体建设,统筹线上线下服务资源,统筹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体系供给能力。
  坚持创新突破。以数字化转型倒逼服务方式重塑,以场景应用驱动服务供给创新,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水平。
  坚持安全可控。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管理体系,加强对重要数据、敏感个人信息等的保护,确保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
  (三)主要目标
  2022年,标准深化年。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同源发布、动态管理机制全面实施,跨省通办、“一件事”业务流程和运行规则基本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窗口服务标准升级完善,惠企政策直达机制、“一网通办”运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
  2023年,服务拓展年。围绕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实现办事领域覆盖齐全、办事链条集成完整、网上办事畅通便捷,“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面建成,数据共享应用取得突破,新增一批部门协同联动“好办”“快办”“通办”场景,一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2024年,体验提升年。政务服务大厅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搜索、智能客服、智能地图全面应用,政务服务“掌上办”“免证办”“一码通办”成为常态,“数字鸿沟”基本弥合,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享受到更多个性化、贴心暖心的服务。
  2025年,融合发展年。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审批监管信息联通、多方联动的综合管理机制高效运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畅通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二、开展标准化强基行动,完善“畅通办”业务管理体系
  强化标准理念,按照“标准一致、统一规范”原则,构建形成以“一单一表一册一书一图”为核心的业务运行管理体系。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
  1. 全面实施清单管理。将依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备案、其他行政权力等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市委编办、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统一事项基本要素。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主项、子项、业务办理项,明确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实现国家、省、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纵向贯通一致,实现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等各类事项清单横向同源一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加强事项动态管理。依托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加强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动态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审批服务部门根据业务变化和实施情况,对需要新增、取消、变更(含下放、委托、赋权、上收)的事项,原则上应在一个月内提出申请,机构编制部门或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按规定组织对事项的合法性、要素的准确性、各类清单的一致性、与实际业务开展的适用性进行联合审核,并统一发布。(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标准化
  1. 细化实施要素清单一览表。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梳理办事情形,在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四级四同”的基础上,逐项优化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关键要素,明确规范现场勘查、检验检测、专家评审、听证论证等特殊要素,编制政务服务实施要素清单,形成一览表对外进行公开。(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优化办事指南手册。基于政务服务实施要素清单,从用户视角选择企业群众办事所需的办理地点、办理时间、办理方式、受理条件、办结时限等具体服务性信息,制作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制作分领域、分专题的办事指南手册,提供白话版、视频版、检索版办事操作说明,努力让企业群众找得到、看得懂、会操作。(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从审批实际出发,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流程图,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审批的环节、流程,以及各环节的审查内容、标准、时限,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职责、权限,审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裁量口径、注意事项等内容,形成审批作业指导书,指导工作人员规范审批行为。(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构建政务服务知识图谱。基于对实施要素、办事指南、审批作业指导书、办件案例等的积累沉淀,运用数据智能抽取、清洗和挖掘技术,构建政务服务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权力、事项、材料、数据等核心要素及其关系,促进政务服务智能优化。(市政务办、大数据管理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政务服务运行管理标准化
  1. 统一窗口服务标准。制定《政务服务窗口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统一各类窗口服务运行规范,以及工作人员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等规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修订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加强政务服务分中心一体化管理,实现名称标识、服务规范、效能监督、评价标准等的统一和互联互通。(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统一“一网通办”运行管理。出台全市“一网通办”运行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细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安全标准和应急管理等制度,保障“一网通办”规范、有序、有效运行,提升“一网通办”快速迭代、服务触达、数据分析等的能力。(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积极巩固政务服务管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成果,建立健全标准研制、试点验证、审查发布、推广实施、效果评估和监督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加快政务服务改革、12345热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标准制定,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参与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不断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市政务办、市场监管局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规范化融合行动,完善“畅通办”多维供给体系
  按照“网办为主、掌办优先、自助为辅、窗口兜底”工作思路,不断优化线上办事,规范线下办事,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一)优化线上办事
  1. 统一网上办事入口。加强“畅通办”总门户建设,持续推进政务服务PC端向“江苏政务服务网常州旗舰店”集成、移动端向“苏服办”APP·常州、“我的常州”APP汇聚、自助端向“畅通办”自助服务一体机整合,逐步实现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市政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再单独新建相关业务系统,已有自建业务系统的,要按照“一地区一平台”“一部门一系统”的要求,加快内部系统整合,并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切实解决政务服务平台入口多、用户重复注册、数据反复录入等问题。(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加快事项入网运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按照“应上尽上”原则,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优化网上审批服务环节,加快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等的对接应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和办理深度,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2025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加快做强移动应用。全力打造“苏服办”APP·常州政务服务移动办事总入口和“我的常州”APP城市数字服务总门户,持续优化移动端应用架构,规范移动端应用管理,快速迭代升级各项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用户粘性和月活跃用户数,促进优势叠加、融合发展。(市政务办、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负责)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推动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原则上不再建设独立的政务服务移动端,已建的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应按照“高频优先、先易后难”原则,尽快完成与“苏服办”APP·常州和“我的常州”APP对接融合。(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加快审管联通互动。厘清审批监管职责边界,健全审管执信衔接机制,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信息实时共享、业务协同互动。完善审管联动平台功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推送、监管、反馈一体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进监管信息、信用信息在审批过程中的应用,加大力度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信用分级分类审批服务。(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线下服务
  1. 规范服务场所建设。统一服务场所名称,市、辖市(区)为政务服务中心,经本级政府批准的专项大厅为政务服务分中心,镇(街道)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便民服务站,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合作设立的为“畅通办”便民服务点。持续推动便民服务提升工程,打造集智慧办事、宣教互动、公益服务、“市民客厅”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综合体。2022年底前完成所有政务服务场所挂牌名称统一,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政务服务场所功能改造和服务提升。(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 规范“一门”办理。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除场地限制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部门专项业务大厅应逐步整合并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确不具备整合条件的,要在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受理窗口,实现“多点可办”。积极推进水电气、电信、公证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进驻,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规范“一窗”受理。深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无差别或分领域综合窗口办理,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设置“一件事”、跨域通办综合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集成服务和异地办事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根据需要设置“潮汐窗口”,动态调整业务领域,减少企业群众排队等待时间。(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规范窗口业务办理。进驻的政务服务事项必须在政务服务中心实质运行,不得在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以外收件、受理、出件,严禁“明进暗不进”。对适用“收件即受理”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有关部门要授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接收申请材料并出具受理凭证。进驻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首席代表”制度,全权负责本部门进驻事项的咨询、受理、审批、出件等环节,加强前台后台衔接,推动更多事项当场办理、即时办结;要选优配强派驻人员,其中审批人员应为在编的业务骨干,派驻时间不少于两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 服务渠道“四端协同”。并行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对已实现线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原则上要同步提供线下窗口办事服务。依托标准化成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在PC端、移动端、自助端、窗口端同源发布、同步更新,推进企业群众办事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步线上线下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关怀服务,持续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政务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常态化开展老年人智能应用培训。(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业务流程“无缝切换”。适应企业和群众多样性办事需求,打通线上线下辅导、收件、受理、出件、评价等办事环节,实现多终端、全业务“自由切换”。申请人已经通过线上或线下任一渠道提交申请材料的,原则上不得要求再通过其他渠道重复提交。(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线下“一次一评”、线上“一事一评”全覆盖,完善评价、整改、反馈、监督机制,实现差评整改和服务提升有序衔接。(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线上线下“网厅融合”。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网上办事体验区,提供全流程业务咨询和现场辅导,引导企业群众优先选择网上办事服务。设置可视化大屏,综合展示线上线下办事情况,实时监督窗口服务情况,强化数据归因分析和综合研判,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定期形成政务服务运行分析报告,供领导参考决策。(市政务办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开展便利化提升行动,完善“畅通办”协同运转体系
  强化流程再造、业务重构、规则重塑,提升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协同服务能力。
  (一)就近可办
  1. 完善政务服务网络。鼓励政银合作、政企合作,推动“畅通办”便民服务点走进园区、商场、楼宇、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完善以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便民服务中心(站、点)为支点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全市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推动服务事项下沉。按照企业事项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个人事项向便民服务中心(站)集中的原则,推动社保、医保、养老、救助、户籍、就业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基层办理,实现“就近能办”“家门口好办”。(市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落实)
  3. 加强自助集成服务。加强“畅通办”自助服务集成建设,整合优化公安、税务、医保、人社、不动产、公积金、水电气等自助服务功能,实现更多事项自助可办。(市公安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医保局、税务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全覆盖,鼓励向各便民服务站(点)延伸。统筹“畅通办”自助服务终端设置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再向镇(街道)、村(社区)部署独立的条线自助服务终端。(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免证能办
  1. 强化数据交换共享。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持续加强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信用、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按需推进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水电气公用事业运营等专题数据库建设,保障汇聚数据及时、完整、准确、好用。(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2. 持续精简证明事项。各地区、各部门对无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全面消除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对能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且风险可控的事项,大力推行告知承诺,不再索取有关证明。2023年底前,实现至少80个告知承诺“减证”事项。(市司法局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深化电子证照应用。以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为重点,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直接关联电子证照及相关数据资源,推动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2023年底前,实现100个“免证办”应用场景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市政务办、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帮办代办
  1. 建立帮办代办队伍。以市场准入、投资建设、民生服务为重点,分领域分层级建设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帮办代办人员原则上应为各部门的业务骨干。鼓励社会资源力量、村(社区)网格员参与力所能及的帮办代办服务。(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健全帮办代办机制。统一帮办代办服务标准,明确帮办代办事项、范围、职责,规范帮办代办流程、方式和要求。建立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和主动服务机制、帮办代办协调机制和评价机制,强化上下左右协同联动,将帮办代办服务情况纳入“好差评”管理。(市政务办、发改委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完善帮办代办渠道。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系统,统一发布帮办代办目录,管理帮办代办队伍,受理帮办代办业务,跟踪帮办代办进程,监督帮办代办质效。提供江苏政务服务网常州旗舰店、“苏服办”APP、各级大厅帮办代办专窗等多种入口,接受帮办代办申请。(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加强综合咨询服务。健全线上线下综合咨询服务体系,完善政务服务知识库,加快“小畅”智能客服建设,实现全天候无人工智能咨询服务。持续加大12345公共服务热线整合力度,提高政务服务咨询电话的接通率和解决率。规范综合咨询窗口设置,提供更加灵活、贴心、暖心的咨询服务。(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集成好办
  1. 梳理“一件事”清单。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按照不同应用场景、业务情形,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合理归集,梳理形成政务服务“一件事”事项清单,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建立市级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
  2. 强化流程整合再造。开展“一件事”业务流程整合再造,围绕业务流程、办理要素、申报方式、受理方式、联办机制、出件方式等进行优化,实现 “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端受理”。按照“受办分离”模式,强化系统联通、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业务系统适应性改造,逐步实现“一件事”全流程网上办。(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提升办事服务体验。优化线下专窗服务,提升一次告知、一口受理、集成服务、限时办结的能力。完善线上服务专栏,优化页面设计,简化在线操作,细化办事辅导,并逐步向移动端、自助端延伸。(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跨域通办
  1. 拓展通办应用场景。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持续将企业群众关切事项纳入通办实施范围。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口帮扶城市通办合作,探索在常务工群体和常企对外投资通办,努力打造一批示范性服务场景。(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完善通办业务规则。围绕“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按照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不同业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流程规则,明确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跨层联办等工作规程,细化申请表单通用格式、申请材料文本标准,实现对外提供服务。(市公安局、人社局、交通局、水利局、医保局、税务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3. 提升通办服务水平。建立异地协调联动和信任授权机制,完善线上专区服务和线下专窗服务,通过收件标准查询、材料电子化流转、线上审核、视频会商等辅助方式,提高协同办理效率。(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共享互认,实现电子证照在通办地区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领域的应用。(市政务办、交通局、文广旅局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智能快办
  1. 加强专属空间建设。持续加强企业和个人专属服务空间建设,完善用户个性化信息归集,促进企业和个人高频常用档案信息全覆盖,并与“苏服码”进行对接,实现“一人一档一码”“一企一档一码”。(市政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完善智能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申请表单自动预填、申请条件自动预审、审查要点自动核验、数据实时共享、主动提醒服务等智能服务功能。(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扩大智能应用成效。不断延伸“智能导办”“秒批秒办”“无感智办”“零材料办”“VR云勘察”等应用广度和深度,严密业务运行逻辑,优化业务运行规则,突出制度建设保障。2022年,全市打造100个政务服务“好办”“快办”服务场景。2023年,实现政务服务地图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导航等服务,融合在线办理功能。(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拓展“畅通办”智慧服务体系
  围绕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不断拓展“畅通办”服务内涵和外延,形成多元参与、功能完备、一网通办、一码通行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一)打造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应用
  1. 持续便利市场主体开办注销。优化升级企业开办“全链通”服务平台和“1+N”注销套餐办系统,持续推进企业设立、变更、歇业、注销全流程在线办理、多部门联合办理,打造企业开办注销最简办事流程、最佳服务链条,实现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口进出、联网通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2.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优化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合评审、联合审图、联合踏勘、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区域评估,推进水电气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接入集成服务、帮办服务,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个系统”规范审批运行。(市住建局、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商务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气象局、供电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持续提升办税缴费服务水平。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优化合并申报功能,简并税种征期,减少办税缴费跑动次数。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推行跨省异地电子缴税服务。综合运用税收大数据,实现纳税优惠主动提醒。2022年,实现95%税费服务事项“网上办”,实现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市税务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落实)
  4. 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水平。加快推动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动电子证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不见面”交易系统功能,实现全程留痕可追溯。推行智能辅助评标,构建评标行为大数据分析预警机制,规范远程异地评标,提高评标质效。积极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促进交易信息、专家资源、数字证书、信用信息等互认共享。(市政务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持续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依托“苏企通”平台常州服务门户和“常州政企通”,推进惠企政策同源发布、精准直达、在线申报、快速兑付。试点一批惠企政策“零材料”在线申报兑现,推动实现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依托数据共享和大数据综合分析方法,加强对政策实施落地情况的统计监测和评估评价。2022年实现“苏企通”平台市、辖市(区)100%覆盖应用。2023年,实现一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市政府办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政务办、地方金融局、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 持续推动中介服务规范运行。持续清理政务服务领域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引导工程建设项目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驻网上“中介超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监管,实行信用等级评价、资质动态管理,促进中介服务行为规范。(市政务办、发改委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公安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气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打造公平普惠民生保障应用
  1. 推进“畅通办·健康医疗”。持续完善全市人口、电子病历和电子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加快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全量归集。依托“苏服办”APP·常州、“我的常州”APP,持续拓展“卡码合一”,深化预约、挂号、付费、医疗票据、检查报告全流程数字化,深化医疗检查结果等“长三角”互认、异地就医结算备案、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等跨域通办,真正实现“就诊一码通、医疗一账通”。(市卫健委、医保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2. 推进“畅通办·安居乐业”。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动首次登记、注销登记在线办理,推动不动产交易、登记、税费办理、水电气过户、公积金提取、银行还贷等集成办理。积极对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逐步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在子女入学、市场主体登记等方面的社会化应用,持续完善不动产抵押登记、职工退休住房公积金提取等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教育局、住建局、政务办、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公积金中心、供电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大力推行人才认定、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住房保障、户口迁移、政策兑付等便利化服务。(市科技局、公安局、人社局、住建局牵头,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畅通办·教育文旅”。整合教育文旅领域信息化应用,推进教育、文旅信息资源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教育、数字文旅资源共享。打造中小学教育在线报名统一入口,深化入学信息采集、贫困学生资助、教师资格认定等高频服务“一网通办”。(市教育局、文广旅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推动“苏服码”在公共文旅场所、公共体育场馆等的应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报名服务,推行扫码核实身份、核对防疫信息、核销预约和门票,逐步实现“一码畅游”“一码健身”。(市文广旅局、体育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4. 推进“畅通办·社会救助”。持续推进救助事项跨层级网上办、掌上办,深化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救助服务“一次申请、一次认定、联办帮办、服务叠加”。强化救助事项、救助对象、救助资金信息整合、数据共享,建立救助资源精准匹配机制和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逐步实现救助对象“个性化需求点单”与“服务供给”有效衔接,实现救助领域“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市民政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5. 推进“畅通办·养老育幼”。加快与市、辖市(区)两级综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融合,实现全市老年人数据库、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援助服务等信息共享,实现养老服务津贴补贴等精准识别、自动发放、主动服务,打造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等智慧养老场景。(市民政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落实)优化孕产期保健服务,提供网上智能引导,实现网上申请、预约和智能提醒。深化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推进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预防接种证发放、出生申报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卡申请、医保参保登记等业务的一次集成办理和多证联发。(市卫健委、医保局牵头负责,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6. 推进“畅通办·交通出行”。持续推进交通便民服务事项
  “一网通办”,推进“我的常州”APP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智慧停车出行功能接入,推进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乘车码出行互联互通功能的整合,提供“出行前查询车位”“出行后精准导航至场(库)入口”“入场后导航至车位”“出场时反向寻车”“停车无感支付”等全流程智能服务,逐步实现“一码通行”。(市住建局、交通局、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主要保障
  1. 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经费、人员、场地、信息化等各项保障。要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进一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集成高效的工作格局。要强化落实主体责任,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及时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2. 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鼓励由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统一配备,支持按照综合窗口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业务培训、等级认定、定岗晋级,增强队伍业务性、职业性与稳定性。加强帮办代办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一体培训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一网通办”运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专业人员配备,强化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训练,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3. 强化监督考核。要强化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对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予以表扬奖励,对工作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严肃批评问责。持续完善以企业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专家论证、第三方评估、“好差评”等作用,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评价和监督,评价结果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纳入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
  4. 强化宣传推广。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总结宣传,重点宣传政务服务改革工作进展和亮点成效,宣传“畅通办”服务品牌和品牌故事,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政务服务环境。要推进宣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及时宣传与企业办事、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应用,及时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让品牌可落地、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