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数字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数智力量”

来源:上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5-24 浏览量:18

5月22日,江苏省残疾人“新农人”数字素养培训班在南京开班,通过开发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线上课程等行动为农业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江苏不仅在农业数字人才培育方面狠下功夫,还通过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蓄能增势。

打造“乡村工匠”

建设数字化乡村人才体系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培育一批既懂农业农村、又懂数字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2023年4月10日,南通市扶残助农首个直播创业基地在海安揭牌。南通市残联联合南通市委网信办组建首批10人带货团,徐良云、王煜、包汉明等10名残疾人网红入选。当日,徐良云在海安市扶残助农直播创业基地推介当地特产美食米糕,以实际行动扩大扶残助农创品影响力。

4月10日,肢体残疾人徐良云(左)在海安市扶残助农直播基地推销海安特产。

此外,大学生新农人也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新兴力量。2023年8月2日,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拾遗亦识遗”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华阳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助农与非遗共融的形式分别于果园与直播间开展了两场生动活泼的“助农直播”实践活动,将富有地域特色的阳湖水蜜桃、焦溪蜜梨等多种当地水果介绍给网友,并为网友普及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下一步,江苏将培养壮大乡村数字人才队伍,采取引导包括数字人才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完善数字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持续开展乡村治理骨干、乡村文旅人才、农村数字化青年人才、巾帼电商人才培训等行动。

插上科技“翅膀”

数字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而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江苏助农兴农又有了新利器,给农机装上了智能“眼睛”和“大脑”,农业种植生产实现了从“镐锄镰犁”到“智慧农机”的巨变。

提起智能农机的优势,扬州仪征新集镇花园村种植户金泉介绍,通过无人技术,种植户可从一人操控一台机械发展成为一人操控多台机械。以收割环节为例,通过导航系统和AI智能算法,收割环节误差率仅为0.5%。无人驾驶收割机匀速作业,每天可收割稻子70亩,比传统作业质量标准更高、收获损耗更小,仅一个收获季节,每台机器就可节省人工费约5000元。

仪征市新集镇,无人收割机正在作业。图源:仪征发布

在无锡宜兴丁蜀镇莲花荡农场,搭载了北斗导航及定位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高效运转,只需提前在手机APP上设置好规划路径,点击屏幕一键启动,收割机就会自动出库去田间收割,收满后还可作为运输车运输水稻,完成收割作业后则会自动返回库房。收割完80亩水稻只需3个半小时,效率提升近30%。

目前,江苏各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常州、徐州率先创建了国家级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省拥有农业机械500余万台套,农机总动力5360万千瓦,粮食生产机械充足,装备数量逐年增长。计划到2025年,江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70%,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数农融合

让农业有“质”更有“智”

步入数字时代,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也成为江苏重要的新课题和新任务。2024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

在昆山陆家未来农业示范园“A+温室工场”内,番茄工厂、黄瓜工厂等功能区域采用光环境控制、自动环控、绿色植保、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自动采收、高效采后处理、物联网控制等诸多技术,处处生机盎然。值得一提的是,“昆山陆家未来农业示范园‘A+温室工场’”成功入选2023年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为苏州市唯一入选案例。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业智慧化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8月30日,整合了无锡全市涉农数据资源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由此,无锡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部-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地级市。

无锡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数字技术改变了“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目前,江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6个百分点。据悉,2024年江苏将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增智赋能、紧密结合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等任务,分类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让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