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 (2024-2025年)的通知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7-09 浏览量:1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0日

 

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

(2024-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数字安徽、数字合肥建设有关要求,推进省“三大转变”和“四大工程”,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安全管理、公共服务等智能化智慧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托《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2021-2023年)》建设应用成效和智慧城市基础,按照“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总体要求,推进“城市大脑”重点环节补缺补差、已建系统深度应用、模式创新总结推广。到2025年,合肥市“城市大脑”进一步优化提升,数据中心、能力底座、智能中枢功能日臻完善,新建政务信息系统尽可能依托省市一体化基础平台建设,存量政务信息系统科学有序向平台整合迁移;“四大工程”全面落地,“三大转变”稳步推进,“三融五跨”场景建设应用日渐丰富;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保障体系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云网联动、数用合一”顺畅高效,数据资源综合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接省一体化基础平台,完成城市中台(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合肥市级节点)建设,加强量子技术的推广运用,打造2—3个标杆性量子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信创政务云,推进全市新一代政务云集约高效统筹。到2025年,50%以上新建信息系统依托省市一体化平台支撑实现“低代码开发”和“轻量化部署”;信创政务云建设规模不低于2万核虚拟中央处理器(VCPU)、6万GB内存和0.3万TB存储,完成50%以上存量系统信创适配改造。

    ——数据资源全面汇聚。推进政务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推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数据汇聚,建成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到2025年,数据架构属性信息(L5)超过10万个、数据总量超过500亿条。

——政务运行效能提升。加快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推动流程再造、职能优化、并联服务,针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出一批“一件事”高效办理,“全程网办”“智慧办”“联合办”比例得到大幅提高。到2025年,建成“智慧办”事项100个、“说说办”事项30个、银行自助机办理事项100个。

    ——发展支撑成效显著。以场景建设为中心,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安全管理、公共服务等,进一步联通数据、完善系统、深化应用,开展政务服务痛点堵点事项治理,力争解决10个痛点堵点,不断提高城市运营的智慧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在城市运营领域新谋划建设跨部门场景20个。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支撑

    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统筹、集约,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提升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

    1.夯实“云服务”保障

    (1)政务云

    围绕全市“一朵云”,加快合肥市政务云平台统筹整合,建设市信创政务云,分步推进存量系统信创适配改造和新建系统上云,强化云网融合、同城数据级容灾备份能力,指导县区按省、市标准实现统一纳管,打造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安全可信的新一代政务云。〔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密码管理局按职责分工,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2)视频云

    高效率、大力度抓好全市统筹,加快雪亮工程二期建设,完善县(市)区、开发区公共场所视频支网,升级扩容视频监控“一朵云”,完善视频综合应用平台,拓展基于视频资源的城市治理应用,强化对城市治理的视频支撑。〔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3)行业云

    强化整体设计和统筹,完善提升全市教育云、警务云,构建全市医疗云,积极谋划建设工业云、科创云,加强多级异构云平台之间的互通和融合管理,支撑行业数据归集和创新应用。〔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按职责分工,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4)国资云

    组织开展“国资云”建设,提供业务类、监管类、安全类、信创类等服务,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集约、高效、安全的云服务能力,积极鼓励供水、燃气、公交等市属公用企业新建系统基于“国资云”建设。(牵头单位:市国资委)

    2.完善电子政务网络支撑

    (1)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围绕软件定义网络(SDN)、面向5G和云时代的智能IP网络(IPV6+)、量子等新技术,升级市政务外网城域网、广域网骨干,提升网络服务承载能力及安全水平,实现骨干网络可用率99.99%,充分保障政务外网业务稳定性。试点利用“一机双用”管控技术手段,解决电脑终端同时访问互联网、政务外网以及身份鉴别、终端合规检查等安全问题。〔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2)部门业务专网整合迁移

    根据省统一部署及我市网络应用实际,积极引导人社、医保等各类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提升财政、环保、市场监管、应急广播等已在政务外网运行的业务专网的安全保障水平,明确安全边界、责任。(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行业专网主管单位,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3.加大新技术应用

    (1)量子网络

    加快推动合肥量子城域网与量子卫星通信系统、长三角地区量子保密通信网、省域“江淮量子网”互联互通,将合肥量子城域网络节点向县区延伸,构建城市级量子安全体系。推动市级政务应用加载量子安全通信技术,探索向政务OA办公手机等应用终端延伸,打造2—3个标杆性量子应用场景。积极拓展量子城域网商业运用范围,鼓励金融保险、数据交易、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行业利用量子加密技术进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和存储。〔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2)大模型

    推进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对金融、汽车、工业制造、生物医疗、科研、传媒、文旅、交通物流等产业的融合赋能,支撑重点产业提质降本增效,促进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发展,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结合数字政府“难点、堵点”,重点推进行业大模型在惠企政策兑现、招投标管理、政务服务办理、招商引资等领域应用,提高便民利企服务效率和行政效能。(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大模型应用责任部门)

    (3)商业密码

    落实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密码保护,依法推进商用密码、国密算法应用,建设政务领域密码应用一体化服务和运行监管平台,为业务系统提供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灵活拓展的密码服务资源,构建以密码为核心技术的网络安全体系。〔牵头单位:市密码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4)云原生

    依托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和市级城市中台,应用容器、微服务等技术,基于省市平台提供的基础能力和服务开展“低代码开发”“轻量化部署”,实现业务逻辑相对简单信息系统的快速搭建、测试和上线,有效节约系统开发时间和建设资金。〔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各信息化项目主管单位、各县(市、区)〕

    (二)深化数据资源综合利用

    结合省一体化基础平台,加快推进城市中台建设,推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量全要素归集,加强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源“一本账”,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

    4.数据资源全量归集

    持续开展数据工程暨“全量全要素”归集行动,完善数据架构主题域(L1)—数据架构属性信息(L5)统一数据架构和数据资源清单,构建覆盖市县两级、标准统一、动态管理的政务数据目录体系。2024年底前完成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公共数据归集,加快社会数据按需汇聚。推进城市中台建设,提升数据资源一体化支撑能力,推动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合肥供水集团、合肥燃气集团、合肥热电集团、合肥公交公司、各县(市、区)〕

    5.数据资源融合治理

    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加强数据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和数据质量定期通报,推动数据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完善数据治理标准规范,细化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运用多源比对、血缘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数据质量多源校核和绩效评价,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数据库,高质量建设跨部门协同应用主题数据库,打造特色专题数据库。〔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

    6.数据资源共享应用

    探索联邦计算、可信数据空间等技术应用,实现“数据不动、模型动”,支撑数据要素应用流通的网络可信、存储可信、流通可信、应用可信。依托城市中台提升数据共享应用保障能力,完善市县两级共享交换体系,持续推动数据直达部门、直达基层,满足各地各单位数据共享需求。常态化开展数据供需对接,每两月征求一批数据共享需求,推动数据精准高效共享,提升数据共享的实效性。聚焦城市治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建立政务数据仓库,为多行业和多跨场景应用提供多样化、点单式共享服务。〔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

    (三)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应用

    深化数字政务多跨场景应用,推进政府办事高效化和城市治理智能化。

    7.党建工作“一网引领”

    (1)数智党建“一本账”

    围绕党建工作需要,汇聚党员基本信息、党组织结构、党员分布、工作考核数据等数据,建设党组织分布图、党员流动分布图、支部活动展现图、党费交纳分析图、党建工作报表分析图,实现党建工作“一图全揽”。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各领域基层党建主管部门、各县(市、区)〕

    (2)人才服务“一站式”

    加快人才综合服务项目建设,构建基于人才分类认定的服务,实现高层次人才认定、重点产业人才调查、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住房租赁补贴申报、购房补贴申报、购房资格申报、免费租房申请及租金申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助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工作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各人才服务涉及部门、各县(市、区)〕

    (3)同心聚力“一起干”

    围绕统战工作需要,汇聚统战团体和统战成员基本信息,构建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建设同心驿站分布图和活动开展一览表、统战团体分布图、统战活动分析图、参与社会服务情况表等应用,统筹调配统战资源,发挥统战力量,将各领域各方面各阶层人士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4)基层治理“一盘棋”

    结合基层治理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点,进一步升级完善网格化综合平台,细化基层准入事项清单和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打造集维护稳定、治安防控、平安建设、基层服务为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对网格管理和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各县(市、区)〕

    (5)志愿服务“一平台”

    完善升级志愿者管理系统,整合共青团、文明办、民政系统志愿者等数据,拓展志愿者招募、志愿者管理、网上培训、志愿供需对接、线下活动安排、志愿服务评估等应用功能,构建“党建+志愿服务”新模式。〔牵头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各县(市、区)〕

    8.行政办公“一网协同”

    (1)“一张图”应用

    按照“系统联通、数据融通、指令贯通”总体思路,以市委市政府重要调度事项为导向,围绕预警预测、联动指挥、辅助决策、高效处置谋划合肥市城市治理“一张图”,构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生态环境、交通运行、营商环境、应急调度、数字底座等市域治理典型场景建设,逐步实现“决策指挥一图全揽”。(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各“一张图”场景业务牵头部门)

    (2)督办考核

    根据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及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安排、领导批办、重点项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提案建议等重要事项,推进督考信息化建设,实现交办事项、序时进度、存在问题的实时反馈和检查督办,落实“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求。〔牵头单位:市委督查考核办,配合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3)基层减负

    根据基层减负工作需要,统筹推进移动端皖政通、皖事通、皖企通建设、整合迁移和基层业务系统对接打通等工作;积极对接做好省填表报数系统的运用推广,实现填表报数全流程线上管理,覆盖任务下发、数据填报、填报审核等业务功能,有效减轻基层数据填报、系统访问工作量。〔牵头单位:市委督查考核办,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4)机关事务联办

    选择数字化程度较高市直部门,推进单位新入职人员工牌申请、门禁办理、车辆通行证办理、电话开通、常用办公系统权限开通等机关事务事项办理流程的整合再造,打破跨部门办事界限,实现人员入职事项联办“一表申请、一次办理”。(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9.产业服务“一网支撑”

    (1)经济大脑

    在前期建立的“经济大脑”基础功能上,广泛归集工业、投资、消费等政务、产业、企业指标数据,构建宏观、产业、企业等维度的分析模型,加快构建经济运行数字化支撑体系,实现经济运行态势感知、统计监测、综合分析、科学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工信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商务局等)

    (2)科创服务

    围绕“全量要素的资源聚合、全线用户的数字赋能”总体目标,谋划启动合肥科创大脑(二期)项目,延伸“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应用服务场景;完善“科创大脑”智能服务,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智能匹配与撮合。(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3)工业互联

    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安徽分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合肥市工业大脑一期,搭建产业链洞察、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能耗管理服务、供需对接等功能模块,实现产业链的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链多维度展示、企业效益画像精准绘制、能源错峰优化管理,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需共生格局。(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4)金融融合

    依托“信易贷”平台基础,完善企业数据库,提升平台服务能级。优化“智能推荐功能”,依托企业综合数据和历史授信数据推荐金融产品和政策。构建企业评价和风险预警模型,实现“信用+”场景拓展升级。以高效、科创、政策、信用为平台特色,提供银企线上全流程金融服务。(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委金融办)

    10.市场流通“一网监管”

    (1)市场监管

    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服务、大监管”的建设目标,围绕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和网络商品交易等重点监管对象,综合构建以智慧监管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网格化监管为手段的“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监管新模式,提升精准监管、公正监管、智慧监管综合效能。〔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2)产品追溯

    推进合肥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平台深度应用,以追溯码为载体,拓展接入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特种设备等追溯源头数据,扩大追溯码在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饭店、菜市、食堂、供餐企业等重点领域覆盖,实现重要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

    (3)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应用大模型技术构建交易参与度、交易竞争度、投标文件偏差度、评委评标偏差度等分析模型,加强交易数据智慧研判和分析,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靶向监管能力。〔牵头单位:市公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11.城市治理“一网统管”

    (1)城市“规建治”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深度应用,探索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项目建设工程建模数据全过程管理,深化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城市设施精细化管理,助力同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管理全面协同,构建城市“规建治”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2)城市治理

    借鉴上海、南京等地“一网统管”思路经验,探索在现有工作体系下实现城市治理、综合治理两条线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为城市治理搭建“千里眼”“顺风耳”和“智慧脑”,提升城市治理系统对各类风险和问题的感知能力、研判能力、处置能力,支撑城市运行“观全面、管到位”。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各县(市、区)〕

    (3)城市安全

    推进“雪亮工程”二期、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城市生命线三期、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城市“消防安全云”等项目建设落地,加强智能感知设施布建和应用,实现城市社会治安、生命线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风险管控和处置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建设城市极端灾害预判预警工程项目,构建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安全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数据库和城市极端灾害时空风险网络和推演引擎,依托大模型应用开展城市极端灾害模拟、灾难预报预警、灾难防控与应对、重大基础设施风险评估。〔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4)城市交通

    推进智能交通四期谋划建设,拓展“交通超脑”覆盖范围,融合车辆、道路、公交、轨道、共享车辆等交通信息,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服务能力。开展物流行业大模型应用,支撑智能化仓储管理、物流动态追踪、智能客服服务、干线物流优化等环节的优化创新,推进物流组织方式向供应链方式的转型升级。完善公共停车场、路边停车位、企业单位停车场等停车“一张网”,整合可共享资源,拓展“先离场、后付费”“共享停车、错时停车”应用范围。(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大物流专班、市城管局按职责分工,配合单位:市轨道集团、市物流集团、市建投集团、各区、开发区)

    (5)大型活动保障

    整合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赛事)、重大节日相关气象、环境、交通等数据,依托城市治理“一张图”结合地图展示、视频监控、在线会商、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对城市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赛事)、重大节日等应用场景的保障。(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合肥火车站、新桥机场)

    12.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1)公民出生“一件事”

    在前期已实现市属医院出生“一件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出生业务“窗口受理、后台流转”的流程,完善公安、卫健、人社、医保业务数据实时共享,提高服务易用性和便捷性,推进省属在肥医院、县(区)属医院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2)公民身后“一件事”

    整合民政、卫健、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等部门相关事项,将涉及的医院结算、办理丧葬补助和抚恤金等事项纳入公民身后“一件事”闭环办理,实现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户口注销、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住房公积金提取等公民身后“一件事”综合办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公积金中心、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3)企业开办“一件事”

    深化前期已经建设的企业开办“一件事”,进一步打通办理环节,推进系统对接,实现一次性申报,一次性办结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备案、发票领用、银行预约开户、企业社会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开户、单位参保登记。〔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公积金中心、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4)企业注销“一件事”

    优化企业退出申请办理流程,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医疗保障、公积金等部门关联业务,构建企业注销“一件事”服务,实现企业注销受理、审查、办结企业注销设立登记、清税、许可注销等业务“一次办理”。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公积金中心、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市、区)〕

    (5)企业上市信用核查“一件事”

    聚焦企业申请上市过程中开具无重大违法违规证明难的问题,为辖区上市企业、拟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提供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违法信息核查服务。〔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卫健委、市中院、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公积金中心、各县(市、区)〕

    (6)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

    通过水电气网公用事业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跨行业业务数据内部流转,实时推送,企业用户提出水电气网开通申请,实现水电气网接入外线工程联合审批、供(排)水供电燃气通信报装一次性办理。〔牵头单位:市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供水企业、供电企业、供气企业、网络运营商、各县(市、区)〕

    (7)其他“一件事”复制推广

    落实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按照省统一安排,做好开办运输企业、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信用修复、教育入学、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退休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其他9个“一件事”在我市的复制推广,确保落地见效。〔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工,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公积金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医保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庐州海关、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

    (8)惠企政策服务

    完善政策推送体系,通过企业、政策双画像和大模型应用,实现政策与企业的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政策查询服务。探索运用大数据、大模型技术,加强政策审核风险预警和智能化自动化审核,提升政策审核效率和精准度。〔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惠企政策主管部门、各县(市、区)〕

    (9)社会诉求响应

    汇聚“12345”电话、网络等投诉举报信息,探索大模型在热线接办辅助、高频投诉事项分析研判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社会诉求办理实效,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转变。〔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

    (10)便民利企“排行榜”

    结合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实现考核指标、季度评估成绩、全省排位情况、问题台账等数据分析,以及工作调度推进、整改销号进度情况统计。建立健全“企业诉求挂号制”,落实“企呼政应,接诉即办”工作,提升“为企优环境”能力。〔牵头单位:市营商办,配合单位:各营商环境指标牵头部门、各县(市、区)〕

    (11)政务服务“四个办”

    结合企业和群众实际需要,深化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材料应用,健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拓展政务服务事项“智慧办”“自助办”“就近办”“跨级办”范围,提高“政务服务四个办”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办事服务能力和效率。〔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配合单位:涉及业务主管单位、各县(市、区)〕

    三、标准规范

    (一)项目建设分类规范

    围绕场景建设,根据项目内容、功能,建立信息化项目分类模式。全市基础性、综合性软件项目一般可命名为“平台”,部门行业性、跨层级软件项目一般可命名为“系统”,单项业务软件项目一般命名为“应用”;以硬件为主项目一般命名为“采购”;综合复杂项目、投资巨大项目可命名为“工程”。

    (二)数据管理业务规范

    聚焦数据标准统一、质量提升,推动完善政务数据目录、数据元、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质量管理等政务数据标准规范。按照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等不同业务模式,推动完善数据服务管理、技术、运营等制度规范。

    (三)数据安全技术规范

    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制定政务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异常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处置、行为审计、数据安全销毁等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事前管审批、事中全留痕、事后可追溯的数据安全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对数据异常使用行为的发现、溯源和处置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城市大脑”工作组织保障,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分管副市长月调度、联系副秘书长周调度的工作机制;每月梳理项目进展和数据质量,形成工作专报,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二)压实部门责任

    “城市大脑”任务牵头部门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切实担负主管责任,牵头做好本单位、本行业数字化整体设计、应用场景谋划、项目统筹整合、数据共享开放、项目建设应用管理等工作落实。各配合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三)完善政策保障

    优化信息化项目审核,结合上级规定和新形势要求,修订《合肥市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提高项目统筹管理能力和审批效率;完善信息化资金保障,科学统筹好财政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债资金、市场化融资等多种资金渠道,保障项目建设。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